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中国戏剧史——戏曲概说

作者: 艺考蜂     发布时间:2019-01-22     阅读数:1479

中国戏剧史——戏曲概说

第一章 戏曲概说

第一节 什么是戏曲

一、什么是戏曲?

1、戏曲”名称的最早出处:

至咸淳(1265-1274),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声歇。——[宋]刘埙《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

2、文献中的“戏曲”名称: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最终确定了用以指称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的“戏曲”概念。然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

《辞海》: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二、现代戏曲学的奠基人

1、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朝秀才,著名学者。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等,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中国戏剧史——戏曲概说


2、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厓,长洲(今苏州)人。戏曲作家、表演家、理论家、教育家、收藏家。著有《奢摩他室曲话》《顾曲麈谈》《曲海目疏证》《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瞿安读曲记》《曲学通论》《南北词简谱》。著名门人有任二北、卢前、唐圭璋、王季思、钱南扬、万云骏等。

吴梅在文学上有多方面成就,在戏曲创作、研究与教学方面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

第二节 戏曲 · 戏剧 · 曲艺

一、戏曲与戏剧

1、同一关系:在中国古代,戏曲是戏剧的唯一形式,戏曲就是戏剧,戏剧就是戏曲。

2、并列关系:在现代,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代戏曲形成并列关系。

3、属种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样式。

二、戏曲和曲艺

戏曲主要以歌舞表演故事,曲艺主要以说唱表演故事。

戏曲主要是代言体结构,曲艺主要是叙述体结构。

三、曲艺及其种类

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以说讲和歌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辅以动作、表情、口技等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情景,反映生活。

演员人数常为一至二三人,表演形式有坐唱、站唱、走唱、拆唱(分角色唱)、彩唱(化装表演)。

按历史渊源和形式特点,有评话、相声、快板、大鼓、弹词、道情、牌子曲、走唱、时调小曲及少数民族曲艺等。各地现有三百多个曲种。

第三节 戏曲的基本特征

1、创作-表演的二元艺术体系。

混合型的剧本创作结构。

戏剧表演的综合性。

戏剧的程式化表演。

戏剧的虚拟性表演。

2、元明及清代前中期是以创作为中心的戏剧时代,出现了众多戏剧名家名作。

清代中后期以来逐渐转到以表演为中心的戏剧时代,出现了众多戏剧表演名家。

3、戏曲剧本文字通常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

4、戏曲表演特征

综合性:戏曲表演综合了诗歌、音乐、舞蹈、杂技、说唱、表演、美术等多种文学艺术元素,是一门综合艺术。

程式化表演:程式动作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经过艺术夸张的规范性表演动作。“唱念做打皆精,文武昆乱不挡。”

虚拟性表演:虚拟动作指演员在表演原需附着实物的活动时,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所做的动作。 扬鞭——骑马,划桨——行船

第四节 戏曲的发展过程

1、宋杂剧:北宋时出现了,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戏剧形式。此前的表演皆是单一性而非综合性的艺术表演。

2、世界三大古剧:

古希腊戏剧(公元前)

古梵剧(公元后)

中国古典戏曲(十世纪后)

3、北宋灭亡后,中国的南北方出现了不同的戏曲发展形式。

北方由宋杂剧演化为金院本(行院的脚本)和元杂剧。明清两代杂剧发展变化并走向消亡。

南方在宋杂剧之后出现了南戏。南戏在宋元两代得到了大力发展。明清时,南戏演化为传奇。

清代中期(乾隆后期),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兴起,以昆剧为代表的传奇走向衰落。

“花雅之争”:

雅部——昆剧

花部——地方戏(以京剧为代表)

戏曲进入了以表演为中心的时代

4、北方:宋杂剧——金院本——元明杂剧。

南方:宋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

清中叶:地方戏取代传奇,发展迅速。

5、戏曲发展的三次高潮

元杂剧的成熟是戏曲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明清传奇的创作(明嘉靖至清乾隆)是戏曲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京剧等地方戏的兴起(清中期以后)是戏曲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第五节 戏曲的价值和地位

1、戏曲几乎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全民共享的娱乐活动。

2、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东方艺术的重要成就。

3、在当代,戏曲也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分子。

中国戏曲长久以来在普及传统伦理道德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在世界的影响独一无二,其取得的地位和影响缘于其长久以来具有传播功能及其在普及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作用。

(一)中国戏剧的地位。中国戏曲长久以来在普及传统伦理道德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通过高台劝化,教育民众,敦本淳俗,崇本扬善,深受历代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寓教于乐,寓情于理,情景交融,时常触及到人们心中最敏感的神经,让人们随之而喜,随之而悲,实现了它的教化功能;通过集中、典型的故事反映现实,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心灵得到洗礼,实现了它的美化功能;它还对社会生活提供审美判断的标准,在弘扬真善美的同时,也告诉人们什么是假丑恶,实现了它的批判功能。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无论从中国梦的实现还是从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而言,戏曲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二)中国戏剧的影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首先,体现在中国戏曲的古老历史上 ,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其次,中国戏剧与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一起,成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其三,体现在中国戏曲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上 。欧洲戏剧走的是各种艺术因素逐渐分化、独立的道路,而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中,戏剧性成分逐步在增加,不但融合歌、舞、说、演等主要的艺术因素,还在向前发展的路上,随时把当时的新兴技艺吸收融合进来,成为综合体的一部分,戏剧也因此被称为世界“第七艺术”。

(三)中国戏剧取得的地位和影响缘于其长久以来具有传播功能及其在普及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种类繁多。戏曲作为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和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民族精神。回顾戏曲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不同的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文化随着不同剧种、不同剧目在相互碰撞、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中,汇集成浩浩荡荡的传统文化长河。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同生共长,相互依存的。一方面它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各种养分来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她又发挥着经典、诗文、史书无法替代的社会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戏曲文化作为传播中国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在戏曲剧本里面所反映的变革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威武不屈等思想和观念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民族精粹,这也是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数千年而不败的原因所在、价值所在。戏曲承载着众多的中国文化基因,以新颖、现代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戏曲之美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弘扬中华文明的传统,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