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内的优秀电影还是不少的,但是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浅层次研究和分析逐梦演艺圈。我对于《逐梦演艺圈》的最开始的认知,是来自于毕志飞导演对于自己的这部影片的自我评价“一般电影最多有三条线,《云图》有六条,而我的电影有十一条线,并且在95分钟内阐明了。”对于电影多维度叙事的方法一直是我喜欢也是追崇的叙事方式,电影的叙事结构能够体现导演的智慧的同时,能够让观众真正感受到结构的魅力。当我崇敬了没有2分钟之后,我就看到了豆瓣上2.1的评分,这个评分究竟有多有意思我就不在文中过多赘述了。但是我还是对这个片子充满了好奇心,我真的想看一看这个身上挂着无数荣誉,认为自己比肩马丁斯科塞斯的母校师哥究竟是怎么完成11条线的叙事结构。
屏蔽了所有网络上的对于该片的流言蜚语,我还是坚持通过非常难以寻找的资源看到了这部上映了5天就下档的电影。看完后我给出的豆瓣短评为:精彩至极,为了学电影懂电影的人量身打造,无数精彩的对话、镜头,以及大量的经典致敬,还有结构上的丰富,神作。那么我就根据我的短评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部堪称2017年华语电影的神作。
为了学电影懂电影的人量身打造。这部电影作为毕志飞导演十年磨一剑的长篇电影,不管是他自身对于剧本的多年琢磨和研究,以及当红的大咖、优秀的专家们都给予了该片优秀的评价,这些噱头的影响力首先对于爱电影懂电影的人就是一种最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爱电影的普通观众。毕志飞导演对于电影的爱是有所表现的,在这部电影中,大量穿插着关于表演者本身、表演体系本身、电影与导演的关系、电影的创作目的、电影的制作等大量于电影本质相关的内容。这不禁让我想起来了《八部半》、《日以作夜》等大量国际知名导演的作品,也就是类似“戏中戏”、关于电影的电影。前面提到的影片的导演实力毋庸置疑,其中反思的都是有关于电影创作中的故事,通过导演多年对于电影拍摄的经验,将片场的故事或创作者的故事讲述给观众。毕志飞导演在电影中,其自己饰演的文老师作为一名优秀影视学院的表演系老师渴望与孩子们共同完成一部自己的影片。当然过程中的矛盾点不是来自于创作上的烦恼,它不像《八部半》中那样因为创意与剧作而烦恼不堪,更多的烦恼是来自于金钱。
电影确实不仅仅是来自于创作者的主观,将这些抽象的故事和思考转化为真正的电影此过程中是必然与金钱相挂钩的。特别是毕志飞导演从“潜规则”、“拉赞助”等角度对故事进行入手,这样的社会现实问题也是当今对于电影制作与电影本质最大的争论的地方。我们不可否认毕志飞导演是想对于当今的商业电影进行抨击和反问,但是就如同他的逐梦演艺圈中没有提到关于剧本创作的问题一样,他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剧本,或许才是对于电影真正的热爱。
在选材角度上,故事的人物基本来自于艺术类院校的表演系学生,其中大量的关于表演系学生的生活在外人看来是正确的,不过毕志飞导演有没有在毕业后再次回到学校观察当今表演系学生的生活就有待考证了。从每一节专业课、每日早上的晨功、排练与拍戏的生活的展现,也有被包养、被潜规则、与家庭决裂等多种外界对于文艺圈的标签都被毕志飞导演安排到了每个角色的身上。在角色的塑造上毕志飞导演是完全失败的,电影的创作核心是在于角色的塑造,能否将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不同时期的思想与状态表现给观众是塑造角色的根本,让一个人物丰满立体是对于导演功底的考察。20多名学生的出场,加上自身出演对于戏份的牵扯只是一种人海战术,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很难记住一个人的名字,记住了名字也不知道这个人干过什么事。在电影中有一条线讲述了一个“流氓导演”牛导与这个班里几个同学来回来去发生的故事,这个人的浮夸演技配合搞笑的台词让大家能够记住他的名字,而线索中相关的同学的名字却一个也没有记住,在故事上分不清觉得安排的轻重缓急。不过毕志飞导演最良心的地方是在每个人物出场的时候都打出了他们的名字,哪怕有的人物就出现了一次,不知道还以为这是个情景喜剧。
无数精彩的对话、镜头,以及大量的经典致敬,我们逐一分析。故事发生在艺术类院校,还是表演系。中国优秀的艺术类院校基本上都是有严格的面试过程,对于普通话、发音吐字的训练与要求都是更为苛刻。但是电影中的他们不知道是演的太过真实,还是真的在表演水平上有所欠缺,不管是家乡话还是港台腔,以及一部分带有表演系坏习惯的吐字发音都出现在了电影中,让人没有字幕都很难听清他们在说什么。对于演员的把握是对于导演的现场执行能力的考验,但是台词和对话在这部电影中都是更为搞笑的,很难不让人怀疑编写了4年的剧本竟然在对话上写出了小学生的水平。下面一段对话来自于通过大量铺垫镜头语言讲述了两个人见面后的四句话:“——依依,看,我谈恋爱啦”“——真的啊?”“——拜拜”“——拜拜”。这种对话的含金量实在是让人觉得可笑,电影作为艺术形式与电视剧是绝对不一样的。电影中为了给观众带来一种艺术类院校“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为了凸显学生的有钱与任性导演的处理方式选择了用台词来炫富,“我这一双鞋就一万”“给你30万分手费”“他开着他的车”等台词真的是生怕大家不知道他们有钱,可服装上的选择让稍微有一点懂货的人都觉得地摊货不能再多的水平,让我感觉这部影片的美术实力还没《小时代》优秀。
优秀的电影每一句话,每一个镜头都是值得推敲的。镜头与致敬我坦白的说是电影学院大一的学生水平。我真的不否认毕志飞导演是看过不少电影并且对电影拥有自己的思考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对于自己喜爱的电影的致敬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能否将致敬表现的有思考性,甚至是超过原来的作品是致敬的难点。电影的开场是一群少男少女在海边做着健美操,画面的色调,机位的运动以及最后的收场都可以看到经典好莱坞歌舞片与百老汇的皮毛。但是健美操与参差不齐的舞蹈实在是让人将歌舞剧致敬看成了喜剧致敬,活生生的把这一场戏排成了上世纪的国产MV。在镜头和剪辑上,对于特写接大全景等基本视听问题我们就不过多赘述,其一场快速的飚车追逐戏看似致敬香港电影,但是实在是让人联想到现在的互联网廉价小电影,镜头之间毫无逻辑可言,上一个镜头拍着毕志飞导演的脸部特写一边泪流一边飚车,下一个镜头过被追逐的车看毕志飞导演下车去拉车门,看来毕志飞导演的分镜头做的不太成熟。
“一般电影最多有三条线,《云图》有六条,而我的电影有十一条线,并且在95分钟内阐明了。”这十一条线,准确来说是十一组人,从文老师与十个关键的学生为角度,把其他的龙套学生穿插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就完成了十一条线的叙事手法。创新是好的,但是创新的前提是不要给观众带来烦感。《敦刻尔克》作为一个相当成熟的三条叙事线结构的优秀电影,有机的通过细节和故事将三条线相互交织的同时刻画了许多丰富的人物。《逐梦演艺圈》中所谓的十一条线,没有一条是通过巧妙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没有哪一条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剪辑掉其中的一条线,这个故事还是这个故事,只是可能会少一个人物的出场,不过他就算出场也或许是记不住的。电影叙事的多线最高的水平在于相互之前必不可少,留有线索的同时让观众自我认同故事的真实性。毕志飞导演则是把每一个小故事拼凑到一起,少了哪个也是这些事,更像是一个小品晚会大合集,人物在不同线中的出现所刻画的人物到其他线中很难找到共同性。毕志飞导演可能自己也是把这部电影当作小品节目呈现给大家,每一场戏之间都会用生硬的黑屏配上浮夸的字幕来转场,还给每一场戏都遍了一个顺口溜,把《武林外传》剪辑一下可能都比这部电影好看。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好的电影不是导演对于电影的热爱而创作,也不是花了多少重金,费了多少时间的结果,更不是官方的推崇与利益背后的推广带来的影响。好的电影,是用心用思考,换来观众对于生活的共鸣。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橙色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2365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