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文化笔试真题

作者: 艺小队     发布时间:2018-12-27     阅读数:1912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考场、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3.试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语文部分(共计40分)

 

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追溯(su)     隽(jn)永

 忙不迭(de)   返璞(p)归真

 

B.信笺(qan)    洗漱(shu)

   一遛(Ii)烟     恪(ke)守不渝

 

C.收敛(lian)         蕴藉(je)

   一刹(cha)那敷  衍塞(se)责

 

D.整饬(chi)     框( kuang)

   架肇(zhao)  事者无旁骛(wu)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辨喜瑜伽大学合作举办的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成功通过教育部审拙,这是第一个中国瑜伽方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B.《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认为,安倍一直声称“摆脱战后体系”,自民党出台复古的宪法修正草案,稻田朋美从总体上肯定《教育敕语》,难道日本政府能否认不是对战前价值观的回归?

 

C.我国独立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疫苗产品“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载体)”,19日获食药监总局批准注册。

 

D.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3~4题。

 

【甲】史铁生说了这么多,一言以蔽之,即;“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不过,这话很容易被读浅了。人们常以为园中万物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顽强不屈,对于痛失双腿的史铁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恰切而又强劲的激励。殊不知这样一来,史铁生好不容易从“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中领受的生存启悟就被一笔幻销了,不甘屈从的人与云谲波诡的命运则架起了一副不可调和的对峙阵势。【乙]这甚至可算是一种严重的误读了,它武断地将“这一个”史铁生泯然于“身残志坚者”的行列。其实,除非读上一两句,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与命运之间的和解气氛。

【丙]“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现出了一个静谧、适意的所在;“我把轮椅开进去”,自然而又自如,仿佛“我”的身体不曾发生任何变故,以致于常人“迈着轻快的步伐”之类的表述反显得做作。

 

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笔勾销

B.云谲波诡

C.泯然

D.除非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2分)

 

A.丙

B.甲和乙

C.甲

D.乙

 

5.请为下面的上联选择一个最佳的下联(2分)

 

上联:一亭尽揽山中趣

 

A.千树流莺歌丽日

B.万树苍颜千里翠

C.几家深树碧藏楼

D.幽室能观世外天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6.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7.人作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1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8.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文言文阅读(共8分)

 

屈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共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黴,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豌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9.“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此句中的“之”指的是(2分)【】

 

 A.《国风》与《小雅》的艺术特点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

 D.盖自怨生也

 

10.“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这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2分)【】  

 

A.他自己疏远并洗掉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岀来。

B.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出来。

C.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出来。

D.他自己疏远并洗掉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脱壳·样摆脱岀来。

 

11.对这段文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离骚》的思想艺术成就,指出屈原的高尚品德及其志趣可与日月争光。

B.这段文字借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重点介绍了创作的原因、目的、内容、风格和思想基础。

C.这段文字是作者与屈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对屈原作品的称赞,是对污泥浊秽的社会的抨击。

D.这段文字既介绍了《离骚》的艺术特点,又高度评价了屈原可与日月争光的品行与志趣

 


四、现代文阅读(共13分)

 

大地的语言

 阿来

 

收获了一季小麦的中原大地上,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些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那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人类文明史上,好多闪现过文明耀眼光辉同时又被人类自身推向一次次浩劫的土地,即便没有变成一片黃沙,也早在过重的负载下苟延残喘。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欢这样的景象,这是令人感到安心的景象。如今是全球化城市化时代,在我们的国家,数亿农民耕作的田野,吃力地供养着越来越庞大的城市。农业,在一些经济学家的论述中,是GDP统计中效益最低、越来越难被人看好的一个产业,在那些高端的论坛上,在专家们演示的电子图表中,农业便是那根最短的数据柱,是那根爬升最乏力的曲线。问题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又不能直接消费那些爬升最快的曲线,不能早餐吃风险投资,中餐吃对冲基金,而晚间配上红酒的大餐也不能直接是房地产。那些能将经济高度虛拟化的赚取海量金钱的聪明人,那些能把人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制造为种巨大社会需求的聪明人,他们身体最基本的需求依然来自土地。他们几十年生命循环的基础和一个农民一样,依然是那些来自大地的最基本的元素。他们并没有进化得可以直接进食指数、期货,但他们好像一心要让人们忘记大地一这个世界一直有一种强大的声音试图在告诉人们,重要的不是大地,重要的不是大地哺育人类的那些根本的东西。一个叫利奥波德的美国人在半个多世纪前就质疑过这种现象,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只发展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观念,一种人与财富关系的伦理观念。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种处理人与土地,以及人与在土地上生长的动物和植物之间关系的伦理观。


伦理关乎全人类。不幸的是,我们并不生活在一个一切社会规则以全体人类利益为考量的世界上。现在有一种价值体系,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资源。人是资源,土地也是资源,都可以用来创造经济效益。而当土地成为资源时,在其上种植庄稼。显然不如在其上加盖工厂和商贸中心。这个体系运行的前提就是,弱小的族群、古老的生活方式需要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

 

农业需要作出牺牲,土地产出的一切,农民胼手胝足的劳动所生产出的一切,都是廉价的,因为有人说这没有“技术含量”一一几千年才培育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农作物没有技术含量!积累了几千年的耕作技术没有技术含量!只因为古人没有为了一个公司的利益去注册专利。玉米土豆在几百年前从美洲的印第安人那里传入了欧洲与亚洲,但墨西哥的农民至今还挣扎在贫线上,他们背井离乡,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建立起全世界最大的贫民窟,只为了从不得温饱的土地上挣脱出来,到城市里去从事最低贱的工作。我曾经走在墨西哥那些被干早折磨的原野上,在一株仙人掌巨大的阴凉下黯然神伤。我想起—本描述拉丁关洲如何被作为一种资源被跨国资本无情掠夺的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如果书名可以视为一种现实的描述,那么当时在我眼前的墨西哥原野的确已经流尽了鲜血。当时眼前的地形地貌,让我想起胡安·鲁尔福的描写乡村破败的小说《教母坡》中的描述:“我每年都在我那块地上种玉米,收点玉米棒子,还种点儿莱豆。”但是,风正在刮走那些地里的泥土,雨水也正冲刷着那些土地里的最后一点肥力。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中原的广袤大地是世界上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也是唯一曾经被各种农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B.中国数亿农民耕作于田野,但是在供养城市方面却表现出吃力,作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城市发展太快。

C.在作者看来,一个人再富有,其最基本的需求也离不歼土地,因此对更多财富的创造没有实际意义。

D.有的人认为农业“没有技术含量”,但在作者看来,经过几千年成长的农业,不可能没有技术含量。

E.在墨西哥时,面对干旱的原野的地形地貌,作者联想到墨西哥农民的悲惨境遇,并因此而黯然神伤。

 

13.开头两段写中原大地上田野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14.文中最后一段画线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认识和情感?(2分)

 

15.文中说:“现在有一种价值体系,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资源。”如何理解其中“资源”一词的含意?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或思考,谈谈你对这种资源观晶认识。(4分)

 

五、语言表达运用(4分)

 

开场白是演出或其他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好的开场白需要语言简洁生动,饱含情感。

 

请为《朗读者》栏目中主题词“那一天”的节目写一段开场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50字以内。(4分)



此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题2分,共6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日是:()年()月()日

2、人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3、文房四宝是指()

4、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指《》、《》、《》、《》

5、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的民族英雄是()

6、人体的血型主要有哪四种?()

7、人体吸进的氧气,那么呼出的是()

8、香港回归祖国的具体日期是年月日

9、请写出下列节日农历的具体日期:

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

10、请说出唐代和南宋这两个朝代的都城分别位于今天的哪个城市?()()

11、《三国演义》中的三国之哪三个?()

12、2006年的12月31日是星期日,那么2008年的12月31日是星期()

13、《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14、《水浒传》中吴用的绰号是()

15、桃园三结义指的是哪三人?( )

16、请写出世界四大洋的名称:()

17、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

18、花甲之年指()岁;古稀之年指()岁。

19、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前三名分别叫做()

20、一元钱一瓶汽水,喝完后两个空瓶换一瓶汽水,问:假如你有20元,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汽水?()

21、请分别指出下列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

卧薪尝胆()三顾茅庐()破釜沉舟()单刀赴会()

2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23、找规律填空:1 、4 、9 、() 1 、8 、27 、()

24、规定一种运算,A×B=(2A-3B)÷2,如果X×4=6,那么X=()。

25、若3A=4B=5C, 那么A:B:C = ( )

26、我国的第一位封建皇帝是谁()

27、我国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28、[脑筋急转弯]:做什么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较好?()

29、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是谁?()

30、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是几年举行1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 分)

 

1、“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句,出自下列哪个典故()

 

A、吕布与貂蝉

B、吴三桂与陈圆圆

C、乾隆皇帝与香妃

 

2、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A、氢气

B、臭氧

C、二氧化碳

 

3、从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四个角各剪去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所得的图形的周长是()

 

A、增加4厘米

B、减少4厘米

C、和原来一样

 

4、下列哪一个湖泊是在我国江西省的境内:( )

 

A洞庭湖  B鄱阳湖

C太湖     D洪泽湖

 

5、"鲁"是我国哪个省份的简称:( )

 

A 河北 B吉林 C山东 D 山西

 

6、以下是文字处理软件的是:( )

 

A、google

B、word

C、flushget

 

7、下列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 ( )

 

A指鹿为马  B一字千金  C焚书坑儒  D十面埋伏

 

8、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为:()

 

A令爱  B令尊  C令堂  D 令正

 

9、“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

 

A下棋 B战场 C戏台

 

10、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 )

 

A鼓 B锣

 

11、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

 

12、唐朝是一个诗人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下列诗人中,不是生活在唐代的是()

 

A.王维

B.王安石

C.李白

D.李商隐

 

13、著名社会风俗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出自北宋画家( )之手。

 

A齐白石   B唐伯虎

C张择端   D王羲之

 

14、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一本书是()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A 鲁迅

B 顾炎武

C 孙中山

D 岳飞

 

16、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成立的?()

 

A 1911年

B 1921年

C 1945年

D 1949年

 

17、下列国家和首都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 英国-伦敦

B 法国-巴黎

C 日本-东京 

D 美国-纽约

 

18、被称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的我国著名领导人是谁?()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胡锦涛

 

19、不是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的是()

 

A 牛郎织女  B女娲补天 

C 白蛇传 D 梁山伯与祝英台

 

20、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A 俄罗斯

B 美国

C 印度

D中国


三、数字猜成语:(3分)

 

12345609()1256789()1+2+3() 333 555() 5 10 ()9寸+1寸=1尺()


四、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2分)

 

例如: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1、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2、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3、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4、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

 

五、请按顺序默写出十二生肖名称:(5分)

 

鼠()( ) ( ) ( ) ( ) 马()()()()()


六、应用题:(10分)

 

1、幼儿园的王阿姨今年的年龄是小华今年年龄的8倍,是小华3年后年龄的4倍,问:小华今年多少岁?

 

2、观看乒乓球比赛时,甲、乙、丙三人分别预测结果。甲说:小王第一名,小张第三名;乙说:小李第一名,小赵第四名;丙说:小赵第二名,小王第三名。比赛结束后,甲、乙、丙三人都高兴地说:“咱们都只猜对了一半。”你能说出这次比赛的结果吗?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