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现代摄影之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

作者: 远景摄影艺术机构     发布时间:2017-10-07     阅读数:681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被尊称为“现代摄影之父”,是一位身兼各派的全才摄影家。他早期曾是画意派摄影高手,后又成为纯粹主义摄影的倡导者和写实摄影的先驱者。作为摄影分离运动的先驱,他与一些艺术家积极向美国艺术界引进包括马蒂斯、毕加索在内的欧洲前卫艺术家,对美国现代艺术观念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被誉为美国“现代艺术之父”。

阿尔弗雷德(1864-1946),1864年生于美国霍博肯。从纽约市立大学毕业后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留学德国,入柏林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并师从H·W·沃格尔学习摄影。

1883年开始摄影生涯。1890年返回纽约,在对公共事业投入大量超凡精力之后,斯蒂格里茨转向自己的摄影事业,利用20、30年代的全部时光探索他在阿迪朗达克山区乔治湖畔的个人世界。他拍摄周围的地方和事物——农场、风光、天空和他与亲朋在一起的生活,尤其与年轻妻子画家乔治亚·欧姬芙在一道生活的细节。

他曾创办并主持《摄影评论》、《摄影作品》刊物。 1902年创立美国摄影分离派团体,先后开办“291画廊”、“密友画廊”等。作为一名卓越的组织者,他通过创办画廊和杂志扶植了一批摄影新人,同时率先向公众介绍罗丹、塞尚等欧洲近代艺术家的作品,使得他在美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

着眼于从日常的平凡生活中挖掘富有艺术性的题材,以抓拍方式进行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作品创作,追求忠实地再现拍摄对象原有的面目、品质和性格。他的关于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手段,而仅凭纯净的摄影技术去准确真实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理论和实践,对摄影摆脱绘画主义羁绊,进而成为世所公认的一门独立艺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摄影分离派


“摄影分离派”亦称“摄影决裂者”,是由有“美国现代摄影之父”之称的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STIEGLITZ)创立的。

1902年,他将自己和他所发现的其他一些画意摄影家的作品,在“全国艺术俱乐部”展出。他把这次展出名为“摄影决裂者”作品展览,意思是指与当时流行的画意摄影决裂。提醒人们画意摄影不是艺术的陪衬,而是表达个人的一种独特手段。摄影决裂者的创作方向,开始时侧重受印象派绘画影响的画意摄影,但不久,斯蒂格里茨便开始反对用绘画手法制作照片,主张从事纯粹的摄影。他提出,摄影应在表达个体的个性意义上,更多地考虑摄影本身的规律和特点,使摄影变得更纯粹化,独立于绘画之外。

摄影分离派对于摄影的影响,在于斯蒂格里茨率先提出的关于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手段,而仅凭纯净的摄影技术去准确真实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理论和实践,对摄影摆脱绘画主义羁绊,进而成为世所公认的一门独立艺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代表作品





《终点站》


《终点站》是使用4×5英寸的相机拍摄的。这幅照片拍摄于 《终点站》1893年,第一天施蒂格里茨在弥漫的风雪中等待了3个小时,因光线不理想没有拍成,最终在第二天,抓拍到了马车在纽约旧邮局前准备出发时的景象。《终点站》开创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摄影风格,将摄影创作由室内精雕细琢的“雅玩”,转向表现户外广阔的社会生活。



201709171505616606151749.jpg




《奥基芙》


摄影是一种爱的方式。摄影家通过镜头与他的情人、妻子进行一种感情交流并得到照片这么一种新型的爱的结晶形式。美国现代艺术之父、现代摄影的先驱者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的《奥基芙》人体系列就是这么一种体现了摄影家的爱情浪漫的杰作。 在乔姬娅·奥基芙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画家时,早已功成名就且已年过半百的斯蒂格里茨慧眼识英才,以他的强有力影响,把她推介给美国艺术界。与此同时《奥基芙》,这两个美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也为彼此的强烈个性所吸引,双双堕入爱河。这时,期蒂格里茨的照相机则成为见证他们爱情的第三者。


作品内涵


民族主义的信息在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的身上也同样有所体现。他是一位摄影师,同时或许也堪称在1915年至1935年间的美国现代艺术的最重要的赞助者和辩护人。在军械库展览之前以及展览刚刚落幕之后,斯蒂格里茨开办了一个“291”画廊(因其地点位于纽约第五大道291号而得名),介绍宣传布朗库西、马蒂斯和毕加索等巴黎现代主义画家以及受欧洲风格影响的美国画家与雕塑家们的艺术,如约翰·马林(John Marin,1870–1953)、阿尔弗雷德·茂热(Alfred Maurer,1868–1932)和亚瑟·多弗(Arthur Dove,1880–1946)等。“291”画廊维持运作到1917年,斯蒂格里茨几乎成了当时美国唯一一个为现代艺术奔走呼号助力者。斯蒂格里茨本人的摄影作品也在20世纪头十年的纽约首屈一指,浪漫化地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建筑。他的一幅名为《熨斗》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具有独特造型的建筑,他将这座建筑描述为“犹如一个向我靠近的海上巨型汽船的船头——一幅新生的美国正在成长中的景象”。

1916年,斯蒂格里茨将他新生的民族主义热情付诸行动。这一年,斯蒂格里茨与纽约其他四位工作者一道,协助评论家威拉德·亨廷顿·莱特(Willard Huntington Wright)在 阿尔弗雷德作品安德逊画廊(Anderson Galleries)组织了美国现代画家论坛暨展览。威拉德·亨廷顿·莱特与斯坦顿·麦克唐纳·莱特(Stanton Macdonald-Wright,1890–1973)是兄弟,后者于1913年与摩根马·罗塞尔(Morgan Russell)一道在巴黎创立了名为“色彩交响主义”的新的绘画风格。1915年,麦克唐纳·莱特携其新作品回到纽约,色彩交响主义遂被认为是美国艺术家最先发展的抽象风格之一。如其两位创立者所预想,色彩交响主义认为色彩与声音是可比拟的,色彩可以不同色调作搭配安排,犹如交响音符一般,引发不同的感官情绪。麦克唐纳·莱特的作品《东方:蓝绿交响曲(Oriental:Synchromyin Blue-Green)》,是其典型的早期作品之一,是以多样的色彩表现“形”与“质”的典范。威拉德·亨廷顿·莱特与其兄弟过往亲密,并且在纽约往来生活了多年,因此他对美国很多早期现代艺术者抱有好感,并将他所组织的现代画家论坛展览视为展现这些艺术家天分的一个途径。




贡献


斯蒂格里 阿尔弗雷德茨是一个对包括摄影在内的的美国现代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摄影家。他与爱德化·斯泰肯,克莱伦斯·怀特等人,于1902年发起组织以追求摄影本身的表现物质为宗旨的摄影分离运动,这是一场给美国摄影带来了根本变化的艺术探索运动,而斯蒂格里茨则是他们当中最具自觉性的一个。他斥巨资创办的摄影杂志《摄影作品》,则是当时世界上质量最高的摄影杂志。他们还在纽约开办著名的“291画廊”,积极的向美国艺术界引进包括马蒂斯、毕加索在内的欧洲前卫艺术家,对美国现代艺术观念转变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被誉为“美国现代艺 术之父”。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早期曾是画意派摄影手,后又成为纯粹主义摄影的倡导者和写实摄影的先驱者。他的关于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手段,而仅凭纯净的摄影技术去准确真实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理论和实践,对摄影摆脱绘画主义羁绊,进而成为世所公认的一门独立艺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品《终点站》开创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摄影风格,将摄影创作由室内精雕细琢的“雅玩”,转向表现户外广阔的社会生活。着眼于从日常的平凡生活中挖掘富有艺术性的题材,以抓拍方式进行创作,追求忠实地再现拍摄对象原有的面目、品质和性格。作为一名卓越的组织者,他通过创办画廊和杂志扶植了一批摄影新人,同时率先向公众介绍罗丹、塞尚等欧洲近代艺术家的作品,使得他在美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


女画家和摄影大师的旷世之恋




年龄相差24岁,相识31年,住在一起的时间不到4年。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女画家欧姬芙和现代摄影的先驱之一斯蒂格利茨的结合,可谓是艺坛神话。斯蒂格利茨为欧姬芙拍摄的全裸摄影集,曾经引起世人的议论纷纷。而其5000多封书信以其同样的赤裸引人关注。

《我远方的人:乔治亚·欧姬芙和阿尔弗莱德·施蒂格利茨书信选:第一卷,1915-1933》一书,首先令人惊讶的是其庞大的规模。大开本,字迹密集,超过800页。这自然引出一个问题,欧姬芙是否是经得起推敲的天才,值得如此隆重的、虔诚的对待。

很多人都曾在美术馆、画册里欣赏过她的画。无论主题是沙漠、花卉或牛骨,欧姬芙的画往往只用少数几种颜色,表现形式简单,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早在欧姬芙活着的时候就有了一批狂热的粉丝,他们千里迢迢来到穷乡僻壤新墨西哥州的阿比丘,目的就是为了见欧姬芙一面。然而她希望的是别人离得远远的,不要来打扰。传言,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群热情的学生。“欧姬芙小姐,我们远道专程来看你。”她立在他们面前,冷冷地说:“好吧,这是我的正面,”然后又转过身去,“这是我的背面。”最后,当着众人的面说:“拜拜!”把门关上。

除了对艺术界的影响,欧姬芙对时尚界的影响也非常大,很多品牌都相继推出了致敬产品:匡威的鞋面曾经印上过具有水彩画质感的大色块花朵图案。雅诗兰黛名为欢沁的香水灵感源于欧姬芙的《白花》和《奇迹之花》。古奇的掌门人也曾从欧姬芙那里汲取抽象的色彩灵感,扎染式的印花正如她笔下大片的花瓣一样。

从某种角度看,欧姬芙是原创性的画家,但是她早期作品中鲜花和天空的纯净繁茂,最终固化,程式化。她声称她的灵感来自大自然,但是她的绘画——极端简洁的形式和接近抽象的风格——也许得益于与特写摄影师保罗·史川德的交往,史川德是施蒂格利茨圈子中的一员,也是欧姬芙的亲密朋友。

当我们想到欧姬芙,最可能想到的是晚年一身黑衣的她,那时候她在新墨西哥州有个农场,经常开着福特A型轿车在红色的山间漫游,汽车后座上安放她的画架和画布。欧姬芙在世间活了98岁,即使头发花白,她为摄影摆出姿势也绝不害羞。仿佛是实践她的艺术中表达的泛神论精神,欧姬芙本人堪称一个美国的,自然的,开敞的,未经美化的真实典范。

由自然所滋养,不过欧姬芙也受益于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的教导,施蒂格利茨是著名的摄影先驱和艺术品商人,他在第五大道上的画廊如今已经成为纽约的圣地,这里也是现代主义在美国扎根的地方。欧姬芙1924年嫁给了他,在此之前他已经为她的作品开了展览,经常以她为模特并把她奉为缪斯。他给她拍了几百张照片,深深迷恋她的私密处,她舒展的手指,雪白的脖颈和帅气的邪恶女巫般的脸庞。

在《我远方的人》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资深策展人萨拉·格里诺把650封信编成一卷,撇开她的艺术作品不谈,这本书基本上就是一个用最浪漫的手法搭建的爱情故事,这并不是说欧姬芙和斯蒂格利茨完全情投意合,但是隔着几百英里的安全距离,这对夫妻体验到了最真挚的交流。5000多封信件能够保存下来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这些信大多封存在耶鲁的拜内克图书馆,欧姬芙要求在她死后20年才可以公开(她死于1986年)。

欧姬芙和斯蒂格利茨的故事开始于1915年8月,当时欧姬芙27岁,是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的美术老师。而施蒂格利茨51岁,瘦高个,大胡子,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文化人物,经常身穿黑色的斗篷在格林威治村里游荡。他们在这一年相遇。当时她去他的画廊看约翰·马丁的展览,随身带着一本他出版的杂志《相机作品》,“我不能开始就告诉你,”关于杂志,她后来写道,“我有多喜欢它——我总是把它放在房间里我能看到的地方。”

她在写给“斯蒂格里茨先生”——一开始她这么称呼他——的信是女孩气的,表现得非常谦逊。到了1916年,她在德克萨斯州阿马里诺南部的遥远大峡谷找到份教师的工作,在此地的信中,她给他讲述当地的天空、月光、平原和凛冽的风。时不时的,她还附上素描和水彩画,总是敏感地声称“画得很糟,也许他们会寄丢了,如果真的丢了我会很高兴”。

欧姬芙很少使用标点,而且拒绝分段。你可以为她辩护说,她是一个画家不是作家。但是这完全说不通,世上并不缺少艺术家写的优美而雄辩的信件,最有名的是梵高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信。

当时,斯蒂格利茨与一位啤酒商的继承人结婚,婚后他感觉生活暗淡,毫无生机。欧姬芙充满深情的信让他复活了。他在她身上看到了什么?一位天才的艺术家,一位抽象画的大胆探索者,不过也有幻想的天真,这在他内心引起一股兴奋的父亲般的感觉。在他眼中,她是“一个伟大的女孩”,他对欧姬芙的爱称包括“我最钟爱的伟大的孩子”。

斯蒂格利茨1864年出生于新泽西州的霍博肯,是一个德国犹太移民的儿子,斯蒂格利茨无疑是美国艺术的功臣,为了让美国艺术现代化,他为本土的天才画家像欧姬芙、亚瑟·德福和马斯登·哈特利等人举办展览,此时的欧洲人还把美国看做一个满是牛群和欢快的土包子的国度。

作为最忧郁的罗密欧,斯蒂格利茨在信中抱怨自己的鼻窦炎和失眠症,他的头疼和紧张的神经。从信中,我们得知:他的咳嗽如此顽固,“会让我的头爆掉”,他的头皮总是痒。他的眼睛像在“燃烧”,他的脚像走在“火上”,因为被沮丧击倒,他渴望每天晚上的“蒸气浴”,以面对失眠的挑战。

这种奇异的书信调情持续了两年,她在信中狂想平原和天空,而他声称自己“卖的都是垃圾,一堆旧货,没有活力”。到了1918年,他最终安排她离开德克萨斯搬到纽约,当欧姬芙到达纽约中央车站的时候,高烧不退,喘息不止。

两人的关系在纽约乔治湖,斯蒂格利茨的夏季别墅里得以升级。那是一个雨夜,后来每到这一天的纪念日,他都前往此地。“8月9日,自从你把你的贞操给我已经1年了,”他在1929年夏季写道,“雷雨交加……我依然看到你的脸庞,甚至完全能感觉到它,——我看到你全身赤裸,盖着毯子躺在地板上——像只受伤的鸟,非常可爱。”

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蓝线》这幅欧姬芙的名画。斯蒂格利茨对画非常迷恋,曾经要求欧姬芙答应他,让这幅画和他一起火葬。不过后来,她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蓝线》今天收藏在大都会博物馆。斯蒂格利茨死于1946年,当时他们还保持着婚姻关系,但是这本书信选到1933年就结束了,真是吊人胃口。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什么?800页的书好像揭露的远比隐藏的多,这就是欧姬芙传说的神秘之处。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