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我高考时到底能考多少分?

作者: 艺小队     发布时间:2018-05-15     阅读数:3467


在每一次考试完之后,常常会听同学们说,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平常的考试成绩有很大的出入,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和择校,那么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又该如何避免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高考与平时考试成绩出现差别的原因:

      1 出题人不一样

  同学们平常的考试多由各高中在校老师来出题,而高考试题主要是高考命题组的老师出的。高考题虽然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很难押到高考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2 考试目的不一样

  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高考题通过“攻击”同学们的“软肋”来突出“选拔性”,因为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这样成绩好的优秀学生才可以脱颖而出。

  3 评分规则不一样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4 考试性质不一样

  高考“一张卷定乾坤”,关键就在于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而平时的考试一般是考查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

其次,要了解为什么高考成绩远不如平时模拟考原因和对策:

  1 忽略基础,过于浮躁

  校考结束后文化课复习时间比较短,这就造成很多同学一心想要短期内追求总分大幅提高,但是这样非常容易使人心浮气躁。追求短期效率并没有错,但是一会儿翻这本参考书,一会儿看看那本习题集,一晚做几十道题还嫌少……很多时间都在流于表面的浮躁中度过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同学们一定要认识到,复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衡量复习效果的高低也不是以看书多少做题多少为标准。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想要每门课每个知识点都能照顾到,不如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况,看看自己哪里薄弱,哪里还有提分的空间,只要掌握“真谛”,精做一题胜过泛做十题,精透一页知识胜过粗翻一本书。

  2 高考奋斗的目标不明确

  很多同学没有认识到“我想考上大学”“我想考上名牌大学”只不过是一种笼统而泛化的高考目标,对潜意识学习潜能的刺激力度不大,高三总复习更需要一个恒久、量化、清晰、明确、具体的高考目标牵引自我潜意识去努力,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建立强有力的高考奋斗目标来激发自己的潜能就格外重要。校考结束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校考合格证情况选择自己心仪的院校,然后根据院校近年的高考录取分数来制定自己的高考目标。


这样一来,不仅目标会清晰很多,而且能够很好的激发自己的潜力,所以,一定要把“我想考上大学”换成“我想考上xx大学”,给自己清晰的目标和足够的冲劲。

  3 没有系统化的整理、归纳、梳理知识

  许多同学总以参考资料上面已系统化整理好复习内容为借口,不愿意自己动手做扎实细致的复习计划,不愿意将所学内容系统化的整理。须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自己动手整理的系统化知识笔记是自己的脑力思维结晶,深扎在大脑深处,与大脑神经元记忆系统钩链成网,潜意识对其有感性的“亲切”熟知感,只是看看参考书上整理出来的内容,完全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所以大家不要懒,一定要自己多动手。

  4 未能及时做好复习信息的反馈汇总

  复习中的错题、疑问、焦点、疏漏等反馈错源信息都是很宝贵的增分“矿源”。针对错源信息进行自我补救式强化复习,可以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防止做过多的无用功。

  5 不善于制定科学的计划

  时间安排不当,缺乏计划,自我复习漫天撒网,没有阶段性复习目标。或者自我支配时间安排过紧,缺乏弹性、机动性。这都是现阶段同学们特别容易出现的问题,紧跟着老师走是“大锅烩”,自己的计划是“小勺喂”,“大锅烩”要吃好,“小灶菜”要喂饱。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一份弹性的小计划:到底是应该多背政治还是多做地理习题?到底是数学还是英语还有提分的空间?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制定,这样才能切实有用。

  6 缺乏积极的学习心态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演员大脑的特定部位贴上微电极,然后按内容不同要求演员们表演各种电影情节。当他们演出与灰色、无精打采、消极、沮丧、愤怒有关的情节时,实验监测仪显示脑啡肽的含量随之降低,当剧情进入欢乐、健康、愉快、喜悦、自信的内容时,脑啡肽的含量也随之上升。


所以,当你调动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考试的时候,你的身体是会帮助你的。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大脑分泌脑啡肽的增加。不要总是纠结于某一次考试的分数,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考试。

  7 精力分散,缺乏专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像电灯光源,光源照得范围太广,则光线散乱,亮度暗淡。唯有把光线聚焦成光束,才能提高亮度,穿透黑暗。


复习时间紧张,所以要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像激光一样聚焦投注于薄弱科目和能提分的科目的学习中去。专注的精力可以钻透学习中阻碍成绩提高的任何“瓶颈口”,顺利完成差科弱科的复习升级。

  8 忽视各科复习中的客观增分规律

  成绩的提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各科记忆知识的梳理成网,分类解题收获的总结积累、文科复习注重知识的反刍,理科复习侧向思维迁移……遵循各科的增分规律去用功复习,就等于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同学们一定要善于学习和总结规律,利用好这些规律,高考成绩提升才能事半功倍。


一般来说,现在的日常测试成绩减去20到40分差不多是比较接近高考成绩的,当然,这个每个同学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现在的情况预测一下高考成绩,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切实定制学习计划和应对策略。


现在改变,一切来得及~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