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阳光下的刺 ——评《少年的你》的摄影风格

作者: 立森艺术培训学校     发布时间:2020-03-26     阅读数:850

曾国祥在前作《七月与安生》中将少女情事的敏感细腻把握得精准且私人,这次视角凝焦在校园欺凌的社会问题讨论上,一以贯之的凝视母题的摄影风格探索到了新的深度。

《少年的你》在文本上受到了一定争议与妥协,摄影风格的建立则帮助了影片更外化的主题表达。以表达方向来划分,即为手持摄影描绘暴力,浅焦镜头剥离空间,经典运动连贯叙事情绪。这三种摄影风格特质的纯熟运用,共同构建了影片独到的影像气质。

一、混乱与慌乱

影片中的欺凌核心不在于暴力本身,而在于背后主体的躁动青春。校园内的少年生活,表象和谐,实则充满了生长旺盛的混乱情绪,被欺凌的受害者别无选择地慌乱生活。手持摄影的最大自由度与乱的行动本身做到了对位匹配,手持的纪实性也为现实主义题材的表现力度奠定了影像基础。

在展示魏莱等欺凌者的行动画面时,手持摄影跟随主体动作而随之运动,在速度与幅度方面往往会超出动作本身,借此突出他们的混乱状态。在表现陈念被欺凌或者躲避时,手持摄影的运动本身随着人物的被动,运动性也受到牵制,在相对小的浮动空间内,强烈的呼吸感则将人物内心不安慌乱的情绪极为有效地呈现出来。

二、一个我与无数我

个体之间的欺凌是影片完成的基础叙事,宏观的欺凌通过小景深的浅焦镜头真正剥离出来。小景深强制性地控制了观众的视觉中心,只能看到一张受伤的脸,背景则彻底模糊掉,个体与环境被迫脱离。观众在瞬间拉近了与角色的情感距离,虚焦的背景似乎成为了创作者与观众天然共识的环境。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都清楚校园欺凌,却未曾真正专注地“观看”一个被欺凌者的面孔。

浅景深在画面构图上牺牲掉了纵深空间,表明人物的前后通道是模糊的。在影片中人物共同的行进通道十分明确——高考,这样一个被模糊掉的上升阶梯,形成了另一个层面的施暴者。影片的欺凌讨论,则从个体之间上升到了体制局限本身对于个体的侵害。只不过,浅焦镜头的大量使用,使得环境与人物剥离开来,在现实主义批判与细腻叙事表达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三、趋近与逃离

由于手持摄影的一以贯之,使得常规运动切分变得暧昧难以明确,不过在这其中可以展开两个清晰地动向展开表达,即镜头运动的推进与拉远。开场跳楼事件,随着陈念的奔跑,镜头向前运动并完成环绕,下楼的行动戏份中,镜头也在不断推进。推进本身代表着叙事的前进,同时多种运动方式的靠近人物,也是在将观众的视点做到沉浸引领。同时,趋近本身与人物情绪的上升趋势达到同频,情感上共情与叙事上浸入,同时完成了视听调度的同向多重变幻。

调查的介入,本身对于陈念来说是一种客观保护。只不过镜头通过疏远这种保护介入,从而区分了小北的个体保护与警方力量的切实性差异。在表现警官叙事的时候,会看到镜头做消极运动,即摄影机动态地与人物保持距离。这在人物情感传递上反映的是,人物对于体制保护介入本身是出于一种下意识逃离的状态。

《少年的你》的影像呈现方面,在余静萍的掌镜下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影像风格。相对克制又运用和谐的手持摄影,精准的浅景深构图,以及宏观主题领导下的运动方向,形成了一套精巧的视听系统。这一切都共同指向欺凌背后的深意,个体之间的伤害与保护关系实际上更多的源自体制的无形伤害。

阳光普照的生活里,我们何曾凝视身边的某一根刺呢。


立即报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