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艺考之前真没接触过戏剧戏曲,只是看过一些小说。从报名到考试,只有十几天的时间,每天就是抱着剧本读。国戏的戏文系考试在多年前还是年前考,2018年又变成了年前考试,与中戏北电的时间不再冲突。刚过了阳历年,就坐着夜班火车一个人屁跌儿屁跌儿到北京了。当时我也是第一次到北京,住在亲戚家。从小城市里来的人啥也没见过,就想到处转转,第一个去的地儿是西单图书大厦,目的就是为了看各种跟戏剧戏曲有关的书。因为老家地方小,很多艺术专业类的书籍并不是很全,那时候也只认识一个北京的老师,也没有网购书籍的意识。所以两天的时间全放在看戏曲史和中外剧本以及相关艺术书籍上。
有很多艺考生到了临考的时候,觉得离考试没几天了,复习也没有用了。这句话呢,其实真没错,因为几天的积累往往比不上别人十几年的积累。但是考试是一瞬间状态的,到考试时,能否保持一个心平气和的状态,便是一种超常发挥的表现。当然,也取决于那份试卷是否适合自己,适不适合自己也是取决于自己知识面的覆盖层次,要不然我也不会使劲看枯燥的史论的东西了。
戏剧戏曲史或其他艺术史其实仔细读一遍蛮好玩的。
离考试前一天,去看了看考场。感觉就是,这学校真小· · · · · ·
到国戏的梨园书店逛了逛,又买了两本书回去翻了一翻。
考试的第一天。强迫症犯了,六点半多就到了学校,就怕迟到。冻个半死,买了早饭,自己坐校门口看着一片待施工的荒芜工地。稍晚一点,有几个学生或家长进学校。
一辆又一辆的大巴车停在门口,下来一个又一个艺考班的艺考生。
卧槽,他们待遇真好啊。真挺羡慕他们的,条件那么好。当时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与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艺考的农民起义军和正规军的区别。
差不多到了考生集结的时间,在操场上,我站最前面,有个师哥让我举牌子,让我把我这个考场的牌子举高点,把牌子亮起来。牌子是亮起来了,可是手冻个半死· · · · · ·
上午场是叙事散文,题目是国戏特色的文言文素材的改编。当时的文言文材料还没标点,听说现在有标点,降了些难度。这个只要先把素材看明白,把框架理清楚,再按自己擅长的写作方法去写就好。后来出门听说,有一帮人材料都没读明白。文言文是中文文学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都不会,建议去读古文观止。其实读完几本戏曲剧本,文言文水平也会上升很多。写作也是我擅长,所以写起来自信心更足。
下午场是文学基础测试。
这一场,你可以看到没过十五分钟,出去一大半的人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你要淡定,他们跟你没关系。再过十五分钟,你可以看到每个考场都会揪出几个作弊考生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你也要淡定,跟你没关系,你复习了多少,会多少,给写上就行了。
试卷内容是文学阅读基础、戏曲常识、戏曲文学史论、中外文学知识、戏剧常识,以及一些电影或其他门类的艺术知识。四十分的客观题,六十分主观题。最后两个大题是论述剧本或者小说。
答完试题,走出门,可以看到上午的正规军的小伙伴们都在抱怨题难。题确实难,我也没有全写上来,但是尽力写了。好在自己一个人来考的,不是艺考的学生,不用听老师和周围同学的瞎逼抱怨。直接回亲戚家饱餐了,吃的是川菜,吃了三碗饭。
过了四天放进三试的名单,进了,缴费。回家准备衣服,把自己面试的衣服试了又试,亲戚还帮我参谋该怎么搭配好。
第二天面试。老师没有问一个专业问题!老师没有问一个专业问题!只是纯聊天,和我聊了聊高中的生活,我就把高中生活的一些好玩的事情说了。他们说可以了。我就出去了。
后来就收到了国戏戏文的合格证。
说实话,那段考试的时间,回想起来自己当时的状态,就是自己足够平静。没有特别的聒噪,该干嘛干嘛,紧张是有的,但是紧张归紧张,该干嘛干嘛。适合自己的路子才是最好的,完全是很自由放松的心态。自己知道自己要复习,要读书,所以用功的时候心比较专。该做的努力都做了,想偷的懒也偷了。尽力去做想做的事就好了。有时候自己处理一些事情,反而自己会更加能集中精力去做。
过几天就是国戏的艺考了,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师弟师妹可以来问我,帮你了解一下国戏的特色还有考试。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橙色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2365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