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校长专栏》编导考试的终极问题——马老师对编导生校考的一些建议

作者: 杭州印象国际艺术教育     发布时间:2018-01-11     阅读数:709

VonHui-20140817-39_副本_副本.jpg

编导专业的同学刚刚考完了省统考,大家知道难度最大和最重要的,是一个月后陆续展开的校考,编导专业的校考一直到3月中旬结束。在校考时,因为编导专业的子专业分类多、专业知识面广、内容庞杂,很多同学会在考试时看到千奇百怪的题型。其实越是好的高校,在出题的隐蔽性、灵活性上越有技巧。所以这也是印象一直以来的应试策略——押一万道题,都不如掌握规律、建立真正的内在素质,真正懂得编导学习精神和掌握了影视规律的学生,会自如的应对一切变化。校考时,当同学们在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型、陌生的语汇和无法判断的问题时,一定记住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章 编导考试的内容维度

无论哪所学校考试,考察的方向和内容,脱离不开三块内容-视听认知、社会认知、综合文艺常识。

 

1视听认知: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说,学习编导专业,要学会影像的翻译能力,将影像翻译成文字,体现在诸如影评、创意、节目分析中,我们在学会视听语言的用法后,要看到一个影像作品的背后,看到作品的深处,将这些意义翻译成文字,再将这些信息归类、布局,就清晰地把这个作品解剖掉了。比如,从影像上看,表面上是一个被系在绳子上的气球,影像的背后,导演想表达的可能是一个被囚禁的、束缚的、没有自由的深意。这种翻译能力,第一要建立在对视听语言的正确认识上,对影调、色调、色彩、光线、景别、构图、透视、空间,对环境声、音乐、画外音响,对运动镜头、固定镜头、长镜头,对于象征、隐喻这些所有的视听手段后面代表的意义有一个正确判断。第二就是需要大量阅片量的积累,对影像要建立一个自觉性,你看到影像空间里任何出现的事物,都有一个敏感和下意识的翻译能力,这就是自觉性。不管考试中的考题是剧情、记录、实验、广告、MV、宣传片、电视栏目以及任何形式的影像作品,只要掌握这种翻译能力,所有作品都有章可循。印象教育每个月有上百部课堂阅片和放映,以我们每周测试的结果看,大部分学生掌握这个能力并不难。

 

2社会认知:

   编导生一定要比同龄人站得高、看得远。传媒专业的属性之一就是社会性,而任何文艺作品都离不开大环境。任何影视作品其实都有对现实的影射。无论在考试的问答中、影评中,社会认知的考察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希望学生有这样的能力:熟知当下影视行业和市场现状;对当下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状况有一定了解;对当下发展、变革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洞察;对社会热点、时事新闻随时关注;对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自己的观点;对西方的美学观、社会状态有大致的了解。

 

   对热点问题的判断,希望你们把握住以下两个要点。

第一, 你的观点,要脱离主流价值观。比如,考题问,你怎么看电影中“正能量”和“负能量”的问题,大部分人认为,电影应该是光明向上的,应该是正能量的,这就是主流价值观。你如果脱离主流价值回答,就会说,“负能量”的电影虽然是披露社会现实之痛,让我们表面有负能量的感受,却在促进社会进步上,有着更加正能量的力量。这样的回答,就独特、逆向,考官肯定会记住你。

第二, 你的观点必须是普世价值的,是符合常识的。比如,考题问,你怎么看“于正败诉案”。因为抄袭是个有悖普世价值的行为,一定要被批判的,这个时候你再逆向思维就不行了,一定要有基本常识。所以我们希望你是在保证普世价值的立场下,尽可能的逆向思维、脱离主流。

 

   归根结底,无论考题怎样变化,你只要不是一个不闻窗外事的学生,是一个有观点、有看法的学生,任何考题都难不倒你。

 

3综合文艺常识:

   这一点的考察关乎于个人知识结构和平日积累,印象每天早上的文常考试和课堂的发散涉猎,都是文常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此不过多赘述。

 

第二章 编导考试的素质维度

 

无论哪所学校考试,考察的考生素质,脱离不开两块内容-创意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近些年的校考,越发的隐蔽考试技巧,考官经常会以陷阱的方式,测试出你的思维惯性,因为考试过程转瞬即逝,如果你平时就是一个思维中庸、偏向主流的学生,没有一个逆向的、独立的思考惯性,在来不及和无意间,你一下就会暴露出弱点,中了这个圈套。比如,有一个试题是,给你一个二胡的音色,你来编排一段情节。很多学生马上就编了一个悲伤的生离死别的故事,这很显然就中了圈套,暴露出学生定式思维的短处。

 

  印象连年猜中南广和浙传的考题,比如2011年《河上的爱情》、2012年《调音师》、2013年《百花深处》,2015年《电姬戏院》、2016年《看电影》等。但每年实际上我们都不是很愿意猜中考题,因为大部分学生还是会兴高采烈的把所谓正确答案直接抄了上去。我们学了这么久编导,一再强调,编导艺术知识的价值不在于“正确”,而在于“独立”。所以近些年我们老师在教学时都尽量避免去说所谓“老师口中的正确答案”,而是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先说出自己的分析。大家知道一个影视作品,可以探究的方向和展开的角度非常多,只要不是过度阐释,在合理性上,都可以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后来我们的课堂就呈现出观点齐飞、百花争艳的场面,我个人认为,这对建立真正的编导生的内在素质,是有极大意义的。所以,无论考题怎么变化,只要是的思考是有新意的、独特的、带有逆向思维能力的,你的得分就绝不会低。

 

第三章 建议

 

抛弃对形式的追求 避免套路化倾向

 

  编导考试变化灵活,很多学生看到陌生题型就很紧张,在我看来,你来你先想一下,是不是这些题最终都要考察的是上述我说的这些内容维度和素质维度,如果是,就不要紧张。再一个,有些题你回答的过于头头是道、过于完整,过于注重形式,一看就是在背笔记,会很明显的暴露出你的培训班套路,这是考官及其反感的。我们一直都希望你的回答是你自己的,是通过我们的引导而产生的独立的观点和认知。

  比如有的考题是让你写一个分镜头剧本,有的学生纠结于分镜头剧本的格式,一再追求如何把分镜头格式写正确,但是往往这些考题考察主要方向的并不是格式,而是你对镜头的画面感和影像认知。殊不知一千个导演有一千个分镜头剧本的格式和习惯。很多学生格式清晰正确,但内容空洞,没有创意,得分依然不高。考官考察的永远不是形式是否正确,而是我上面述说的素质和能力。所以,千万不要纠结对形式的追求,套路只会害你,创意才是金饭碗。

 

  最后一点,虽然我们不希望你们是死板的应试,一直倡导有技巧的、灵活的应试,但对于全国所有学校的题型,我们依然课堂上都有分析过,编导教研组分析过全国近20所高校的考题,有的学生漏掉一个题型没有听,或者学习周期不够完整,就会很紧张,我希望你们珍惜在印象的每一节课,尊重每个老师的每一份辛苦。

印象国际艺术教育校长 马翔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