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我对艺考生强调的综合素质到底是什么(第一弹)

作者: 立森艺术培训学校     发布时间:2020-03-23     阅读数:434

年前在结束了名校冲刺班后,因为疫情的原因,年后的课程只得通过网络教学进行。学生们普遍压力都很大,面对高考和艺考,紧张、焦虑等情绪都是在所难免的。作为老师,虽然很同情自己今年的学生们,但这两天给他们批作业,总还是为他们的基础知识感到担忧,这里所谓的基础知识其实就是我一直给学生们强调的——艺考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正好这几天陆续有高一、高二的学生和家长们来咨询关于艺考班的事情,所以就借此机会来给大家说一下我对艺考生强调的综合素质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本系列的第一弹就从所有编导生们绕不开的“万恶”文常题开始~


不管是省统考还是校考,文常题都是不可避免且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我班上的入学考试里主要考察内容也是文常题。经常听到很多学生的抱怨,“文常是永远绕不开的噩梦”、“文常又多又难背”等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抱怨呢?说白了还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常识的积累不够。

文常题到底难不难?我以真题和模拟题在这里带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获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影片是( )

A、《爱尔兰人》 B、《小妇人》 C、《寄生虫》 D、《乔乔兔》

2019年获得第7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达内兄弟,下列哪部不是其代表作?( )

A、《美丽罗塞塔》 B、《暴雨将至》 C、《单车少年》 D、《年轻的阿迈德》

以上这两道电影类的常识题是从我的年后网课文常考试卷里截取下来的,因为年前为学生们做了一个19年的电影汇总与分析,所以出了几道像这种模拟题来检测学生们是否真正掌握了19年的电影方面的热点。

这就体现了对于电影方面常识的掌握能力,很多人都知道《寄生虫》拿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但最佳改编剧本是哪部影片?或者说知道达内兄弟是挺厉害的导演,但对他的具体作品不了解。这其实就考察到学生的阅片量了。(关于艺考生的电影素养,我还会在接下来专门用一篇文章来详细说明)

像文学类的常试题: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成书最晚的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下列诗句都使用了修辞手法,其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菩萨蛮》)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写怀》)

D、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这还只是最基本的文学常识题,如果是学生平常读书不多、不精,对文学常识不注重积累的话,肯定会觉得难。

所以通过以上这些说明了什么,你读的书、看的电影,以及对于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常识的积累,是你作为艺考生的一个最基本的艺术素养的体现。

我在为学生们准备北师大的文常考试题时,文学、历史类占了很大一部分。在给学生们讲文常时,也会着重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作家和书目。像19年9月23日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8家出版机构首发的“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其中的很多书目都被我选出来用作文常题和课上讲的重点。

从教这么多年,也遇到过很多高三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选择艺考的学生们,这些孩子一进入班上就表现出了一种跟不上上课节奏的状态。心中一腔热血目标中戏、北电,实则基础知识太过薄弱。

我们以中戏的戏文初试文常题为例:

成语填空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集腋成( 

危言( )论

文化常识填空

凌濛初的小说集是( 

我国有史学双壁之称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和( 

除了真题以外,还有一些模拟题,在学生刚开始学艺考的时候我就都布置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在笔记上去总结了。我不怕学生刚来学编导时基础知识匮乏,只要肯积累、多填充,所谓聚沙成塔、水滴石穿,努力终究是算数的。我真正担心的,是那些明明专业基础薄弱,却又笔头懒的学生,平常的积累达不到,报考名校也只有“东棉花胡同一日游”的结果。

最后晒两张自己以前的学生在准备省统考时的笔记,很多人抱着一本文艺常识的书从高一背到高三,到校考居然还没背完!这个学生资质一般,跟班上其他学生相比,唯一的一点儿小优势就是肯下功夫。在省统考之前,已经把文常书电影和文学两大模块抄完了一遍(没错,是抄完了),另外还自己又准备了笔记,把学校里出的模拟题和市面上能买到的文常模拟题的全部错题又整理了一遍。

疫情期间,每一个艺考生都有巨大的压力,学生们总觉得自己已经够努力了。其实哪有什么“够不够”之说,学习本身就是人一生的使命,更何况你们还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艺考生们......


立即报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