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一周就要迎来你们期待但也忧虑许久的校考了。师哥很理解你们此刻的心情,但作为过来人我想说的是很多机会人人都想要,但内心总有一根线会限制你的能力和表现,大部分人突破不了这根线,便得不到他想要的。今后一生有无数的考核和竞争,不是一个省考、一个校考、一个高考就结束了的,你这一生都无法逃避,但当你突破内心那根线时,你将进入到新的心理境界,你的对手都将不是对手,你所担心畏惧的都无足轻重,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把所学、所练、所想、自信大方的表现出来,无关结果。这就是最好的呈现。
师哥经过层层选拔来到北电,直面更多更强的竞争对手,每次作业开拍前夜我都害怕极了,大家都在卯足劲找各部门更强的人来帮忙,不断加大投资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从入学第一天起专业第一的成绩随时可能被取代。但每一次成绩出来时都验证了,从基础起做好点点滴滴,顺其自然,人努力,天帮忙,一定是好结果。
师哥当年报着心诚则灵的信念报考北电制片专业,一路顺利走来,感恩当初的坚持,现在在这里很幸福,现在也只教制片专业,希望让那些真正想从事制片行业的学弟学妹得到真正最有效的帮助。最后附一篇对2017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的总结,帮助备考的你们升级对电影产业的核心认知
影响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因素
——以中国电影产业为例
【摘要】
近五年来,在全球市场年均增速2.4%的大背景下,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北美地区基本稳定饱和,年均增速仅为1%,而中国则以28%的年均增速领跑全球市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中国电影产业准备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势必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电影产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做出分析,从国家政策、宏观经济、投融资环境、电影企业、行业技术多方面分析了各种因素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机理,客观地认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模式,并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电影产业,中国电影,影响
一、国家政策对电影产业影响
电影产业为国家宣传阵线的重要阵地,受到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严格监督、管理,并且对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有明确的许可制度,从开始的资格准入,一直到发行的内容审查,国家的监管政策既是约束也是促进。
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文化部、财政部、广电总局等国家部委不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培育良好外部环境,鼓励和规范电影产业发展,政策主要集中着力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促进电影产业依法发展、规范发展;二是促进电影创作提高艺术水平和质量;三是培育电影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四是提升电影公共服务水平;五是提升电影产业市场化水平。
二、宏观经济对电影产业影响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不断向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文娱消费不断增加,电影需求不断扩大。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电影整体产业链从制片到发行放映在不断完善和升级。数据显示,我国故事片产量由2007年的402部上升到2017年798部,保持了快速的发展速度。国内电影发行企业从无到有,目前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据统计目前国内电影发行企业总数为250家左右。从中国放映业市场来看,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中国文化产业准备率全球最大的市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稳居世界第一。
三、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环境
随着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针的确定,以及电影产业快速成长,金融界投向电影生产的资金持续增长,投资主体更加丰富,投资方式也会有很多创新。目前相对成熟的电影投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直接投资,政府出资,版权预售,电影基金,个人融资,间接赞助,广告投入等方式最为普遍。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影公司与互联网的合作逐渐增加,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的融资模式如众筹、理财平台也开始出现。
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消费者对影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必将导致我国影片的多元化发展。虽然高成本制作的影片有较大的几率获得高票房收入,如重工业影片两亿制作成本的《战狼2》,4.4亿制作成本的《西游伏妖篇》;但是风险也相对较大,3亿制作,6000万宣发成本的《妖猫传》分账票房仅4.99亿就没有得到相应票房回报;而中小成本制作影片的投资机遇相对多些,从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小成本制作影片市场表现惊艳,如《羞羞铁拳》凭借8000万制作成本赢得了22亿票房,《前任3》依靠3000万斩获19亿票房,如此高的回报率显而易见。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下需求下,文艺片在2017年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受众,文艺片市场也有逐渐升温的趋势。像《冈仁波齐》,《七十七天》等都不同程度地依赖自己的小成本投入实现了盈利。年末《芳华》《无问西东》爆款的出现更是将这一年不断发展的文艺片推向了金字塔顶端。尽管在主流市场上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市场的多元来看,文艺片的发展壮大是一种更开放,更进步的表现。从投资来说文艺片是一种更稳健的“打法”,文艺片市场上逐渐会拥有一部分固定受众,在丰富市场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收益。
我国影院建设持续火热,除一二线城市外,三四线城市的影院建设也持续升温。万达收购的影院大多数位于三四线城市,通过收购,万达院线将进一步加速渠道扩张和下沉,抢占未来票房增长主战场。农村电影市场一直是中国电影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的农村电影市场尚有很大的空间值得开发。
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也在促进影视器材制造公司的快速发展,例如摄影器材制造商,影视器材租赁商,院线银幕生产厂商等。
在我国影视产业链中,影视制作培训,演员培训,艺考教育培训等环节也具有较大市场值得关注和开发。
四、中国电影企业
我国电影制片格局以国有为主导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电影生产企业共同发展。虽然目前电影制片公司众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我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稳定,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影股份,上影股份与华夏电影公司是国有制片主体的代表。而民营制片主体在商业类型片表现较好,其中光线影业,华谊兄弟,博纳影业,乐视影业,万达影业是民营制片企业的代表。
目前中国电影的资金回收渠道主要有:票房收入,电视播映权,音像版权,网络版权,海外版权,衍生品及其他收入。其中票房收入是资金主要的回收渠道。
不同于像狮门、韦恩斯坦这些中型制作公司,或是曾经辉煌被收购的其他好莱坞五大发行公司,迪士尼在不断制作高质量影片的同时,创建发行公司,收购广播电视网络,有线电视频道,收购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开发游戏,构建了完整的线上播放系统,将旗下各个品牌的内容延伸到受众的PC端和移动端。线下方面全球范围内开创主题公园,迪士尼专营商店,与第三方零售商合作增加销售渠道,开创与授权更多的衍生品与受众互动,融入受众生活。通过多渠道、全平台、丰富产品线覆盖更多用户群体,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品牌忠诚度,最大化回收资本。对于大型国际化电影企业来说,全产业链,多元化发展战略是必经之路。
五、行业技术对电影产业影响
电影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胶片到数字,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电影产业的每一次跨越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变革将可以提高电影产业的生产力,增强电影作品的表现力。
日渐普及的数字化和网络技术将人们的在线消费行为完整记录,汇集成海量数据,对观众群体形成系统科学的分析,利用用户数据反向倒推,研判观众喜好,用以指导作品的制作和精准营销。对未来影视企业而言,除了创作和运营的水准,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也将成为竞争的重要方面。
互联网将每个人都连接到其中,不但改变了电影消费方式进行网络购票和网络点播,也对电影营销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高度开放,互动的互联网环境中,人人都能通过社交网络即时发表对电影的评论,影响电影口碑。电影营销者也反过来利用社交网络设计人们能够参与的营销事件,通过与电影剧情一脉相承的互动设计,充分调动起用户参与感和消费热情。
一方面,互联网为影视剧制作行业带来了新的影视剧内容投放渠道以及庞大的受众资源,也创造了更加丰富的营销和版权销售模式;另一方面,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频的兴起,以及其他互联网与传统影视行业跨界融合产品的不断涌现,都将在内容,渠道及广告资源等方面对影视行业产生竞争。
2009年《阿凡达》上映之后,3D IMAX 一时间走进数以亿计的普通观众的认知领域。之后数年,3D电影制作热潮席卷全球电影业,3D设备已成为当今电影院标配。连巨幕品牌也从IMAX一枝独秀演变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巨幕品牌——中国巨幕,经过5年时间也已成长为有品牌知名度的巨幕系统,遍布全国86个城市,并已走出国门打入美国及东南亚市场。2016年郭敬明的全真人CG填补了中国国产特效大片的空白。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又将120帧4K 3D技术印在观众脑海中。可以预见,电影业将不断加大对前沿关键性技术和基础性技术的研发力度,抢占技术高地,提高数字特效技术,3D技术,巨幕技术运用能力,推动电影艺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中国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六、结语
电影业是大电影产业,电影经济是大电影经济。但电影产品始终是整个大电影产业价值链的实现源泉,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没有好的电影产品其他都是空谈。在众多的中国电影企业不断进行资本扩张,资产重组,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好的作品来提升自身品牌的价值。预计到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期,除了做大市场,还要提升国产电影核心竞争力,构建电影文化软实力,形成电影国际影响力。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橙色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2365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