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关于感受力的教学

作者: 陈鑫     发布时间:2018-07-30     阅读数:373

“在生活中, 人们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 总会产生某种感受, 并引发出相应的情感上的变化, 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之为感受力。”  作为学生, 在学习中, 必须对教师提供的各种指令、环境、情景、天气等有着真实、准确的感受, 并尽可能依靠想象力和表现力, 在真实体验的基础上, 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 达到真实有机自然, 从而感受到规定情境, 展现课堂练习表演效果。

在表演教学中, 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学生们要在课堂练习中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体验。表演艺术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永远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创作, 一种虚构的规定情境、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 有的学生往往感受不到客观上表演教师所给予的指令和刺激, 也就无法在练习中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样的表演就不能真正做到真听、真看、真思考, 不能引起观众共鸣。结果只能以“情绪化表演”来“挤”感情。表演虚假是因为演员在表演时缺乏真实的体验, 缺少演员应该具备的敏锐而又真挚的感受力。

演员的感受力并不是单一元素的运用, 而是演员在创作状态下所具有的综合运用元素的能力, 从内心到外部肢体所呈现出的一种创作认知。这其中包含演员应具备的创作素质, 如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情绪记忆、交流与适应等, 可以说, 演员的感受力是一种综合的创作素质, 在本阶段教学中, 要求学生们在每一次课堂练习中, 都应该去感受人物不同时刻的心情, 去体验练习中所设定人物的:“规定情境”, 把这种虚构的艺术生活用肢体展现在舞台上。

我们的课堂练习不仅要通过人物的外部表现来描述人物的生活, 更主要的是在排练场上表达设定人物的内心生活, 使自身的情感适应“别人”的生活, 用心灵感悟角色的一切。

只有以真实的体验所激起的真情实感为角色的表现形式提供心理依据, 才能达到真实、自然、有机。因此,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 要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 内心体验是重要环节。因此, 要求学生们在假定情境中, 能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简单指令, 并在不同音乐感受中逐渐形成应有的自然状态和感受, 即舞台即兴适应能力。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