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考拉即评 | “春节申遗成功”,走向文化自信最强音

作者: 考拉之声 · 传媒艺考     发布时间:2025-03-24     阅读数:40

在2025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春节申遗成功!

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 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01

春节申遗成功

让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走向世界

自古以来,春节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炎黄子孙心中无可替代的盛事。从腊月底的精心筹备,扫尘除旧以迎新春,到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阖家团圆围坐共享年夜饭;从守岁时对新岁的殷切期盼,到初一清晨走亲访友的拜年之礼,再到街头巷尾热闹非凡的舞龙舞狮表演,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饱含着中国人对家庭、对亲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不息的文化基因与情感密码。此次申遗成功,无疑是对春节深厚文化底蕴与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度认可,是在世界舞台上为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节日树立起了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对这一传统节日全方位、立体式的价值彰显。

毫无疑问,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申遗成功,对于进一步弘扬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推动年俗文化发展和展示意义重大。当然,非遗既要有历史的厚重,也要在当下保持鲜活,更要走向未来。这也意味着,非遗既需要代代传、人人享,也需要常常新。虽历经时代变迁,春节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情感纽带不会断,但与春节文化相关的传承与推广,一定要推陈出新,才能让古老民俗在当代生活中续写。

与观赏传统手工艺等非遗不同,公众体验春节文化,有更强的情感共鸣与群体参与性。每一声鞭炮炸响,每一次红包传递,每一句新年祝福,都能直击心灵深处,唤起中国人内心最柔软、最炽热的情感回应。如今,通过重新注入时尚元素和互动体验,如线上线下结合的“云拜年”创意互动等活动,满足了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在传统文化中的社交需求。近段时间,“国潮春节市集”成为文化消费界的“宠儿”,正契合了年轻人期望在传统节日中感受新意与乐趣在古老习俗中探寻时代精神的追求。

事实也表明,类似用潮流方式推广传统聚人心,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文化魅力,激发其在新时代的传承活力,刷新中国传统春节是'古老旧俗”的刻板印象,在年轻的群体中枝繁叶茂,成为一种融入血脉、深入灵魂的精神寄托与文化标识。

无论怎样创新,申遗的核心目的是“守遗”,守护的最佳途径则是融入人们的生活日常。当然,春节文化的传承保护仍需相关部门不懈努力推进,在深挖春节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以创新发展、动态传承、多元交融等方式,使其回归本真、回归大众,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成为春节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同时助力中国春节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推动春节文化及相关产业“走出去”,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跨越国家界别和文化差异,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精神风貌。

——《光明网-时评频道》

02

春节申遗成功

让世界共享这份和美

春节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性文化盛事。对全球华人而言,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条文化传承的纽带,一座连接故乡情感的桥梁;对海外民众来说,春节已经成为了解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每逢春节,一些国家政要、国际机构领.导.人都会发表祝词,庆祝春节的活动也会在全球各地举行,为海外民众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提供了契机。去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还体现了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更促进了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随着申遗成功,春节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这一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所体现的智慧、承载的理念、彰显的价值,必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认可,也必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传承发展、生生不息。

——《光明网》

03

春节申遗成功”

奏响文化自信强音

春节体现着刻在中国人骨血之中最朴实的价值情感,无论身在何方、旅居何处,“回家过年”始终是每个游子的期盼和归属,从腊月二十三带着神秘与庄重的祭灶仪式起始,到正月十五花灯璀璨的元宵佳节落幕,人间温暖、山河见证:写满吉祥话语的春联,映红了无数家门;阖家团圆的年夜饭,散发着亲情的醇厚芬芳;守岁时的欢声笑语,凝聚着对新岁的美好祈盼;拜年路上的拱手作揖,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尊重。这些世代相传的习俗,不仅仅是简单的仪式,还是中华民族家庭观念的坚固基石,是情感的紧密纽带,更是传统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如今,申遗成功吸引着更多炽热的目光关注春节、关注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我们要为年轻一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指引,让春节蕴含的团圆、和谐、祈福等美好寓意跨越时空的长河,在代际间稳稳传递,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荣耀感。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春节荣登非遗名录,为全球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架起沟通的桥梁。当前,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探索持续升温而春节,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目光。舞龙舞狮、铁水火龙、高跷秧歌、花灯猜谜、庙会祭祖…....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如文化精灵跳跃在世界的舞台;麻花果子、热气饺子、特色年糕、辣味山珍......琳琅满目的传统美食散发“人间烟火”。究其根本,是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开枝散叶。如今,放眼全球,“春节"早已遍地开花,成为多元文化景观中一抹亮丽的中国红,有力推动中外文化相互交汇,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为世界文化和谐共生奏响美妙的和弦。

——《人民论坛网》

04

寻味“春节”文化

共享“非遗”之美

从“非遗春节”感知传统节俗之美。按照中国传统历法,正月初一是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清扫房屋、张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拜年;年集、社火、庙会、灯会,记录下欢乐与温暖……在春节前后,围绕着辞旧迎新、吉祥平安、团圆和谐的共同主题,人们开展一系列活动,欢庆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经历几千年的传承、演变,形成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春节礼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民俗风情,江苏省无锡市吴氏宗族、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刘氏宗族、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桃园村陈氏宗族等宗族祭祀仪式活动,更闪烁着春节节俗丰富多元、多姿多彩的时代光泽。

从“非遗春节”领略中华文化之美。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寄寓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春节文化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世代传承中,该遗产项目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赋予持久的精神力量,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世界舞台上促进着文明间的交流交往交融。

从“非遗春节”读懂创新传承之美。春节寄托着中国人对于阖家团圆、人寿年丰的美好愿景。“非遗春节”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既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优质的发展资源。新时代以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促进非遗“活起来”“用起来”,各地共建设9100余家非遗工坊,涉及1721个县域,直接吸纳27万余名脱贫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3.6万元。春节是内涵最丰富、影响最广泛的非遗。微信红包、云拜年、短视频贺岁成“新年俗”,“非遗春节”助推“非遗过大年”升温,有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年味更浓、幸福感更有成色。

从“非遗春节”瞩望文明互鉴之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目前,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有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2023年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春节追求和合共生,承载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春节申遗成功,有助于弘扬和谐、和平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非遗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以非遗为桥梁和纽带,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四川新闻网》

05

评述总结

目前,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回首过往,“申遗之路”凝聚着中国无数文化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彰显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与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条奋进之路见证平凡、孕育伟大,新时代文化工作者,正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为丰富人类文化宝库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智慧与力量。让我们继续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精心雕琢民族文化瑰宝,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为绚烂夺目的光彩,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1、 春节申遗成功

2、 搪瓷盆蛋糕爆火启示

3、 澳门回归25周年

4、 国考65:1的竞争比下:表面发疯的年轻人,内核其实很稳定

5、 李行亮商演遭抵制,网友“吃瓜”应理性

6、 文旅寄特产:一场游子与家乡的“双向奔赴”

7、 解压“捏捏”爆火:情绪经济不断崛起

8、 17岁中专生被7家企业疯抢:努力真的不会白费

9、 “一斤肉价随礼”:灵活且务实的“礼轻情意重”

10、 穿泳衣也是“擦边”?别让标签化思维束缚了思维

11、 药王谷中医馆被查处:无资质医护何以承载生命之重

12、 网红“打卡”联合国,别把虚假人设当戏服

13、 年轻人热衷老旧小区,购房观念因何而变?

14、 趴地上迎接领导:思想矮化是种病,得治

15、 网红商品背后的情感绑架式消费

16、 员工深夜已读不回遭领导“怒斥”,该反思的不只是领导

17、 翻包检查外带食物:学校管理不能没有边界感

18、 “文博热”下的文化狂欢,“闹”起来更需“静”下去

19、 隔空确诊“NPD”?认识自我不是看两条视频的事

20、 员工春节可返乡办公2个月:“混合办公”模式值得灵活推广

21、 甄嬛枪战、悟空骑摩托,AI“魔改”的边界在哪?

22、 巴黎圣母院浴火重生:为古老躯壳注入时代脉搏

23、 “花70万上港大被清退”,留学中介造假何时休?

24、 让行救护车不仅仅是一道法律题,更是一道道德题

25、 深圳连夜拆除不锈钢盲道:无障碍设施“看得见”更要“走得通”

26、 为老年人代写回忆录:“银发经济”有生意也应有真情

27、 “虹膜写真”之美,不能以牺牲隐私为代价

28、 父亲充值游戏19万“甩锅”儿子:监护人首先应管好自己

29、 “泡面价格战”背后,象牙塔里的公平正义谁来守护

30、 年轻人热衷去“迪士尼”自习:无痛学习还是自我表演

31、 衡阳宣布取消公摊:政策红利如何精准落“袋”?

32、 大梅沙女游客身亡:安全警示如何在“拍照热”中突围

33、 “甲醛兑水泡毛肚”:舌尖上的安全需严防死守

34、 12岁女孩感染HPV:未成年人保护不能纸上谈兵

35、 反思“学霸就餐区”,莫让“高分至上”裹挟一切

36、 理性看待玄学热潮,莫让心灵寄托变为盲目依赖

37、 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来自年轻人的平台“整顿”

38、 “南大碎尸案”再起风波,影视改编的边界在哪里?

39、 “一人食”的兴起:让每个享受独处的灵魂都有温暖归处

40、 打击偷拍摄像头播主准备解散团队:社会需要更多正义之声

41、 余华英终审被判死刑:公道法理正义彰,岂容邪祟逞凶狂

42、 莫让“考研祈愿师”沦为商业割韭菜闹剧

43、 用格莱美镜头怕夜市摊主:普通人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44、 考研政治“十年最难”又如何?翻阅群山终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45、 县政府门前开夜市:包容与支持就是民生最好的土壤

46、 AI生成与已故母亲拥抱的视频:是情感慰藉,还是伦理困境?

47、 多次早退1分钟被开除?职场管理理念的一次深刻考问

48、 药品说明适老化:“适老”不应止步于放大字体

49、 大学生热衷“付费学习”:是捷径还是歧途?

50、 大学生不识水洗标被内涵:网络主播要有边界感

1、冰雪经济

'冰雪经济”是指以冰雪运动为核心,涵盖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教育、冰雪装备等相关产业的综合经济体系。它具有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的特点。随着全国多地气温不断走低,冰雪消费不断升温。

 

2、配得感

该词源于心理学常见的概念,在心理学中,坚信自己应该得到什么的信念,被称为「配得感」。在近期的一些综艺、短视频中,一些热梗(#我配拥有一杯咖啡、#8个瑞士卷)也引发了许多网友对「配得感」的讨论。大众对「配得感」关注度提升,并开始衍生到生活分享的方方面面,使其从社会话题慢慢变为用户种草消费的动力之一。对此,小编只想说,希望你保持爱自己和接纳自己的能力,在纷扰的成败论断中找到自己内心的坚定与平和。

 

3、带薪养生

该梗源于小红书的热门话题#带薪养生的打开方式这是一种当代脆皮打工人们对待上班进行自我调节的新方式。秉持着“就算做牛马也要做健康的牛马”的理念,不少网友开始在小红书上总结和分享自己的「带薪养生」大招,比如坚持每天8杯水,保证每天的饮水量,在工位做提肛运动,保证菊花健康…等等。

 

4、凌驾

这个梗源于“烫手的冰”制作的鲁鲁修木偶动画视频视频下方配文正是“凌驾”帅气的动作再配上这首歌曲让整个动画看起来十分酷火不少博主便模仿起这个动作甚至还一摇一摆的想模仿出木偶的动态效果结果自然是糖分拉满了。

 

5、心趴

该梗源近期爆火的热播综艺《再见爱人4》中的嘉宾麦琳的发言因频繁吐槽丈夫李行亮送礼物“没有送到我的心趴上”,再结合其-些自我矛盾的行为,让心趴一词成为麦言麦语。

 

6、请攻击我最薄弱的地方

该梗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视频整活和网友分享,通常以“我是xx请攻击我最薄弱的地方"为模板回复的网友也多为同行同好,分享日常中的“破防”瞬间。虽看似冒犯,实则传递了“同病相怜”的慰藉。

 

7、自己吓自己

起源于动画电影《美人鱼的夏天》中的一句台词。在电影的一个场景中,女主角在感到不祥的预感后,用一种怪异的声音自言自语道:“啊呵~呵呵~自己吓自己”。这个场景因其荒诞和幽默感,被网友大量转发模仿,迅速走红网络。

 

8、Queen never cry

源于韩国漫画《The Ki sisters》中的一个搞笑桥段。当医生们将还在哇哇哭的她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一脸嫌弃,直接对着婴儿说了一句“Queen nevercry(女王永远不会哭泣)”。之后,婴儿女二就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下,也变成和她母亲一模一样的女王脸。因为太过抽象,成为了各种二次创作和模仿的基础。在推特及其他平台上,围绕这一概念的创意不断涌现,相关的Cosplay、美妆视频、同人图简直层出不穷,迅速占领了社交媒体的各个角落。

 

9、小微型愤怒

网络新词,一种微弱又绝望的表达愤怒的方式主要表现为,遇到不公或者不理解的事情,只会问:为啥呀,凭啥呀,有人欺负我,到底是为啥呀,不该啊……给人一种很命苦的感觉不知不觉,已被小微型愤怒硬控半生。

 

10、确诊为自我奖励型人格

当代人是会奖励自己的,可以没福硬享,绝不没苦硬吃。工作不顺了,下班大餐一顿,安慰一下自己,下午累了,点个下午茶犒劳一下自己今天心情不错,吃顿火锅开心一下总之就是不能苦了自己,开心了要奖励自己,不开心更要奖励自己。

(文字素材均来自网络)

立即报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