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关于艺考培训机构的辨别(二)

作者: 苏凌云     发布时间:2018-05-10     阅读数:387

三.关于成绩

 

    成绩是衡量一家培训机构成功与否最直观的标准。

 

    这里所说的成绩指的是每一年艺考和各校招生工作结束后,机构所带出来的学生们最终的专业成绩和录取结果。

 

    真正有实力的培训机构绝对不是强在硬件设施和规模大小上,而是拿得出手的优异的成绩。反之,一家培训机构成绩平平,名校录取率极低,即便它规模再大,资金再雄厚,也不过是空架子。

 

    对于成绩,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太相同,我们这里所讲的几点也是基于我多年的经验所得,若有不同观点,欢迎指摘讨论。


 

◆专业合格证和录取通知书

 

    首先,专业合格证和录取通知书显然是两码事。你拿到了专业合格证,并不一定可以被录取,只能从一个侧面证明你的专业能力基本上得到了该校的认可。

 

    录取通知书则表明你既在专业能力上已经达标,并且顺利通过学校其他方面的审核,已经成功被该校录取。

 

那么具体到艺考的培训上面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绝大部分培训机构都是更在乎专业合格证,学生是否真的能被录取反而无关紧要。因为对他们而言,有一个专业合格证就足以用来宣传了。但是对学生来说,空有一张证却录取不了,就丧失了大部分的意义。

 

    举一个例子便不难理解:

 

    李同学原本文化成绩在500分左右,他听从培训机构的安排每周上两天专业课,暑假和寒假再加上考前一共集训了三个月,最终拿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某专业的合格证。然而因为在外学专业耽误时间太久,最终高考只有430分。显然李同学的高考成绩无法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培训机构并不合理的课程安排直接导致他的文化课成绩下降,最终不光传媒大学无法录取,报其他学校分数也不够,只能走一个二类院校。

 

    我们没办法说李同学的遭遇完全是培训机构的责任,但是只考虑专业是否合格而不顾能否录取,这种现象则是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老师们在为学生规划课程时应该优先考虑其文化课成绩,其次再去考虑他的专业,尽可能减轻专业学习对其文化成绩的影响。

 

    然后,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一定是根据其文化成绩和专业的优势、弱势项目进行综合的考量。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做无用功,才不会造成拿证拿得多,录取却很少的尴尬情况。对于这个问题,我之后也会在另一个专题里面详细讲解。

 

 

◆专业排名和分数

 

    各个学校不同专业的招生录取方式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分三种:

 

    一、文化课达到分数线后,按照专业排名从高到低来录取;

    二、根据专业和文化的综合分值来录取;

    三、专业合格后,根据文化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我们这里所说的,主要是第一种录取方式,这也是包括中戏、北电、上戏、国戏等艺术类院校在内大多数专业的录取方式。在这种录取方式下,专业排名就显得异常重要,一个好的名次基本上意味着你可以轻松被录取,而并不是很靠前的名次,则要根据往年的录取规律来进行预判,具有相当的专业性。

 

    比如说中戏戏文系的戏剧创作方向,某年共招生20人,会发放40张专业合格证。按照往年规律,这个专业一般会录到28名至32名左右,那么35名之后的合格证基本上就属于无效证。考生需要考进前30名左右,才有更大的被录取的可能。而同为中戏的影视制片专业,某年共招生40人,发放80张合格证,当年录到了第80名,最终40人的制片班还没有招满。

 

    所以说要判断这个专业排名和分数是否在有效范围之内,填报高考志愿时有多大录取的几率,得有相当充足的经验和相关院校的准确信息。有时候,我们单单看到某同学有专业合格证,但可能并不知道这个同学其实几乎没有被录取的可能。

 

    既然已经说到这儿了,那就也简单说一下专业排名的问题。

 

    其实在招考老师眼中,主要去分辨的是一个学生合格与否,要真的说第一名与第十名有多大的差距,这个还要在入学后的学习实践当中见分晓。我所知道的很多班招生考试(艺考)时的第一名,到后来反而成为了被误招的学生,甚至有的出现了退学的情况。所以无需太过纠结一个专业排名多靠前或是靠后,凡是能被录取的,就是好成绩。

 

 


◆学校之分与虚假成绩

 

    很多培训机构在出成绩时会大肆宣传他们的学生考上了多少一本,有多高的本科率,这对不懂真相的学生和家长是一种巨大的误导。

 

    在我们这个专业领域,大部分人是冲着以后能做影视、戏剧、娱乐传媒等艺术相关行业去的。现实中,这个圈子相对来说比较小,基本上集中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而在北京,又基本上被中戏、北电、中传这三个学校的毕业生所占据。

 

    就北京而言,无论从未来的发展还是就业来看,考进这几个学校虽不能让你一夜成名,但毕竟是最大限度地接近了自己的梦想。从这几个学校毕业去找工作和创业的过程中,特别容易遇到业内的师哥、师姐,从而得到帮扶,无形中会感受到一种门第的优势。而一些地方二三类院校的毕业生在寻求发展时,除非自身专业特别优秀,并且已有显著的成绩或作品,否则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被排斥的感觉。

 

    即便我们鼓励大家勇敢地去追求梦想,可金子想要发光,同样需要一个更好的平台。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挤破头去考中戏、北电,其中不乏年复一年不愿放弃的考生。

 

    很多同学可能想问,如果专业水平实在不够,或者运气总是不佳,最终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保底院校,那还能否继续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呢?

 

    当然可以,但是我先来举这样一个例子。

 

    在顶尖的艺术院校中,国际性的教学交流活动非常频繁,各家学说同台争锋,文艺理念推陈出新,这才是我们这个年代最理想的艺术学习环境。而在某些学校里,却仍然在固守一些非常陈旧的文艺理念,理论水平迟滞不前,教学的实践活动也很保守单一。试想在这两种全然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四年,毕业后的差距会有多大?

 

    所以,我的建议是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和丰富自己,不要满足于校内的课程,必须付出比那些名校同仁更多的努力。唯此一条途径。

 

 

    那么我们再来看培训机构的成绩,首先就是要关注最好的那部分成绩,如果寥寥可数难以启齿,那其成绩的质量就不言自明了。

 

    再一个,规模越大的机构学生基数越大,他们可能会有更多二三类学校的成绩,但是一个有300学生的机构考上了100个,和一个有80个学生的机构考上了50个,这就要看一个比值,显然是后者更有实力。关键是,很多的培训机构在成绩的宣传上都会大动手脚,用大量虚假的成绩去吸引学生。这上面的伎俩就更加五花八门了,我简单列举几个。

 

    A.把往届学生的成绩算在应届的成绩里面,造成人次众多的假象。

    B.把其他机构或者其他根本不属于自己学生的成绩展示出来,伪装其优秀学生的数量。

    C.在成绩的公布和宣传中,编造和虚报成绩数据。

    D.花钱从学生或老师手里买走专业合格证,变成自己宣传时的金字招牌。

 

    以上是我了解到的几种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手段,对这样的成绩,我们当然要提高警惕,自觉去辨别、判断。

  

    至于所谓本科率和通过率的问题,其实也很简单,我这里再举一个例子。

 

    某培训机构招生时承诺,报了他们的保过班就可以保过本科,而相对学费也会高一点。那么在培训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一批学生当中有太多人能力不够,于是怂恿学生多报几个学校保底,于是在培训机构老师的建议下,学生报了一堆保底学校。这些保底学校有的建校不足十年,有的前身只是职业学院或成人大学,他们甚至于每年招生都很困难,因为读这些学校多数没有国家承认的全日制本科学历。

 

    这就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民办本科算不算本科,专升本本科算不算本科,成人教育本科算不算本科?于是,很多保过班的同学就以一个高学费考了一个不那么入流的学校。

 

    最终,当然所有同学都能拿到这类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培训机构也成功得出了100%本科通过率的数据。只不过,这些同学面临的是四年毫无意义的大学生活,以及每年高额的学费。每年被这样套路的学生不计其数,而这种无良培训班却仍然做得风生水起。

 

    成绩是筛选和评判培训机构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希望本专题的这部分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