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怎样用专业眼光分析摄影作品?

作者: 艺小队     发布时间:2017-09-24     阅读数:3064


一、 拍摄者的目的是什么?

二、 这张照片之所以成功是在于处理手法,还是在于题材?

三、 你能否看出这张照片是在自然的情况下拍摄的呢?还是人为摆布的?

四、 机缘这个因素在这张照片里起了多大作用?

五、 构图的效果如何?

六、 光线的光源和性质如何?

七、 是否运用暴光来控制照片的反差和影调?为什么?

八、 是否利用景深(不论是大景深还是小景深)来创造特殊效果?为什 么?

九、 为了控制动作的清晰度,用的是高速快门还是低速快门?为什么?

十、 是否用广角镜头或长焦镜头?为什么?

十一、是否使用滤色镜控制影调或色调?为什么?

十二、拍摄者对瞬间的掌握是否准确?

十三、在制作过程中,反差和影调是否得到了控制?为什么?

十四、这张照片的剪裁是否达到最好的效果?

十五、是否使用什么特技创造了特殊的效果?

十六、照片制作中是否克服了什么技术上的困难?

十七、这张照片和你看到的题材类似的照片有何相似之处?

十八、这张照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十九、从整个画面说,照片有没有再看第二眼的价值?如果有,是什么原因?

二十、拍摄者的目的在多大的程度上达到了?


摄影作品分析的一般性步骤

在分析过程中最基本的几个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看一看——想一想——再看一看——再想一想。

概括地讲,就是在认真读图的基础上,一看“说”什么,二看怎么“说”,三看“说”到了什么程度。

步骤一:看“说”什么

看“说”什么,就是在认真读图的基础上,从画面内容中挖掘和提炼出作品的主题。

1、 审视标题,思考主题

关键词:标题 副标题

标题,包括副标题,对于大多数摄影作品来说通常都属于点睛之笔,或是最简练的内容概括。不管该作品是系列照片,还是单幅照片,通过标题的提示,你就会立刻明白该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或大致含义。因此,我们看作品,首先要结合标题看画面,联系画面读标题,思考标题后面蕴含的一些东西。很多人在分析作品时,往往第一眼被画面的内容和细节所吸引,从而忽略了标题的存在,结果影响了对主题的正确分析和判断。


2、 研读文字,捕捉信息

关键词:时间 地点 作者 技法

一些作品在发表时,除了标题之外,经常还有一段简短的说明文字。这段文字将为我们提供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有来自时间方面的信息,可能提示我们某个特定的季节、时代和历史时期;有来自空间方面的信息,表明特定的拍摄场所;有关于作者的,引导我们注意特定的艺术理念和风格;有关于拍摄技法的,譬如拍摄时的光圈、速度和镜头焦距的数值,暗示作者所运用的艺术造型手段。这些造型手段是如何为突出主题服务的。这些关键的信息,或多或少地引导着我们接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主题的自由王国。


还有的作品出自大师和名家,我们在分析中可以结合平时掌握的知识,联系到他们特有的艺术风格。譬如杨晓利的黑白两极世界,郎静山的画意摄影,布勒松的“决定性的瞬间”,亚当斯的大景深高画质,韦斯顿的富有联想的线条,卡帕的“靠近拍摄”等等……

3、 明确要素,读懂画面

关键词:主体 陪体 前景 背景 情节 细节

要对画面上的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等要素逐一对位,读懂诸要素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画面内容、情节、细节的理解。这样,有助于概括和提炼作品的主题。先深入作品体会创作者的立意和想法,而后跳出作品以批评家的眼光进行总结和评判。这实际是对创作者心智运作过程的一次重现和还原。

步骤二:看怎么“说”

概括出主题后,就要进一步研究形式了,即:作品的形式是如何为作品的主题服务的。

1、 看形象是如何表现的

关键词:动作 表情 瞬间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法国摄影大师布勒松曾有过“决定性的瞬间”这一著名论断。按照这一理论,每幅作品都有着唯一的、典型的瞬间。在这一瞬间,作品中的人或物有着特定的动作和神态,画面的构图也呈现最佳状态。这一切体现着作者超乎寻常的观察力和不同凡响的瞬间造型能力。因此,在分析作品时,一般要对作者的形象表现能力予以评述。

2、 看采用了什么文学表现手法

关键词:夸张 对比 比喻 象征 拟人 衬托 托物 以小见大

摄影创作,在构思和表现过程中,往往并不直截了当地表现主题,经常借用一些文学作品上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有的手法运用巧妙,意境深远,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常用的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象征、拟人、衬托、悬念、联想、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白描细描、托物言志、托物寓意、虚实相生、以小见大、咏物抒情等等。

3、 看运用了哪些造型手段

关键词:构图 光线 线条 影调 色彩

围绕主题的表达,作者采用特别的平面造型手段,从而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在一幅作品中,构图、光线、线条、影调、色彩等手段未必都有特色,但也不会没有一项没有特色。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主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分析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造型和主题不能“两张皮”,不能为分析而分析;二是不要生搬硬套,堆砌专业术语,造成“因词害意”;三是避免面面俱到,详略不分,重点不够突出。要做到用词精当,避免罗嗦,层次清晰,文笔流畅。不要把一篇文艺评论写成物理化学式的技术分析报告。

步骤三:看“说”到了什么程度

看说到了什么程度,实际上就是进一步深入地分析作品。对该作品中表现出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一名创作者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一幅作品创作过程中,或偏重于线条韵律的强调,或重视光线的塑形作用,或喜爱高反差的黑白影调,或追求色彩的和谐统一,有的构图严谨而富有张力,有的构图开放而率性洒脱……这种强烈的艺术特色,我们在看到作品的第一眼就能强烈地感觉到。那么,请相信我们的第一直觉,这是作品最大的特色,也是我们需要不惜笔墨来论述的。其实,每一个优秀的作品其运用的造型手段都有其唯一性。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