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美丽而清贫——浅析《小鞋子》的创作主题

作者: 立森艺术培训学校     发布时间:2020-03-26     阅读数:1366

和大部分优秀的伊朗电影一样,马基马吉迪的《小鞋子》以委婉柔和的方式触及了当代伊朗深刻的社会问题。首先是贫穷或曰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伊朗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原油出口国而成为一个富庶的国家,但在伊朗社会的现实中,却是无处不在的贫穷。于是,影片《小鞋子》所呈现的,便不仅是为孩子们的心灵所放大了的忧虑和恐惧,而是贫穷中的孩子过早地被迫体认了生活的艰辛和贫穷的父母、家庭所占据微末而无力的社会位置。影片所呈现的并非日常生活中一幕悲喜剧式的插曲,而是凭借孩子的心灵和目光柔化了的社会现实和社会苦难。


一、镜头聚焦下的情感流露

这是一个善良人的世界。影片自始至终几乎不曾出现邪恶或凶狠的角色。菜店的老板尽管斥骂、驱逐阿里,但他毕竟接受阿里家的赊欠;教务长尽管多少有些施虐的色彩,但他在马拉松赛的终点奔跑、呼唤的形象,多少使他更像个丑角而非恶人;而无论是学校中的老师,还是帮小莎拉从水沟的急流中捞起鞋子的小店老板,或是邻里间的互助亲情,都使得影片所呈现的世界暖意融融。

在《小鞋子》中,兄妹俩尤其是哥哥阿里无疑是故事的绝对主角,是叙事的中心和影片视觉结构的中心。但同样有别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常规,影片中的小兄妹更多地被放置在被看而不是观看者的视觉位置上。可以说,他们成了这幅催人泪下的伊朗社会底层画面中清纯动人的风景。而这一视觉呈现方式的结构性设定,尽显阿里、莎拉兄妹在社会生活中低下且微不足道的地位。一如他们的年龄、家庭、他们的社区不可能赋予他们哪怕极为微小的权力位置,他们因此也无法在影片叙事中占有任何视点权——主动观看的空间。


二、小鞋子的叙事表意与修辞意指

在这个关于小鞋子的苦涩故事中,导演极为精到地以不时插入的欢快、喜剧或温情的段落,张弛得当地把握着影片的剧情与叙事节奏。在画面相对幽暗、情绪相对压抑的段落之后,导演十分自然地转入了小兄妹一起刷鞋子的场景:明亮通透的画面、构图略去了小小院落中的贫穷气象,而突出他们身边的盆花、锃亮的黄铜水龙头、两人快乐地吹起的肥皂泡映出彩虹的色调漫天飞舞、兄妹俩灿烂的笑容和深情默契的对视。在整部影片中,导演凸显了孩子的动人形象,尤其是阿里那清澈的眼睛、那盈盈于眼眶的泪水,和莎拉那瞬间照亮整个世界的笑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影片正是通过孩子的视野和孩子的体认柔化了贫穷与苦难的图景,将第三世界普遍的苦难转移为孩子的内心体验。可以说,这也正是后冷战时代,在国际视野中重新言说社会苦难的方式与途径的变化之一。于是,在影片中,凸现的不是贫穷造成的灾难与苦涩,而是孩子微末的心愿和承受的委屈。诸如莎拉注视同学的鞋子和试图藏起自己双脚的镜头,将贫贱的悲哀转移为小姑娘爱美的“天性”;而在打工悲剧、受伤在家的父亲和母亲谈话之后,镜头切换为一旁躺着的阿里,冷调、暗淡的光区中,阿里睁着眼睛,显然在默默倾听父母的交谈,他满脸忧伤。他孩子气地流着泪哀求体育老师让他参加马拉松比赛,似乎只是个参赛心切的孩子,而观者内心知道是怎样的动力让阿里放弃早已令他怦然心动的比赛,此时他又为何如此固执地坚持。


三、克制镜像下的温情表达

影片最精彩的段落,几乎可以称为神来之笔的是尾声。妹妹离去之后,仍然是俯拍镜头——阿里心中的绝望、无力感和百口莫辩的委屈的视觉呈现,他落寞地脱下那彻底报废的鞋子,脱下袜子,特写镜头让观众看到阿里的脚:红肿、布满血泡,有些地方几乎磨烂。紧接着,小全景镜头中,阿里将肿胀的双脚伸进了院中的水池,镜头内部呈现出的是一双放大、变形的双脚。镜头切换为大俯拍机位中的全景:圆形的水池,池边盆栽,坐在池边的孩子,如同一副装饰风格的图画。此时,轻快抒情的弹拨乐响起,画面切换为水下摄影,与音乐完全同步,池中那群红金鱼轻快地游来,在阿里的双腿间游动,轻轻碰撞着他的腿和双脚,小精灵般拥抱、抚慰着阿里疲惫的身体和伤痛的心灵。画面渐隐,推出片尾字幕。极为温情的场景,纯净自然。贫穷的主题、可爱的孩子,苦难的窘境中的美好纯真的心灵……也许没有救赎,但这便是影片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所谓电影作为一种新语言的力量所在。

在《小鞋子》中,导演所试图打出的高光区不是社会问题与社会苦难自身,而是底层社会小人物的善良美好。他们单纯而朴素的心灵,他们微末的欢乐与忧愁。孩子的形象永远是最能有效拨动人们麻木心灵的钥匙。就故事的主体而言,失而不曾复得的小鞋子的故事,无疑是一个辛酸苦涩的故事;但影片讲述故事的方式、孩子们的内心视像、影片为小兄妹的悲喜剧所提供的底景,却如同一片暖意盈盈的透镜,为这贫穷、苦涩的世界洒下晖光。


立即报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