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影人在丰富内容与深刻主题的同时,也讨论着电影形式多样的可行性。英剧《黑镜》电影版《潘达斯奈基》延续自身科幻风格,将交互式体验融入电影作品,实现电影形式的突破创新,不失为一次大胆尝试。但与此同时,不论是从制作的成熟度或是观影体验来讲,此次创新都无法称之为绝对的完美。
一、创新同时需兼顾形式与内容
在此之前,鲜少有人将交互式体验用于电影制作。《潘达斯奈基》此次形式创新可谓勇气可嘉。新奇的观影体验本身具有话题性与号召力,吸引大批观众。观众参与电影剧情走向,也使其取得更强的满足感与获得感,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有利的跨越。
然这也对电影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形式与内容的平衡。互动选择的设置需考虑剧情必要性,避免无足轻重的选择出现。否则稍不注意,影片自身固有节奏与连续性就会被琐事打断,将观众从原剧情中抽离出来,影响观影体验。
同时,交互模式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电影。形式应是为内容服务的,是内容的载体,贴合电影本身操作性,对故事表现力有增强作用,才是交互模式相较传统电影形式最大的优势。
二、交互式体验与互动游戏内容重叠
由于大量互动的设置,影片是否背离传统电影定义,而更倾向于角色扮演类游戏则有待商榷。人物性格是导致剧情走向的最根本原因,过分使观众参与剧情,导致剧情断层的同时易使人物符号化扁平化,仅成为了观众参与剧情的代号,而非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因此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无法通过人物表现和挖掘更深层次的主题。
进一步讲,主题与思想是一部电影的灵魂,而新模式使故事路径被放大,导致主题表达被削弱甚至忽视。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是有悖于原有电影创作思路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交互式体验所带来的全新观影体验依旧是传统电影形式所无法带来的。原有电影的故事走向与结局是既定的,观众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交互式体验倾向于让观众主动探索未知,看似获得一定能动性,实际依旧无法逃离编剧所设定的剧情走向,颇有宿命论的意味蕴含其中,对主题的层次也起到一定丰富加深的作用。
三、创作与制作难度加大
由于需要安排每个选择所导致的故事结局,制作任务成倍增长。这就对影片构思,制作成本,甚至观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创作门槛。这就容易导致创作的疲惫,不可避免地出现为了迎合选项的剧情走向,而忽视了电影结局,最后草率结尾的故事线的出现。某种意义上来讲,完全实现观众的自由选择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论如何选择,剧情的发展方向也只有编剧提前设置的几支,而不能完全模拟真实,这也易令部分观众无法从中取得获得感,降低观影感。
由于制作条件提高,同类型电影的日后发展必然面临成本加大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导致投资的困难。尽管交互式电影在目前具有较强的话题性,但随着同类型电影的大量涌现,观众难免产生审美疲劳,投资方对此类项目的投资谨慎度也会加大。短时间看来,交互式体验的新模式似乎会带来收入上的提高,但这种浮于表面的改变并非支撑其进一步发展的长久之计。
电影的创新是值得鼓励的,但任何形式的创新都不应仅仅流于表面。欲使作品取得口碑上的好评,还需从扎实自身剧作,挖掘更深主题,体现更多社会意义入手。形式的创新是锦上添花,并不是非有不可。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橙色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2365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