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部电影,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会写出完全不同的见解
作者会根据电影在电影史的地位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挖掘电影。事实上,现在大量的影评是强调历史命题,但会体现历史意识。以史为鉴,这一点是十分好理解的。《阿凡达》的历史意义,我想这样的文章你们应该都有看过。《长城》对于张艺谋导演史的意义也是非凡的。
关于电影史的另外一个方面,在于了解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制作背景等材料,对于这些材料的掌握让容易让你了解影片所呈现的内容。
民族电影指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角度来讨论电影。这一点不难理解,电影文化是通过相当数量的个体性来演化和获得理解。新世纪,中国各大导演均拍起来了“大片”,背后的文化困境、社会困境是什么?这些都是探讨一部电影的角度。对于一部印度电影来说,为什么他们那么喜欢歌舞元素,你是否有过了解?对于美国电影来说,大量的同性题材的电影出现,是什么因素在作用?如果说我们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换一个角度,或者说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这部电影。
类型始终在变化发展,一般观众看电影会自觉把电影分为西部片、歌舞片、黑帮片、枪战片、动作片之类的,那么你知道《大白鲨》和《异形》是同一种类型的电影吗?如果你还不清楚,或者你想提高对类型的理解,可以看《救猫咪》一书,如果说你想对类型有着更高层次的理解,就需要自己研究了。比如说,研究特定类型下影片的结构、主题和风格。
我印象极深的是徐皓峰在论述类型片是,认为有恐惧有救赎才能形成类型。你大可不必听一家之言,但你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和信念。
作者论已经变成写影片的标准策略,比如说“一部王家卫的电影”“一部李安的电影”“一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一部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作者论为电影研究提供了基础,但也非绝对,因为编剧和剪辑师可能对电影的全貌和逻辑有更大的影像。
所谓形式主义,即对电影故事结构、视听语言的分析,比如我就从镜头的运用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为何成功。形式主义往往成为作者论、电影史、类型分析的一部分,比如通过镜头的运用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昆汀式的电影”。比如之前我谈到过昆汀的台词属于“无意义调性词”,其实也就是所,这就是昆汀的台词。就国内而言,也可以由“冯氏幽默”来做一个冯小刚导演的分析。
这一点往大了说是政治、主义、信仰之类的,其实也可以指一个人的价值观,他对于家庭的忠贞或者说“文明就是进步”这样的观念。甚至有影片是从商业角度来分析《教父2》,类似的影片在知乎上也十分受欢迎。
当下主要意识形态学派:
对于好莱坞霸权的研究,集中于经典电影是如何主导或者有时扭曲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女性主义研究,探索女性如何在影视中被正面/负面地再现。
实际上意识形态的研究相当于社会思潮的研究,在好莱坞有这样的土壤产生可以推动社会思潮的电影,比如黑人人权运动与《为奴十二载》。实际上,国内具有相当一部分的思潮处于萌芽状态,不过,最后死于雾霾。
招生对象:
1、符合国家规定的高中生或拥有同等学历水平证明的中专生
2、符合我校招收标准,参加并通过专业测评的同学
校区地址:
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朝阳区高碑店东亿传媒产业园三号楼一层
交通方式:
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地铁八通线高碑店站B口(东北口)向东1000米。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橙色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2365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