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今年高考有多严?多地发布通知要求确保高考考试安全

作者: 艺小队     发布时间:2017-05-24     阅读数:3893

2017年高考进入倒计时。临近考试,多地发布通知要求确保高考的考试安全。与此同时,多地陆续公布了今年高考的加分政策,不少地区的高考加分项进一步收紧。


针对今年高考,教育部推出“30个不得”招生工作禁令,此外要求,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积极履行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的社会职责,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




今年高考有多严?



为了保证今年高考的顺利进行,教育部在今年2月就出台了《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这份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要把试题试卷安全作为考试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制卷、运送、保管、分发、施考、评卷等全过程监督管理。

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通知要求,各地要成立高考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加强对舆情和应急事件的预判研判,细化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集体研判、科学决策、快速响应、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快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随着高考越来越近,近期,各地也密集发布通知,要求确保考试安全进行。

4月底,河南省教育厅发通知要求,严格按标准选聘涉考工作人员,继续实行每个考场配备3名监考员,每4个考场配备1名视频监考员制度。

河南要求,重视加强外语听力考试安全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及考点试验建立外语听说考试标准化考场。

山东,该省发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夏季高考)工作实施意见》要求,考试期间,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将向各考区派遣统考检查组,监督检查考试组织情况,对因管理不善或监考人员不负责任造成考场纪律松懈、出现作弊行为的考区、考点,除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外,情节严重的将取消下一年度设立考点的资格。

此外,安徽发布的《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高校要将参与高考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与年度考核和职务评聘、晋升挂钩,对工作失职、造成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



各地成立高考应急处置小组严防替考



每年高考,如何确保考试安全都是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在教育部今年发布的高招工作通知中,“全力保障高校考试招生安全稳定”被列在首位。


教育部要求切实落实考试安全主体责任,逐级签订考试安全责任书。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要把试题试卷安全作为考试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制卷、运送、保管、分发、施考、评卷等全过程监督管理。此外,各地要成立高考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对于考试纪律,教育部要求继续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要加强标准化考点的日常维护和升级,把好考场入口关,采取多种切实有效措施严防替考



合理分配招生名额,保障高考机会公平



近年来,诸如“招生计划分配”、“寒门难出贵子”、“异地高考”、“高考移民”等有关高考机会公平的话题都备受舆论关注。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教育部在今年提出,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关部署,在国家下达的年度本科、预科招生规模和经教育部备案的高职招生规模内,统筹好招生计划的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整,合理编制跨省招生计划。

此外,进一步增加支援中西部地区和录取率相对较低省份的招生名额。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积极履行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的社会职责,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

教育部要求,逐步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国家、地方、高校三个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的渠道。

对于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问题,教育部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完善高考报名条件和办法,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部分特大型城市要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措施办法。

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会同公安部门加强对“高考移民”的综合治理,防范和打击违法违规跨省(区、市)获取高考资格的行为,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有序。



严格执行“30个不得”招生禁令



在今年教育部的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通知中,教育部强化招生工作规范管理的“30个不得”禁令颇为引人关注。

这些禁令包括,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出台含有违规“点招”录取等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抵触的招生办法;不得擅自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或调整高校招生计划;不得擅自调整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试点高校范围;不得向中学、考生及家长收取礼金、礼品、有价证券或与招生挂钩的任何费用;等等。

为了防止高校招生过程中的出现恶意抢夺生源的现象,教育部要求,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

教育部还指出,对因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高校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招生违规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进行严肃追责问责;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严防考生个人信息泄露



近年来,一些考试泄露考生个人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考生因个人信息泄露而遭遇电信诈骗的事件备受社会关注。


对于考生个人信息的保护,教育部要求,严防信息数据泄露。要切实加强考生志愿填报密码保管、发放和志愿确认等环节管理,防止考生志愿填报账号被他人盗用或非法操控。要通过严格工作权限、定期校验等措施,严防数据信息泄露。对工作中需要阶段性保密和涉及考生个人的信息,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或篡改以谋取非法利益。

此外,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要主动加强正面宣传,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加强政策解读、志愿填报、信访查询等服务工作。适时开展招生预警或案例宣传,提醒考生和家长避免上当受骗。

招生录取期间,各地和高校要向社会公开违规举报电话和咨询电话,安排专人接访,及时妥善处置高校招生信访问题。



多地收紧高考加分政策



临近高考,各地也纷纷公布了今年高考的加分政策,不少地区进一步收紧政策。

北京,从今年高考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市属高校招生录取。据报道,往年高考加分考生中少数民族考生占比很高,今年政策调整后,今年此类加分考生数量可能会大幅减少。

湖北的政策提出,今年高考招生取消农村独生女加分项目,它是该省目前唯一的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据了解,2016年湖北农村独生女加分政策分值就开始降低,从原来的10分调整为5分,2017年则直接取消了这一项目。

新疆,从今年起,自治区取消双语班考生普遍性照顾加分政策,双语班考生和汉语言、民语言、蒙语言等其他实行单列计划、单独划线、单报志愿、单独录取考生享受同等政策。在所有政策性高考加分项目中,除对少数民族身份考生报考有关语种及南疆四地州考生的特殊照顾政策外,其他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累计加分不得超过20分。

此外,今年高考收紧加分政策的还有其他省份,例如,今年重庆的高考,取消了“农村独生女”、“三峡库区搬迁移民子女”两项加分照顾政策。在山东,该省今年将取消分值为5分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考,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新增一项规定,“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浙江、上海首次探路“新高考”



纵观全国,与往年相比,今年高考招录的亮点之一就是,上海、浙江两省市将在全国率先探路“新高考”。

2014年,上海、浙江领先全国率先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从当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今年,上海、浙江的这批学生将改革后的首次“新高考”。

按照此前发布的改革方案,浙江、上海两地的考试科目将采用“3+3”模式,即除语数英3个主要科目外,其他3门为选考科目。这其中,外语考试一年有两次考试。

在报考方面,学生的志愿填报将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例如,浙江版方案中,报考和录取单元更加细化,不再有报哪个学校的说法,而是直接改为按专业填报志愿。以招生覆盖面最大的普通本科批次为例,考生可以报考80个专业平行志愿,按成绩分时分段选报。

在上述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针对上海、浙江今年的高考工作,通知要求上海、浙江两地要精心做好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投档录取等各个环节,逐项研判和排除风险隐患,确保改革措施平稳落地。

除了对上海、浙江两地提出要求,这份通知还提出,其他省份要指导所属高校积极配合做好在上海市、浙江省的招生计划安排、招录政策衔接等工作。部属高校要带头配合、支持做好试点省份的录取工作。



哪些地区今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要积极借鉴试点经验,结合本地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研究制订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报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有关省份,教育部要求,要根据本地实际,合理划定特殊类型招生最低录取文化课分数线,不得低于合并批次前的相应要求。



祝各位考生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