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光影百年——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

作者: 吴艳东     发布时间:2020-08-13     阅读数:1238

光影百年——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

1984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张建亚的家里来了一位日本朋友, 他说: 有一本经济学的书叫<<第五代>>, 北京电影学院78班同学的电影真有点第五代横空出世的劲头.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在“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中,还涌现了其他一些优秀人才,如张军钊、李少红、胡玫、周晓文、宁瀛、刘苗苗等在这一时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张军钊

张军钊.jpg

195210)中国第五代导演,原籍河南。生于北京。在新疆军区服役五年,1974年复员后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团结剧场任宣传干事。1987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就读导演本科。1982任广西电影制片厂导演。1989年兼任副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其作品《一个和八个》开一代风气之先。但近年来较为沉寂,因为身体缘故,几乎停止拍摄电影,但偶有电视剧作品面世。
国家一级导演,曾任广西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社会职务: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理事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
主要电影作品:
1983
年,电影《一个和八个》
1984
年,体育故事片《加油-中国队》
1985
年,武打片《孤独的谋杀者》
1987
年,心理故事片《弧光》
1989
年,动作故事片《死拼》上、下部
1991
年,伦理片《台北女人》
1991
年,言情故事片《花姊妹风流债》
主要电视剧作品:
1982
年,电视剧《路》
1986
年,电视剧《绿之歌》
1987
年,电视剧《爱在夏夜里燃烧》
1990
年,电视剧《生死之间》
1995
年,电视剧《李正海》
1997
年,电视剧《伍千万美金归你》
1998
年,电视剧《福州国际绑架案》
2000
年,电视剧《红蜘蛛》
2001
年,电视、电影《花季有风》
2002
年,电视剧《玲珑女》
[
编辑] 获奖纪录
1983
年拍摄电影《一个和八个》,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五年后曾参赛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西德曼海姆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获提名奖)、中国广西艺术节获一等奖铜鼓奖
1985
年,武打片《孤独的谋杀者》,参展于前苏联19891991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1987
年,拍摄的心理故事片《弧光》,参赛1989年前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并荣获生活之毯特别奖
1990
年,拍摄电视剧《生死之间》,荣获西南六省市电视剧一等奖(金奖)、中南六省市电视剧一等奖(金奖)

陈凯歌

陈凯歌.jpg

陈凯歌生于1952年8月,原名陈皑鸽,祖籍福建长乐,生于北京,中国电影导演。他出生在艺术世家,父亲陈怀恺,为影坛知名导演。陈凯歌少年时期经历了“文革”的动荡,这对于他的创作和思想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1970年,陈凯歌参军,1974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

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先分配到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第二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84年,陈凯歌执导影片《黄土地》,成为第五代导演探索影片的典范,影片突破了传统叙事的规范,强烈地表现了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以诗化的电影语言创作了独特的视觉风格,以其磅礴的气势震撼了整个电影界。1986年拍摄电影《大阅兵》,在电影语言方面有了新的探索,不单纯把电影作为再现生活的手段,而是作为揭述和评价生活的工具。1987年,他又拍摄了具有哲学推理和文化思考意味的《孩子王》。1988年他应美国亚洲文化交流基金会及纽约大学的邀请,赴美访问,并于同年获得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评选20名“走向未来导演”第六名。1989年,陈凯歌拍摄了改编自史铁生小说的影片《边走边唱》,以寓言的方式凸现两个顽强的生命。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的艺术探索更趋多元化。1992年陈凯歌拍摄了《霸王别姬》,其创作风格发生很大的转变,影片因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及丰厚的东方人文主题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此后,陈凯歌陆续拍摄了《风月》、《荆轲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几部风格迥异的作品。今年陈凯歌推出了贺岁大片《无极》,影片耗资3亿, 引起社会极大争议.

 陈凯歌作品年表:《黄土地》(1984)《大阅兵》(1986)《孩子王》(1987)《边走边唱》(1991)《霸王别姬》(1993)《风月》(1995)《荆轲刺秦王》(1998)《温柔的杀我》(2000)《和你在一起》(2002)《无极》(2005)

张艺谋

张艺谋.jpg

张艺谋1968年初中毕业后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后在陕西咸阳国棉八厂当工人。

1978年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

1982年毕业后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影师。
      1984年拍摄影片《黄土地》,充分调动摄影手段,以独特的造型表现出黄土高原的拙朴浑厚,于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法国第七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方人柯达优秀制片技术奖.同年担当<<一个和八个>>摄影.
      1987年主演影片《老井》,同年获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1988年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十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1987年导演影片《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于1988年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第五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故事片真实新颖奖,第三十五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摩洛哥第一届马拉卡什国际电影电视节导演大阿特拉斯金奖;1989年获第十六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广播电台青年听众评委会最佳影片奖。

1988年导演<<代号美洲豹>>,探索商业路线遭到惨败,影片很快被人遗忘.
1990年导演影片《菊豆》,同年获法国第四十三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西班牙第三十五届巴利亚多里德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穗奖、观众评选最佳影片奖,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大奖--金雨果奖。
     1991年导演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同年获意大利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金格利造型特别奖、艾维拉诺塔莉特别奖;1992年获意大利全国奥斯卡奖(大卫奖)、最佳外语片大奖、意大利米兰电影协会观众评议本年度外语电影第一名大奖。
     1992年导演《秋菊打官司》,同年获意大利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1993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92年优秀影片奖、荣誉奖。

1993导演电影<<活着>>,影片未能公映,而网站却资源甚丰.

1995年导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997年导演<<有话好好说>>.

1998年导演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导演奖;98年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1999年导演影片《我的父亲母亲》获第20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

2001年导演影片《幸福时光》

2002年导演影片《英雄》

2003年导演影片《十面埋伏》

田壮壮

田壮壮.jpg

田壮壮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田壮壮在北京第十三中学毕业后赴吉林镇赉县插队劳动。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与陈凯歌,张艺谋等人同学,被称为第五代。田壮壮是著名电影演员于蓝和田方的儿子,父母身上所具有的浓厚的艺术家气质和真诚,大气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并铸造了他。1966年,他亲眼目睹父母被红卫兵批斗,从此,他将自己埋在书堆中消磨时光,与世隔绝,后来他下乡,当兵,喜欢摄影。 但田壮壮的影片又与其他人有着鲜明的不同之处,他摈弃了第五代不注重刻画人物的习惯,而将“人物”推到了影片创作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电影有:1981年《红象》;1983年《九月》;1984年《猎场札撒》;

1985年《盗马贼》(获1988年瑞士第三世界电影节弗里堡市大奖--帮助发行奖);1986年《鼓书艺人》;1987年《摇滚青年》;

1988年《特别手术室》;1990年《大太监李莲英》(获1991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鼓励奖);

1991年《蓝风筝》(获1992年日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奖”;1993年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93年美国芝加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93年瑞士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93年新加坡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1年《小城之春》。

1994-1997年担任监制的有:《长大成人》、《扁担姑娘》、《巫山云雨》、《桃花满天红》。

2001年筹拍影片<<世界围棋泰斗--吴清源>>

2003年,田壮壮的首部数字高清晰纪录片《茶马古道———德拉姆》在北影举行了媒体试映会.

吴子牛

吴子牛.jpg

吴子牛1953年出生于四川乐山,1969年乐山二中初中毕业“上山下乡”当了三年知青。1972年选入乐山地区样板戏训练班,2年后毕业,分到乐山地区文工团从事创作和演出。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在大学时期,吴子牛就参加了《陈奂生进城》的拍摄并获国内多项奖,1982年毕业分配到潇湘电影制片厂,任导演至今。吴子牛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在外观的严峻、粗犷中蕴涵情感的绵绵细流,深沉、凝重,充溢真诚与诗情。他大多数影片均获得国际国内的奖项。《喋血黑谷》(成名之作)获新时期十年优秀影片称号,创造当年中国大陆最高票房纪录;《最后一个冬日》,参加了第二届“东方电影节”展播。《晚钟》获得第三十九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在第七届“波哥大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第九届“金鸡奖”上获最佳导演、摄影、男主角、男配角多项奖;《欢乐英雄》获第九届“金鸡奖”的最佳导演、男主角、女主角奖;《阴阳界》获1989年“中国电影政府奖”,“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大磨坊》获第四十届“柏林电影节”参赛作品入围奖;《太阳山》参加第二届日本环太平洋电影入围奖;《火狐》参加四十四届“柏林电影节”获评委会“最佳推荐奖”,法国蒙特彼埃电影节“金熊猫”大奖;《南京大屠杀》在当时开创了抗战题材的新篇章。《国歌》获政府华表奖、最佳导演奖、金鸡特别奖、百花奖;《英雄郑成功》获政府“华表奖”。1983年,吴子牛独立执导第一部影片《候补队员》,获第四届中国电影节“金鸡特别奖”、“太平洋基多国际电影节”儿童电影大奖、第一届国际青年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李少红

李少红.jpg 生于19557月,山东文登人。1969年到四川军区独立第2师当兵。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是《包氏父子》、《出门挣钱的人》、《清水湾,淡水湾》的副导演。

19781982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82
1995 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
1995
-今创办荣信达影视艺术有限公司
  1988年,执导电影《银蛇谋杀案》。
  1990年,执导影片《血色清晨》,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大奖。
  1992年,执导影片《四十不惑》,获瑞士洛迦诺国际影评人奖。
  1994年,执导影片《红粉》,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第27届印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孔雀奖,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6年,执导电视剧《雷雨》。
  1998年,电视剧《大明宫词》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照明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
  2000年,执导电视剧《橘子红了》。
  2004年,执导电影《恋爱中的宝贝》、电视剧《买办之家》。
2005
年《生死劫》 担任 导演
荣获2006年美国迪伯伦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胶片奖
荣获2006年意大利米兰亚、非、拉美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荣获2005年印度喀拉拉邦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雀奖
荣获2005年美国翠贝卡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荣获第五届蒂伯龙国际电影节“2006年金片盘最佳故事片奖
荣获第16届亚洲及拉美地区电影节最佳长片奖
2006
年《门》 担任 导演

 

 

 

 

 

 

张建亚

张建亚.jpg

张建亚1951年出生,福建莆田人,笔名木江,曾为上影演员剧团演员,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毕业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助理、导演,先后执导《冰河死亡线》、《少爷的磨难》、《绑架卡拉扬》、《挑战》、《义胆忠魂》等影片。其中《三毛从军记》于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年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绝境逢生》获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导演奖、第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1999年其导演的《紧急迫降》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尝试用电脑特技表现惊险场面,具有开创意义。

  1992年,张建亚执导的《三毛从军记》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体现了他的创新意识,影片将漫画手法,荒诞风格及资料片,滑稽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大胆想象中体现幽默和快乐情趣。在放松嬉笑之中体现深刻寓意,独具一格,开拓了中国电影在喜剧创作上的新领域新路子。张建亚认为游戏感在电影戏剧中是个很重要的元素。同年的《王先生之欲火焚身》漫画色彩更加强烈,张建亚尝试用电影语言来表达幽默,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电影的经典场景,巧妙地融汇在影片中,体现出导演的诙谐,调侃的意味,有评论家称《三毛从军记》的问世,标志着第五代导演中产生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导演人材。

顾长卫

顾长卫.jpg

顾长卫,摄影师,原籍江苏吴江,19571212日生于西安。从小热爱绘画,梦想当一名画家。1976年高中毕业后,待业两年,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82年毕业后任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影助理。1984年任摄影拍滕文骥的《海滩》,大量采用自然光,寻求更加贴近现实的表现手段,给中国影坛带来不小的冲击。相继拍摄了电影《大明星》、《神鞭》。
真正显示顾长卫摄影才华的是陈凯歌的《孩子王》和张艺谋的《红高粱》。《孩子王》的静态摄影内涵丰富,风格清丽。《红高粱》的洒脱张扬,拍出大自然的生命感,顾长卫在西部风格迥异的影片中,创造性地运用摄影造型手段,展现了具有震憾力和意境深远的视觉形象,获得第八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顾长卫和张艺谋、陈凯歌长期合作,把中国电影推上世界舞台,《红高粱》、《菊豆》、《霸王别姬》不断冲击国际各大影展,顾长卫频频获得最佳摄影提名奖和柯达摄影奖,并作为亚洲摄影师的代表试验柯达公司最新研制的电影新胶片。同时,顾长卫到美国在奥尔特曼一部小成本影片中任摄影师,展示东方摄影师的非凡才华,后来到法国拍摄一部古装电影,顾长卫的摄影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和赞扬。
顾长卫被喻为中国第一摄影师,功成名就之后在国内拍摄了不少好片子:《狭路英豪》、《兰陵王》、《阳光灿烂的日子》。顾长卫从一个爱好画画的孩子到今天取得巨大成就,与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更难得的是他拥有的一颗平常心使他不断追求摄影艺术的更高成就。
2005
年顾长卫的处女作《孔雀》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顾长卫影片摄影创作作品及在国内、外获奖年表:
  《结婚》: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联合摄影)
  《海滩》:西安电影制片厂, 1984年出品(与人合作)
  《大明星》:深圳影业公司, 1985年出品
  《神鞭》:西安电影制片厂, 1986年出品
  《孩子王》:西安电影制片厂, 1987年出品 顾长卫获1988年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本片获1988 41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教育贡献奖;获1988年比利时电影探索评奖活动探索影片奖;获198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影视委员会特别奖。
  《红高梁》:西安电影制片厂, 1987年出品 本片获1988年第11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之一; 顾长卫获1988年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获1988年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获1988年第5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故事片真实新颖;获1988年第35届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电影节悉尼电影评论奖;获1989年第16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比利时法语广播电台青年听众评委最佳影片奖。
   《代号美洲豹》:西安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与人合作)
  《菊豆》: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日本德间书店合拍,1992年出品。
  《霸王别姬》:北京电影制片厂、汤巨电影事业有限公司合拍, 1993年出品。本片获1993年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狭路英豪》: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香港港龙电影娱乐制作公司合拍,1993年出品
  《兰陵王》:上海电影制片厂、万科文化有限公司合拍,1995年出品。本片获1995年美国洛彬矶圣克拉里达国际电影最佳外语片奖;顾长卫 1995年第15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摄影奖。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港龙电影公司合拍,1995年出品。
  《姜饼人》:美国波利格拉姆影片公司,1998年出品。
  《鬼子来了》: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北京中博现代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华亿影视娱乐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1999年出品。

 

侯 咏

侯 咏.jpg

侯咏,1960年9月生于西安,深圳电影制片厂一级摄影师。并有《晚钟》、《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4部影片获国际影片奖,《孙中山》、《鸦片战争》等5部获国内影片奖。

  曾获第四届第三世界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第一届中国电影摄影学会优秀摄影奖等奖项。在第五代电影人中,侯咏是十分特别的一个。至今已经拍摄了20多部影片的侯咏,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78班中拍片最多的一位。侯咏为前后四代导演掌镜,第五代中有他的同班同学张艺谋,还有田壮壮、吴子牛等,此外,侯咏和第三代的谢晋(《林则徐》)、第四代的丁荫楠(《孙中山》)、第六代的胡雪桦(《兰陵王》)均有合作。手上有活、善于合作的侯咏已经先后四度获得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在“摄而优则导”变成了电影界的一条定律,同学们纷纷转当导演的时候,生性淡泊的侯咏只在1991年出手执导了《天出血》,此后依然固执地站在摄影机的后面。用侯咏自己的话来说,“我比较爱做副手,不爱做第一把手。”

  《茉莉花开》是侯咏导演的第二部(第一部 《天出血》1991)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三代女人——茉、莉、花的故事。前两代因为生活在旧时代里,最终没有逃脱出命运安排的感情陷阱,无奈、绝望、失败感充斥着她们本应多姿多彩的人生,直到“花”这一代,才学会选择自己想要的一切。

  当了导演的侯咏,一如既往地言语朴素,神情平静,身上没有演艺圈通常所见的张扬和夸张。

  合作四代电影人

  在第五代电影人中,侯咏是十分特别的一个。至今已经拍摄了20多部影片的侯咏,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78班中拍片最多的一位。侯咏为前后四代导演掌镜,第五代中有他的同班同学张艺谋,还有田壮壮、吴子牛等,此外,侯咏和第三代的谢晋(《林则徐》)、第四代的丁荫楠(《孙中山》)、第六代的胡雪桦(《兰陵王》)均有合作。手上有活、善于合作的侯咏已经先后四度获得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在“摄而优则导”变成了电影界的一条定律,同学们纷纷转当导演的时候,生性淡泊的侯咏只在1991年出手执导了《天出血》,此后依然固执地站在摄影机的后面。用侯咏自己的话来说,“我比较爱做副手,不爱做第一把手。”

  导演

  1、《天出血》 (1991)

  2、《茉莉花开》(2003)

  摄影

  1、《我的父亲母亲 》(1999)

  2、《一个都不能少》 (1999)

  3、《鸦片战争》 (1997)

  4、《蓝风筝》 (1993)

  5、《晚钟》 (1988)

  6、《京都球侠》 (1987)

  7、《孙中山》 (1986)

  8、 《猎场扎撒》 (1985)

  9、《盗马贼》 (1985)

 

吕 乐

吕 乐.jpg

吕乐曾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到法国学习和工作多年,比较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的电影生产技术和电影理论。

  1990年导演的纪录片《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获得巴黎人类学电影节大奖。

  1992年,吕乐担任影片《画魂》的摄影,该片在造型用光方面都有新的追求和突破

  1993年,吕乐担任影片《活着》的摄影,该片的摄影风格追求一种生活化的随意性,摄影机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走。这种近似于西方好莱坞的摄影方式在该片中达到了完美的效果。

  1995年,吕乐和张艺谋合作,担任影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摄影。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技术奖;在纽约影评人协会获得最佳摄影奖;在洛杉矶影评人协会获得最佳摄影奖;并闯入好莱坞,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提名。

  1996年,吕乐担任影片《有话好好说》的摄影,在该片中吕乐延续了自己一贯的镜头跟着故事走的摄影风格,镜头的变换使用可以说已达到极致

  1998年,吕乐担任影片《天浴》摄影,在中国台北金马影展获得最佳摄影。

  1998年,担任影片《赵先生》的导演,并一举拿下瑞士洛迦诺电影节的金豹奖。

  2004年,担任影片《美人草》的导演。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

  2006年,担任影片《十三棵泡桐》的导演,获19届东京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张会军

张会军.jpg

19567月生,北京市人。
  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摄影专业,大学本科学历,1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文学(电影摄影)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
  现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公安部特邀监督员;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剧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影视艺术教育基地首席专家。
  拍摄电影10余部;导演、摄影、策划、监制、出品电视剧、电视专题片200多部集,导演、摄影拍摄MV、广告作品数十部(个),其电影、电视作品荣获多项国际、国内各种奖项。策划出版系列学术专著6套。独立出版、撰写、参与编委的学术专著19余部,发表电影学方面专业论文和文章30余篇,发表电影专业译文16篇, 独立主持、完成、参与国家级重点、省部级、北京市级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工科科研项目研究9项。
  1999年被授予由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政府颁发的99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奖(荣获证书)。2001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高校领导干部先进个人
  在国内多所大学就《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电影创作及理论》等题目的讲学,在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大学和电影机构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大学讲授过《中国电影教育》、《中国电影创作》、《中国电影第五代创作及其历史意义》、《第五代电影》讲座。目前在学院担任和开设的课程有:《摄影造型基础》、《电影画面》、《影片分析》、《电影摄影艺术》、《电视摄录像技巧》。

尹 力

尹 力.jpg

1957年12月生于北京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现为中国电影集团导演

  主要作品

  电影:《我的九月》 《杏花三月天》《司马敦》《国歌》(短片)

  电视剧:《好爸爸 坏爸爸》《鲁冰花》《老师 新年快乐》《无悔追踪》《罪证》 《你的生命如此多情》《葛定国同志的夕阳红》《母亲》

  电视电影:《决不饶恕》 《河沿儿》 《对门儿》

  获奖情况

  《好爸爸 坏爸爸》获飞奖

  《鲁冰花》获飞天奖二等奖

  全国电影厂电视剧评选优秀奖

  最佳导演奖

  《老师 新年快乐》获飞天奖二等奖

  《我的九月》获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

  童牛奖

  影评人十佳影片

  政府奖

  《杏花三月天》入选嘎纳国际电影节

  蒙特利尔电影节

  布鲁塞尔电影节

  贝尔格莱德电影节

  并在世界三十个国家商业放映

  《河沿儿》获百合奖二等奖

  大学生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霍建起

霍建起.jpg

籍贯:北京

  生日:1958年1月20日

  1978年9月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在此之前在北京郊区的怀柔县插队务农,业余自修美术。


  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美术室,担任美术设计。

  1982年到1992年10年间,在10余部影片中担任美术师。与导演天壮壮合作,拍摄了影片《九月》、《盗马贼》。与导演夏刚合作,拍摄了影片《大撒把》、《遭遇激情》等。

  1995年,独立执导第一部影片《赢家》,这是一部表现残疾人爱情生活的影片,在国内取得很大成功,获得当年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男演员五项提名,并获得导演处女作奖。该片还获得华表奖优秀影片奖,最佳编剧奖;上海影评人优秀影片奖,最佳导演奖;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等奖项。

  1996年,拍摄影片《歌手》,是一部表现现代都市爱情生活的影片。

  1998年,拍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这是一部表现父子之间情感的影片。该片获得了1999年金鸡奖和最佳男演员奖(并获导演提名)。以后又获得1999年第二十三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观众最喜欢的影片大奖。200O年三十一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孔雀奖。还获得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奖。

  1999年,拍摄影片《九九艳阳天》,这是关于老年人生活的影片。

2000年,拍摄影片《蓝色爱情》,该片讲述的是一个女话剧演员和一名刑警之间忧伤的爱的故事。

 

 

 

 

 

 

 

 

冯小宁

冯小宁.jpg

冯小宁,195411月生,原籍江苏淮阴,生于陕西西安,中国电影美术师,导演。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被分配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从事美术设计工作,曾担任《红象》、《十四、五岁》、《霹雳贝贝》等影片的美术设计。
    1990
年冯小宁开始涉入电影编导工作,先后推出两部引起争议的影片《战争子午线》和《大气层消失》。在《战争子午线》中冯小宁敢于大胆发挥电影表现手段的作用,在描述战争时态孩子们的生活时采用传统的写实手法,中间多处插入的闪前式画面时采用浪漫主义手法,他敢于强烈地抒发自己的意念,这种意念很有个性,善于借助孩子们在战争中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进行抒发。他的视野很开阔,有些场面拍得很有特色,如表现长城的镜头,不但有气势,而且富有诗意,有些专家指出《战争子午线》有点作家电影的味道,对冯小宁丰富的电影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品格给予很高评价。《大气层消失》是一部虚构的灾难片,旨在强调人类确实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能掉以轻心。作为编导,冯小宁把一个很沉重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用一个非常巧妙的契机作为引子,讲述了一个观赏性较强的故事。影片上映后产生了不小的震动。从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冯小宁有着很强的艺术家责任感和敏锐的思维。在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冯小宁凭《战争子午线》和《大气层消失》两片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导演特别奖。 
    
冯小宁一直想拍一部有大山大川那种壮丽场景,有很深的内涵,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很大气的片子。所以他想到了本世纪初藏汉人民共同抗击侵略者的那段真实而悲壮的故事。1996年底,经过无数辛苦磨难的《红河谷》如期完成。影片创意恢宏,气势磅礴,场面壮观,风光瑰丽,制作精良。十分强烈、十分激昂的讴歌、弘扬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鸿篇巨著。该片获1996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冯小宁获优秀导演奖。

 

 

 

 

 

 

冯小刚

冯小刚.jpg

生日:1958 
身份:编剧、导演、演员  
简介:1958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喜爱美术、文学。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任舞美设计。退伍后到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做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相继担任《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多部电视剧的美术设计。之后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深造。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剧的第一部作品《遭遇激情》,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而他与王朔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则使他一举成名。1992年,他二度与郑晓龙合作的电影剧本《大撒把》,再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1994年,他开始介入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冯小刚还兼做美工。1997年执导了电视剧《月亮背面》。自1997开始,陆续推出贺岁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造就了冯式电影的金字招牌。
冯小刚并非影视世家出身,纯粹是凭着机缘踏入影视界的无产阶级。天生我才必有用,从一名普通的美工师到编剧,再到导演,冯导的历程步步清晰。到如今,冯爷已为一方大腕,不论圈内外眼光如何,要想小觑冯导,首先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平民导演”的讽刺幽默  
冯小刚的轻喜剧背景基本都是北京,都是城市题材;主角都是小人物,讲述寻常百姓的故事;这些作品全由一个灵魂主角——葛优主打,采用冷幽默,寻常的言谈举止于不经意间爆出笑料,极似相声中的抖包袱,从不大轰大闹,自然朴素,令人回味。冯爷的作品有一种讽刺性的幽默,对现实生活的各种不光彩层面进行暴露和嘲弄,而且时效性很强,当时的新闻热点以及焦点事件都有可能在冯的电影中找到踪迹。冯小刚的幽默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而讽刺则是这棵幽默树上结出的果子。  
《大撒把》可以看做冯导的发轫之作。片子的现实讽刺性很强,它直接针对当年几乎“丧失理智”的出国潮现象进行了辛辣的嘲弄,即使现在来看,我们也会为编剧的这一出发点表示赞同,正是这部片子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那一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看着它就好像看到我们这个社会曾经的影子。 在后面的作品里,比如《甲方乙方》里的好梦公司,《不见不散》的语言培训班,《没完没了》里的虚拟绑架案,《大腕》里的两厢情愿的葬礼,我们都可以看出,冯小刚善于构造“合情合理”的荒诞情节来构起影片的大框架。葛优塑造的人物性格是鲜明的,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小人物,他本质是善良的,甚至还有些正义之心,不过鬼机灵,坏点子极多,有时还爱占点小便宜,但是做人极有原则性,经得起大是大非的考验。冯导的一系列小人物之所以能博得大家的喜爱,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是来自生活的,就在我们身边,是普普通通居家过日子的老百姓。这正是冯小刚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他也自称“平民导演”。  

作品索引 
年代......片名..............种类.......担任角色
1990
《遭遇激情》......[电影][编剧..............] 
1992
《编辑部的故事》[电视][编剧..............]
1992
《大撒把》.........[电影][编剧..............]
1993
《北京人在纽约》[电视][编剧.导演.......]
1994
《天生胆小》......[电影][编剧..............]
1994
《永失我爱》......[电影][.......导演.......]
1994
《一地鸡毛》......[电视][.......导演.......]
1997
《甲方乙方》......[电影][.......导演.演员]
1997
《月亮背面》......[电视][.......导演.......]
1998
《不见不散》......[电影][编剧.导演.......] 
1999
《没完没了》......[电影][.......导演.......] 
2000
《一声叹息》......[电影][编剧.导演.......] 
2000
《冤家父子》......[电影][编剧.导演.演员]
2001
《大腕》............[电影][编剧.导演.......]
2001
《谁说我不在乎》[电影][..............演员]
2003
《手机》............[电影][.......导演.......]
2004
《天下无贼》......[电影][编剧.导演.......]
2004
《情殇》............[电视][.......导演.......]
2006
《夜宴》............[电影][编剧.导演.......]

何 平

何 平.jpg

何平是一位有着国际影响的资深电影导演和编剧。他的作品曾赢得国际国内影坛的多项荣誉。1991年的《双旗镇刀客》获日本夕张国际惊险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导演奖,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设计奖等奖项,并因其风格的雄浑独特在电影届引起轰动,至今想起片中的一幅幅画面仍历历在目。香港影人认为,《双旗镇刀客》因一改武侠片的传统思维而影响深远。1993年的《炮打双灯》勇夺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第4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和奖评委会奖,以及第1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合拍片奖;最佳美术设计奖。此后何平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国家一级导演,最年轻的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导演。而1995年的《日光峡谷》则是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基督教精神特别奖得主。

  此后,何平导演沉寂了7年,转入幕后。1997年开始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顾问,两年中策划和监制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十余部近年来的优秀华语影片,1998年出任哥伦比亚电影制作(亚洲)公司顾问,致力于华语电影的开发与合作,其间策划和监制了影片《大腕》《寻枪》《手机》,同时促进华语电影海外市场的拓展,他在电影投资、制作、发行和整体运作方面有着资深的专业经验。

  2000年,幕后多年的何平重出江湖。决心将其酝酿了近20年的《天地英雄》搬上银幕。历时了4年的艰苦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今天使《天地英雄》成为了一部独具创意的史诗性华语作品。

  何平影片目录

  导演:

  1.《天地英雄》(2003)

  2.《日光侠谷》(1995)

  3.《炮打双灯》(1994)

  4.《双旗镇刀客》(1991)

  监制:

  1.《大腕》(2001)

  剧本:

  1.《双旗镇刀客》(1991)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