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远景再添名师 | 台湾著名影评人肥内

作者: 远景摄影艺术机构     发布时间:2018-06-02     阅读数:263

经常有同学问我,远景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业内一线从业人员,很少有只会教艺考的那种培训班老师,我们是怎样吸引一线的艺术创作者加入我们的呢?在远景经常能遇见一些知名艺术家,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暂时也没法回答这些问题...或许这就是命运吧(抬头看天),不过,今天我们要宣布,又一位大神级教师要加入远景了!



肥内

台湾著名影评人

本名王志欽,在华语网络上多被称呼为「肥内」,现为电影专栏作家,台湾富邦文教基金会「电影学校」专案讲师与教材编写。

著有《在巴洛克與禪之間尋找電影的空缺》(開學文化出版社)。


教育背景

2007~2010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硕士研究生(外国电影理论专业)

研究生论文题目:「在巴洛克与禅之间—寻找电影的空缺」,以「优秀论文」通过答辩

1997~2001就读于中国文化大学:广告系


曾任职于...

富邦文教基金会「电影学校」

专桉教师与教材编撰

「迷影网」专题总监

《电影艺术》特约编辑

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系讲师

财团法人国家电影资料馆 《电影欣赏》

执行编辑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广播影视系讲师

中国文化大学推广教育部:企画执行

中国文化大学,媒体实验室:企画编辑

东森电视台:国片台影片版权采购



2017年受杭州迷影联盟邀请,于杭州纯真年代书吧讲座


现任教于...

远景摄影艺术机构

影视专业讲师

负责编剧课程、影视美学分析、导演风格鉴赏、故事创作等课程


学术经历

以王志钦、笔名「肥内」、欧左思等名称发表文章,散见《电影欣赏》、《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看电影》、《外滩画报》、《世界电影画刊》、《DVD导刊》、《虹膜》、「掘火档案」、《国家图书馆新书快讯》、凤凰网、东方早报、新民週刊、放映周报、南方都市、迷影网、ArtForum、深焦、Pubu电子书城等平面期刊、网路媒体。

目前在《看电影》、「幕味儿」等写有影视专栏。


台湾高雄电影节短片竞赛初审评审现场


电影活动经历

2018.01 「深焦」影评大赛複审评审

2017.09~2018.01 担任第40届优良短片金穗奖评委

2017.11 深圳,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台湾展区策展人

2017.06~09 担任高雄电影节短片竞赛初审评审

2017.03~07 《电影欣赏》170/171合刊号主编

2017.03 富邦文教基金会「青少年发声奖」评审(短片企画类)

2017.02 微信公众号「幕味儿」专栏影评

2017.01 受邀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撰写〈魔幻现代性的一种注视——评《不成问题的问题》〉

2016.12 巴塞电影APP专栏影评

2016.09 富邦「电影学校教师共学团体」导师

2016.09 受邀担任第39届优良短片金穗奖评委

2016.09 替深焦製作的《路边野餐》光碟与影评人卫西谛录製随片讲评

2016.08 电影中心「电影扎根计画焦点小组」东区带领人

2016.07 富邦「青少年观影工作坊」导师

2016.07.02 受邀前往杭州作为「亚洲电影新想像」讲座主讲人,对谈《路边野餐》导演毕赣

2016.03.13 担任「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複审评审

2016.02.29 青少年发声奖颁奖嘉宾与会后讲评

2015.12 受邀赴武汉「青年影像论坛」当嘉宾,并主持影展记者发佈会

2015.11 担任金马影展「亚洲电影观察团」成员

2015.07 富邦「青少年观影工作坊」导师

2015.07于《电影艺术》(大陆核心电影学术期刊)(与人合作)发表文章〈《刺客聂隐娘》:阐释的零度——访问侯孝贤

2015.05 于《电影艺术》发表论文〈再论巴赞的“完整电影”——是本体论还是意向性?〉

2015.03.07 受邀前往广州担任「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複审评审

2015.02 加入富邦文教基金会「电影学校」专桉,担任讲师、教材编辑与撰写等工作

2015.02 起于「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系」担任兼任讲师

2015.01 受邀成为《电影艺术》的特约编辑

2014.12.18 受「杭州迷影联盟」之邀前往浙江大学演讲「马克斯欧弗斯的电影美学」

2014.12.17 受邀前往杭州中国美院主办的「影像记述工作坊」讲一堂「空间影像记述中情节世界与人物逻辑的建构」

2014.08受邀担任2014年CNEX(国际华人纪录片影展)选片指南讲者,并为「温古以知新」单元撰写简介

2014.08出版《在巴洛克与禅之间寻找电影的空缺──马克斯欧弗斯与小津安二郎作品中美学的呈现》(开学文化出版社)

2014.07起,于《DVD导刊》(大陆专业期刊)开闢专栏「造像术」

2014.06~2015.12起,固定于《世界电影画刊》(大陆专业杂志)撰写「电影格子」栏目,并负责一个影评专栏与刊物的卷首语

2014.04于《中国电视电影》(大陆专业动画杂志)发表〈中道才是王道──近五年奥斯卡动画短片得奖与入围片观察〉

2014.03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刊登〈巴赞的写作策略〉(后收录在增订版《电影概论》中)

2014.02应电子刊物《虹膜》之邀撰写〈刘别谦轻触的艺术〉

2013.12于电子刊物《虹膜》(第6期)发表〈昔日的小城,今日的特务〉

2013.09应《电影艺术》之邀撰写〈《逆光飞翔》札记──片中的几项对立〉(本名发表,刊登于2013.05期)

2013.06~07于新竹影像博物馆主讲「读影会──电影的观演者」,共四堂(6/9、6/23、6/30、7/7)

2013.05于《中国电视动画》(42期)发表〈勇敢的意义──浅析《勇敢传说》〉

2013.02于《中国电视动画》(39期)发表〈非现实中的现实──日欧美动画类型观察〉

2013.02起于《看电影》开始固定撰写专栏「观影杂念」,截至2018年3月底已刊登162篇,持续撰写中

2013.01于《两岸传媒》(台湾期刊,第2期)发表〈影视基地梦?或后-少年PI泡沫?〉

2012.12~2013.03于「IBTimes」华语版网站开始专栏「台湾来信」

2012.12于《国家图书馆出版快讯》(168期)发表〈《大明星》:一份幸福崩解下的人类学报告〉

2012.10于《今艺术》(台湾艺术期刊,第241期)发表〈科幻电影──我们人类美好的想像〉

2012.04.20于台南艺术大学主讲讲座「活的景框──电影景框的美学、实践与批评」

2012.03于《电影欣赏》(台湾专业电影期刊,150期)发表〈另一种叙事/蓄势──专访第34届金穗奖入围创作者〉(本名发表)与〈言简意赅──短片的形式与试例〉(以「欧左思」为笔名)

2011.12于《电影欣赏》(149期)发表〈纪录片导演杨力州──上院线不是目的,办学校才是我的理想〉(与林木材一起访问杨立州导演)、〈《秋刀鱼之味》──小津安二郎的飞跃〉(以「欧左思」为笔名)与〈我犯了很多错──查尔斯‧汤玛斯‧山谬尔对狄西嘉的访谈〉(以「贾合平」为笔名)

2011.12 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理论专号)发表〈溢出景框-场之内外的过渡〉

2011.07 于《国家图书馆出版快讯》(150期)发表〈《破裂的隐喻》:在文化创意逻辑的游戏中我们能期待什麽样的好电影?〉

2011.06 于《重大美视:电影研究》(重庆大学学刊,2011年五月号)发表〈活的景框〉

于《国家图书馆出版快讯》(149期)发表〈现实中的不现实:《折返点1997~2008》〉

2011.03 于《电影欣赏》(146期)发表〈《穆里爱》,或一部影片研究所展开的准备工作〉

2010.09 于《电影欣赏》(144期)发表〈取消外片进口限制,动盪中国电影市场?〉与〈《全面启动》,迷宫式晕眩的说服〉两篇

2009.12 于《电影欣赏》(141期)发表〈拥有夜晚—詹姆斯‧葛瑞,一位复古的新作者〉

2009.10 于《电影欣赏》(140期)发表「法国新浪潮50週年专题」文章四篇(〈新浪潮美学的传承与侷限〉、〈破旧与创新—新浪潮的作者策略〉、〈电影史的巨变—新浪潮带来创作风貌的改变〉、〈一个具有恆常影响力的运动—见证的开敞性〉)

2009.09 导师杨远婴教授的「理论实践与影片读解」课程主讲人之一(四堂,对象为电影学系博士生)

2009.08 于《中华读书报》(大陆网路媒体)发表书评〈豆腐师傅的告白:读《小津安二郎周游》〉

2009.05 于导师杨远婴教授「学术前沿」课程上主讲一堂巴赞美学(对象为电影学系博士生)

2009.04 于《电影欣赏》(139期)发表书评《巴赞谈卓别林》

2009.03 于《FatArt》(大陆艺术期刊)发表〈满溢的空间—试论电影中居住空间的意识〉

2009.02 电影资料馆「法国新浪潮50週年专题」讲座主讲人之一(两堂,讲题:「新浪潮不是一天造成的」、「新浪潮的(种种)策略」)

      于《电影艺术》(324期)发表书评〈巴赞论卓别林〉

      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88期)发表〈戈达尔的噪音—自成一格的游戏世界〉

2008.12 为教科书《电影概论》撰写〈巴赞的美学视野〉(2010年五月出版)

      于《电影艺术》(323期)发表翻译文章〈巴赞访问奥逊‧威尔斯〉

2008.11 于《国家图书馆出版快讯》(117期)发表书评〈《和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一部电影两场戏以及两个灵魂的交会〉

2008.10 于《电影欣赏》(137期)发表〈域外—达辛的一生〉

2008.08 于《国家图书馆出版快讯》(116期)发表书评〈以有涯追无涯:评《自己的空间:我的观影自传》〉

2008.07 于《国家图书馆出版快讯》(115期)发表书评〈《导演思维》:解构电影导演的思绪〉

2008.07 于《电影欣赏》(135期)发表〈迎向新巴赞时代—中国的巴赞纪念活动〉

2008.06 于《国家图书馆出版快讯》(114期)发表书评〈《影像下的现代》—影像作为视见与被见的中介〉

2008.02 于《国家图书馆出版快讯》(110期)发表书评〈发乎人,止乎人—《光影语言》中与人性的对话〉

2007.08 于《国家图书馆出版快讯》(104期)发表书评〈《在电影思考的年代》:所以给我电影〉


另有未集结、未正式发表文章(影评、论文、翻译)数百篇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