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艺考所见所想实录!

作者: 艺小队     发布时间:2017-08-18     阅读数:3097

早早搭车来到电影学院,看到自己的名字的确在复试榜上暗暗兴奋。


很多陌生的熟人和我打招呼,然后站在队伍前面念名字和考号,我们则在队伍中和不认识的考生们相互寒暄。


第二试是面试,主要是考朗诵和表演,老师也会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在考试的前一天出去玩了,到了家已经十一点了,朋友告诉我需要朗诵赶紧准备,挑了半天也不着调,没办法,翻出我中学时的摘抄本,里面有一段琼瑶的《窗外》描述性很强的文字,应该算是符合要求了。


由于分不清朗诵和朗读的区别,读了一遍就睡了,后来才发现这么干有多吃亏,是后话。 


田壮壮和一排老师先一步走入考场,看到曾经有过合作的导演老师的身影,还是和他年龄急不相称的打扮,大眼睛加大水壶,在队伍中的我开始臆想如果是分到他所在的考场他会不会照顾一下。 


排队走入待考的教室,和我同一考场的五个人现在只记得两个,戴眼镜的西北小伙子,居然问我是否应届,呵呵,我算得上应届的老大姐了吧。这小伙看书和碟都很多,有点绘画基础,幽默带一点点羞涩,是我们这一组我最看好的一个,应届的孩子里对电影有这么多了解的人不多虽然他的了解还比较浅显。


第二个是一位老大哥,有过职业,辞职考电影学院导演系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不和我们瞎贫,一个人坐到很远的地方看书。呵呵,真不知道这样的考试看什么书可以临时佛脚。这么干简直是徒增紧张。 


一直很不解为什么有人参加考试一遍一遍又一遍,如果把这样的经历放在研究数理化上可能已经进研究所了吧。艺术这个东西多少还是要看点天份和性格的,这样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发散性的思维更谈不上新奇的创造力,他们一般更适合按部就班的努力。


太过于苛求所得往往会不够机敏,而这样的人在苛求到第一步的时候往往会在名利(这个行业的名利感强过艺术感了)上做更大的苛求,呵呵,但是好的作品是苛求不来的。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劝他的,这不叫执着,执着决不是这样的。 


进场了。第一项是自我介绍,诚然在这一组里老师会对我的来意有更大的兴趣,我只说自己想进一步学点真东西,说什么呢,难道说报名号是假的,我是来凑热闹的? 


我终于发现拉,朗读和朗诵的区别,就是大家都是用背的而我是用念的。这一题的分数肯定不好。不过为什么所有人都是在“啊……伟大的母亲阿”“为人敞开的门紧闭着……”这个和我当初了解的需要描述性的文字,不搭轧啊! 


在表演环节,我担心的问题出现了。


当应届的众位小兄弟很放心得把编故事的责任交给我以后,那考了若干年的老兄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在准备阶段就与我们彻底脱节,拉着另一个懵懂的少年一边去了,我们三个对他们两个在筹备什么毫不知情。


表演环节因此而乱做一团,我们对他的故事应接不暇,不知所措,在一次次临时应变打算把故事推向轨道之后,他哥们竟然狂吼起来,我们无脑又无奈地看着他“表演”,在一句脏话和踹桌子的过分举动之后,我愤怒地拽起了他的领子,对他说:“太过份了,你有完没有”。


老师适时地阻止了这场混乱,“行了,别演了,在演你们就要打起来了” 


在这里我对戴眼镜的西北小伙儿表示抱歉,我承认我当时的举动有点冲动且不够机智,如果是因为这样混乱造成他没有通过考试,我倒是认为他可以再来一年,因为这次没有通过的确是一场意外造成的,而他的确有潜力。 


我的考试之路就此打住,感觉很不爽,就像齐达内最后一场球是以打架红牌罚下场结束一样让人堵得慌。 


复试的路费来回一百,好在不用再去报名了所以省下了三试的路费和报名费。


就此我考试的费用已经600元整了,再加上还欠人家一顿饭钱……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