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十七姐的微课堂】新闻评论要点

作者: 吴诗琦     发布时间:2017-02-19     阅读数:696

【十七姐的微课堂】新闻评论要点

        新闻点评,顾名思义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它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日常读报会发现,在重大新闻报道的最后往往有一个 “编者按”,我想,那就应属于新闻点评的一种。既然是“点评”,我们就要针对新闻中的具体事件,旗帜鲜明地拿出我们的态度意见。点评一定要是非分明,要画龙点睛,要切中要害。怎样才能具体做到这些呢?

        第一,我们要读懂新闻。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

        第二,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或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的何种问题),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这里要注意,点评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不能什么都想评。点评的篇幅要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

        第三,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针对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我们要高屋建瓴,从理和法的角度去看待。然后旗帜鲜明、是非分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 态度表述出来,那样评的导向也就十分明晰了:或引导人们向善,或劝戒人们警醒,或引起人们深思……切不可凭空漫说,言不及义,无理取闹。

        第四,点评要讲究艺术性。看准了问题后,我们还要选择表述的角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力求新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


        事例分析

        1、路口交通发生拥堵,旁边七旬老太却突然晕倒需紧急送医,是原地指挥交通还是救人要紧?2014年1月4日早高峰,长沙雨花区交警大队长岭一中队学警叶林锋面临这样的艰难选择。最终他选择离岗15分钟,呼叫同事前来支援送老人就医。老人顺利脱离危险,但叶林锋因为擅自离岗被大队通报批评。

        点评思路:叶林锋离岗救人,不仅体现了其对生命的尊重意识,表现出了一个人民警察对普通老百姓的爱护与爱戴,而且彰显出了一种道德与诚信的力量,给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等道德滑坡现象狠狠一击,传递了一种乐观、积极、进步和向上的正能量。


        2、西方有个摄影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一个因饥饿而濒临死亡的非洲儿童被秃鹰吞嗜的图片。从新闻学的角度讲,这幅图片现场感强,触目惊心,他因此而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作为一个公民,他应该制止违法行为;作为一个记者,他应该忠实地记录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点评思路:在很多情况下,道义和职责不能两全。在事关人命和司法案件等重大采访中,到底是履行人的道义,还是履行记者的职责?这个矛盾连新闻学的始祖也没弄清楚。所以,从过去到现在,这个问题始终纠缠着记者。他们在采访这类报道时,心中何尝不是矛盾万分?


        3、近段时间以来,在大众传媒上,“中国大妈”以广场舞的方式席卷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广场;她们出入国外的高档商场与国内的社区超市,以买打折鸡蛋的速度抢LV,也以买LV的热情挑选鸡蛋;她们出没于早晚高峰的公交车上,在上面择菜、抢座,与别人争吵……当大妈被戴上固化的“脸谱”后,仿佛一下子跟世界对抗起来。2013年,“大妈”(Dama)作为一个新词被录入牛津词典,人们突然发现,中国社会中又多了一个特定群体。

        点评思路:污名化中国大妈这一群体,同时也在污名化我们的社会;是在掩饰当下社会的一些不完美之处;污名化一个群体,是不理智的做法。


        4、江苏镇江一名城管朱某在和早点摊贩争执时口出狂言,“我就欺负老百姓”……官方承认内容基本属实,由于人手不足,外聘了部分协管员,这位“最牛城管”就是一名外聘协管员,也就是大家都懂的“临时工”。试分析这一现象。

        点评思路:在1995年就实施的《劳动法》中,已明确规定无“临时工”、正式工之分,只有合同期限长短之别。近年来,许多领域一出事,临时工就成了替罪羊。一方面,这些事确实有可能是临时工干的,因为他们没有长期意识,也缺乏职业道德培养和技能培训,只要给钱,让咋干就咋干;另一方面,临时工容易成为相关方面推脱责任的渠道,人民网舆情分析报告认为,如果每一个公职部门在出现形象危机时,一般习惯用临时工作为危机公关策略,作为缓冲本部门和公职人员不良形象的灰色地带,如此策略的后果,将直接导致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公信力下降,带来集体性的形象危机。


        5、央广网肇东11月19日消息(记者白杰戈、迟嵩、吴喆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黑龙江绥化的肇东市,是一个县级市,曾经入选全国百强县。而肇东的部分中小学老师向当地政府部门反映,他们待遇太低,和周围其他县市的工资相差1000多,而且住房公积金也存在补贴不到位的情况。这周一开始,有些老师们暂时停止了教学工作,找政府“讨薪”。

        点评思路:关键要打破“保障先保强势者,改革先改弱势者”的基本模式。制定改革的人不改自己是普遍情况。不仅养老保险改革领域如此,就以医疗改革为例:1998年国务院就要求“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结果全国陆陆续续都改了,只有中直机关成为没有参加改革的最后“堡垒”;而地方已经参与改革的单位中,“副厅级以上”又“不纳入”。大城市控制人口的改革亦是如此,北京说要控制人口、向外转移,结果不要说机关单位了,连一所医院都“搬不动”,倒是大红门、动物园批发市场这样的“低端人口聚集地”说关就关。

        可另一方面,比如说要加强住房保障,公务员就先住进了经适房。制定保障的人先保障了自己。“保障先保强势者,改革先改弱势者”,这种基本模式不打破,改革自然缺乏说服力,上访停课也就有了一定的理由支撑。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