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志愿填报前,做好这些才算是尽职尽责的高考家长!

作者: 艺小队     发布时间:2017-06-26     阅读数:2956


随着高考放榜的一天天临近,家长可利用这段时间帮助孩子规划志愿,搜集志愿填报的资料和制订一份合理、有效的高考志愿表(或方案)。


志愿:家长有必要“插”一竿子吗?


家中没有考生的人,很难理解高三家长的焦虑和纠结,觉得就是一个普通高考,至于这么如临大敌吗?我身边不少朋友就有类似的疑问。也难怪,他们一是因为身处局外,仅从高考这件事的表象上看问题,体会不到填报志愿的重要性;二是觉得高考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做家长的何必插手其中。只有身临其境的考生家长才能体会到,高考已经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生和家长齐心合力才能完成。
那么,谋划并填报志愿的工作是不是可以由考生亲自去做呢?理论上来讲当然是应由考生自己去做,但是做这份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原始资料,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因此这是一项非常复杂且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给家长们提出了如下要求:在正式填报志愿之前,吃透目标高校的录取规则、准备好翔实的数据信息并设计出一两套初步的志愿方案来,供孩子参考!


动手:有哪些可以提前做?


首先,填报志愿前家长应该事先吃透高校的录取规则。

高考录取,是按照高校制定的《招生简章》进行。有一些高三家长,事先没有去研读高校的《招生简章》,没有在录取规则上做足功课,直到陷入被动之后才开始着急起来。往年有一个很轰动的案例,相信不少家长都听说过。广东珠海一名高三学生参加高考后,以612分的成绩报考成都某大学,超出该校在当地的提档线8分,但是却出乎意料地落榜了。由于看到低于自己考分的同学反而被录取,自然想到其中一定有猫腻,于是家长一纸诉状将当地教育管理部门以及该大学告上了法庭。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法院最终的裁定结果是被告方胜诉,因为该大学的录取过程完全符合其事先公示的《招生章程》中“志愿清、专业清”的规则,录取结果合法有效。


尽管我很同情这位考生的遭遇,但看到他的父亲在其后的很长时间里,执著地奔波于珠海和成都两地讨说法,不禁心生感慨。如果这位父亲把这份时间和精力用于填报志愿之前,对孩子所报院校的录取规则进行深入的了解,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以此为鉴,希望高三家长们在帮助孩子填报志愿前,一定要细细研读高校的《招生简章》,其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01

专业录取规则



高校提档后专业按什么规则录取,这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前面所举的那位珠海考生的例子,就是因为不清楚专业级差的特殊规定,志愿表中的专业排序不合理,从而导致其高分落榜。因此家长在报志愿前必须要明白,不同的学校,设定的专业录取规则是不同的,常见的有专业分数优先、文化课分数优先、专业+文化综合排名等方式,有的院校还有分数级差。弄清楚并利用好学校的这些级差规则,才能为孩子的志愿填报成功增加机会。



02

单科成绩要求



《招生简章》中对相关科目成绩的要求也绝对不能忽视,其中最常见的写法就是:报考某一专业的考生某某科目要求成绩在多少分数以上、在总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数学或英语单科成绩高分者……作为家长,了解并斟酌一下孩子高考时的单科成绩是否能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就可以提前躲开风险,或者扬长避短选择专业。



03

体检要求



多数学校在《招生简章》中仅简单说明一句:“本校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但也有一些学校除此之外还补充了限定要求。这些关键性内容都会写在章程里面,家长们一定要看仔细,千万不要仅依据孩子体检表上的“填报专业建议”就认定高校会完全照此执行。



04

院校信息方面



需要搜集的情报有:(1)目标学校的概况及历史沿革,这是判断学校是否值得填报的第一步;(2)学校批次的设置情况(3)学校当年的招生计划,看较之往年是否有较大调整,如果变化比较大,那么一定会影响到当年的录取分数线;(4)学校最近三年录取方面的一些核心数据,包括提档线、平均分、专业录取线、扩招情况等,通过分析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


毕竟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类媒体上遍布着大量的招生考试信息,家长们很容易就能寻找到一些资料,然而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能够从中筛选出权威、准确、最新的东西来,保证其有效性和可参考性,否则非但无用,还会对填报志愿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家长们替孩子搜集的信息,应尽量取之于权威机构出版的报纸书刊、当地教育管理部门主办的电台电视咨询节目、高校官方网站公布的招生数据等,以此作为孩子填报志愿的参考。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