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听说编导专业考生,都用这六种方法评写电影

作者: 艺小队     发布时间:2017-08-22     阅读数:4333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电影的评写也是如此。


在影评写作的过程中,如何入手,怎样定位一篇影评的分析重点,这应该是大多数考生最头疼的问题。


电影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艺术,其涵盖的要点也是多方面的,如何准确定位一篇影视评论呢?


接下来将介绍常用的六种电影评写的方法,在指导写作的同时,也让大家了解某一种特定的方法是如何组织和安排信息的。



民族电影



如果在关于电影的文章里,历史问题经常发挥作用,另一种重要的(或相关的)方式就是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角度来讨论电影。


这种方法背后的假设是,电影文化通过相当数量的个体性来演化和获得理解。


当决定讨论一部或一组异国文化的电影时,作者必须以质疑的方式、包容的心态开始:


  • 这部电影与你所熟悉电影有什么不同?


  • 当处于另一种文化时,影片的意义有何不同?


  • 哪种文化背景可以使你更好的控制主题?


  • 你是否应该读一些有关其他艺术、政治和电影工业经济学的书?


不要将文化及其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过于简单化。切记,这种方法意味着(尽管可能是错误的)同一个国家的不同电影之间会呈现一致性,或基本的相似性。



作者论



现今,“作者批评”是被广泛接受且常被无意间运用的电影批评方法之一:它通过将影片和导演或片中的主要人物,比如明星相联系,来定义和检视一部电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我们说“一部大卫·里恩的电影”或“一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时,本身就是一种评论行为,因为这意味着你在银幕上所看到的一致性画面是某个导演的,且同一个导演所拍的电影中,会有相似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尽管影评人不经意间会将一个主演或编剧视为“作者”,但作者批评可以追溯某些导演所宣称的艺术独立性和创造性。


尽管作者论为许多优秀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但基于两个原因,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必须持有怀疑的态度。很少有导演能够完全符合作者论的主张,因为编剧和剪辑师可能对电影的全貌和逻辑有更大的影响。


另外,根据时间和地点的不同,作者的指涉也很不同。“作者”二字用在特吕弗和艾里克·罗麦尔身上的意义完全不同于其用在塞缪尔·富勒或大卫·林奇身上的意义。如果你开始对同一个导演的两部影片的剪辑手法进行比较研究,你应该首先表明你清楚自己在使用作者模式,且说明那个标签是怎样适用于导演的。


自问一下,电影制作的历史条件是怎样促进或阻碍了你在作品里发现作者风格的一致性的。


  • 这些电影是否是作为片厂制度的一部分被拍摄的?


  • 导演是否有较大的自主权,因此能够对电影施加更多的影响?


  • 导演对电影影响的最明显标志是什么?


  • 是剪辑、故事本身,还是主题,地点?


  • 你对一部电影的期待是否根据你对导演的了解?


  • 这位导演的作品里是否有特别的标志?


切记,精确的作者研究是对电影本身感兴趣,而不是对导演的心理状态或私生活感兴趣。



意识形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识形态(ideology)是“政治”的一种比较微妙而广泛的说法,至少,政治会让我们想到主义或信仰,它们是我们生活和世界观的基础。


意识形态可能指一个人对家庭圣洁感的坚信,也可指“文明就是进步”这样的观念。


在一篇诉诸意识形态的评论文章中,任何文化产物或创作,都会直接或间接的传达出: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如何看待它,而世上的男男女女又当怎样彼此相连——你身上穿的衣服显示了你的社会价值观,就如同你所看的电影一样。


不管我们同不同意某部电影所表达的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批评家仍坚持认为,电影从来就不是一些无意义的人间影像,而且,电影中那些看起来自然的社会和个人价值观都应当加以分析。


下面的六种方法来源于现今电影批评主要的意识形态学派。每一种方法关注的都不仅是电影本身,而且包括电影被制作和被理解的方式:


  1. 对好莱坞霸权的研究,集中于经典电影的形式是如何主导或有时扭曲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2. 女性主义研究,探索了女性如何在电影中被正面或负面地再现。


  3. 种族研究,集中描绘电影中不同的种族,如拉丁美洲人、非洲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人。


  4. 阶级研究,分析电影中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安排,以此来反映社会权力是如何在某些电影中进行分配的。


  5. 后殖民主义研究,用全球化的视角来检视电影,目标是揭示以前被边缘化或殖民化的文化里,本土视角的出现和反抗(如印度和伊朗)。


  6. 同性化理论,探究电影里的人们公认的关系如何被挑战或摧毁,特别是通过与异性恋价值观的对抗。


最好的意识形态批评避免将自身限制在电影内容方面,相反,精确的意识形态分析将其关于人物和情节的疑问与叙事形式、摄影机与人物的位置等更加复杂的问题相联系:


例如,在一部战争电影里,敌人是成群出现的,或摄影机使得他们看起来千人一面,这样做的意识形态意义是什么?(在这种类型的分析里,导演的目的和主张没有必要被理解为是真实的情况。)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