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回首,万事不愁。”2024年11月12日,三农赛道创始者、千万粉丝国风大博主李子柒,在社交平台更新了一条非遗漆器制作的视频,这距离她上次更新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她的复更,给广大网友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和感动,也激起了舆论的阵阵涟漪。
作为“种田文”天选女主,四川妹子李佳佳2015年开始拍摄美食短视频;2016年因《兰州牛肉面》视频爆火,账号改名“李子柒”随后微念找上门合作;2017年组建团队,以一己之力带火了田园赛道,成为千万粉丝网红顶流;2021年因与杭州微念的股权纠纷停更,后和解并夺回IP控制权,持股比例从49%增至99%,并夺回李子柒的社媒账号权,真人身份证改名李子柒;2024年11月12日连更3条视频,网友直呼“柒妃回宫。
短短一天之内,李子柒回归后的首条视频,发布5小时内播放量破亿。她的粉丝数从4651万迅速攀升至5484万,新增粉丝超过800万,再次证明了她在观众心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和深厚的影响力。李子柒深情地写道:“这个大漆视频,虽迟但到,四年之约,漆'与我名'柒'同音,我为这件雕漆隐花的作品命名为 '紫气东来'。麒麟回首,寓意万事顺遂,这份美好的祝愿同样送给每一位观看视频的你,真的,很想你们了。”
据悉,在停更的三年里,李子柒并没有停下脚步。在这期间,她拜访了众多非遗文化传承人,学艺、对谈、研究民俗文化。同时,她也在利用自身影响力,为他人助力,譬如曾帮内蒙古农民采买优质有机肥料;给某村子里的手工厂提建议,使古树柿饼的设计包装焕然一新,从滞销变成了脱销。这些经历可以看作她在“沉淀”,通过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为自己赋能,为回归做准备。
在自媒体领域正面临“新黄色新闻”“流量为王”以及“劣币淘汰良币”的困境时,李子柒的视频回归宛如给这个“狂奔”与“喧闹”的时代按下了暂停键。李子柒的出现向这一行业展示了,即便在碎片化和快节奏的时代,优秀的内容、精细的拍摄、真诚的表达以及平和的叙述依然具有影响力。
李子柒是田园风格短视频赛道中的佼佼者,在李子柒刚刚成为自媒体博主之时,三农题材还没有什么人做,但现如今三农题材已经是短视频平台最热门的分类之一,在李子柒停更这近四年中也涌现了大量类似李子柒视频风格的博主,同样也获得了网友们的喜爱。现如今网友们将李子柒的回归称作“柒妃回宫”,或许也印证了即便停更多年,李子柒在三农题材上的“白月光”地位依旧难以被取代。
——《极目新闻》
李子柒的视频,以其治愈系的田园生活和精美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不仅是她视频内容的立足点,更是她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因此,她在海内外斩获了无数粉丝。她的视频,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短视频领域的浮夸与喧嚣,让人们在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下,感受到久违的宁静与美好,治愈着浮躁的心灵。
在全民短视频浪潮下,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由于技术赋权和短视频变现速度快、收益多,大量人涌入自媒体行业,各种纯娱乐,甚至低俗、恶趣味的短视频充斥网络。在李子柒停更的三年里,短视频市场趋近饱和,但不少博主缺乏个人风格和特色。一个视频模板火了之后,往往会引得全网跟风模仿,导致同类型的视频泛滥,毫无新意,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人们对有价值、有意义、有特色的优质视频内容需求极大。
注意力时代,流量至上,但能够深耕内容者依然为王。当前人们的快餐式、碎片化消费与接收习惯要求“短”“快“精”。不少自媒体博主为了博取眼球、快速吸引注意力,忽视内容本身的打磨,输出洗脑、恶趣味等低俗、低质视频。这类视频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未回归内容本身,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流量,但从长远来看,会损害观众的审美体验与情感需求,最终淹没在视频海洋中。反观李子柒这类优质博主,他们立足于内容本身,凭借对内容的执着追求和深厚底蕴,得以在短视频领域脱颖而出。凭借独具一格的视频内容和特色,他们终将在自己的“赛道”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红网》
在其停更三年间,短视频行业飞速发展,众多聚焦传统文化与田园生活的博主涌现,市场渐趋饱和。网友调侃“一个李子柒倒下了,千千万万个李子柒站起来了”,也对她能否保有优势持观望态度。如今她回归,于自身是重立招牌,于行业则是一记警钟。在信息繁杂、娱乐至上的当下,内容同质化严重,真正能打动观众、引发共鸣的内容才是长久吸睛的关键。而李子柒能在三年停更后依然脱颖而出,核心是她在内容创作的深度与质感上坚守的“长期主义”。
从制作层面看,在这个短视频大量涌现且更新选代速度极快的时代,很多创作者为了追求一时的流量和热度,往往选择走捷径,粗制滥造、急于求成,使得同质化的短视频充斥着整个网络空间。然而,李子柒却始终秉持着难能可贵的“长期主义”精神,其新发布的两条视频,分别展示了大漆工艺和梦想中的森林衣帽间。视频画面、构图、色彩、音乐都·如既往经过了精心打磨,与多数粗制滥造的同质化短视频形成鲜明对比。她因高品质内容吸引观众,才能在上线后迅速引发关注和喜爱。
而在内容深度上,她始终坚守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美好情感的传递。即使时隔三年,观众仍能从其视频中感受到她长期沉淀的真挚情感。新作延续了她特有的“柒式”治愈风格,视频中,她为奶奶亲手制作的漆器衣柜,绘有金色麒麟图亲,寓意“紫气东来”、吉祥长寿,这恰恰击中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点。在她的作品里,古老的农耕文化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文字记载,也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陈列品,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和具体的劳作过程,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李子柒的回归既有力传承了传统文化,又促使人们反思现代生活方式。她的田园故事,承载的不仅是视频内容,更是人们对简单充实生活的向往,激励着我们珍视身边点滴。凭借独有的深度与质感,李子柒定将续写传奇,也为短视频行业指明方向:在当下,唯有深度、质感与共鸣兼具的内容,方能长久抓住观众目光。
——《红辣椒评论》
李子柒当年的出现,以内容创新领行业风气之先,在今天看就是巨大的时间优势,而后来者则要对抗受众的审美疲劳。短视频生态正在不断变化,用户喜好的更新速度加快,乡村题材短视频风格同质化明显。要在已有的成熟模式上再创新,难度越来越高。很多创作者在这一赛道上缺乏突破性创新,最终在跟风中迷失。有的创作者还陷入深刻的矛盾中,他们的作品美则美矣,但却将田园生活简单“美化"或“消费化”,也有人为了流量与热度“卖惨”,以至失去用户的信赖。
然而从这个角度讲,尽管李子柒的复出获得了超量关注,其也要面对一样的审美疲劳,还要面对三年间受众品位的巨大变化。过去的李子柒也是复出李子柒的最大对手,如果李子柒不能超越自己,今天的热度未必能够持续。
环视当下乡村题材短视频创作领域,实际上一直没有出现一个与李子柒类似优秀的创作者。李子柒的视频风格独树一帜,将诗意的田园生活、传统工艺、美学拍摄融为一体,这背后与李子柒本人成长于乡村的真实生活经历与故事背景相关,再加上其独特的个人气质,各种因素叠加,李子柒得以形成强烈的个人品牌。
退一步说,即便有实力雄厚的机构可以做到这种复制,也要面临巨大的机会成本,因为李子柒当年成功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市场动机,更多是以爱好驱动,一步步顺其自然走向成功,及至后来市场的深度介入反而引发李子柒的隐退。个人难以模仿,机构急功近利,是“李子柒第二”一直没有出现的重要原因。
培养李子柒肯定不如拍短剧来钱快,但李子柒所处行业赛道的价值却远超短期商业利益,值得投入。李子柒的作品向中国乃至世界用户展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乡村印象,反映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与乡村发展的活力。同时,李子柒的视频还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了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使许多外国观众对中国的田园生活产生了兴趣,达到了国家级的文化传播效果。
蓄力三年之后,李子柒还有大量的类似突破自我,同时也是引领拓展行业赛道的新尝试值得挑战。比如传统文化短视频与商业的融合,深度、有内涵的内容的持续输出,商业化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诗意、理想化的田园生活与真实乡村关系的处理等,一旦在这些创作领域实现突破,整个行业前景必将获得极大拓展。
——《新京报评论》
当前中华文化短视频的国际传播环境:
基于独特的互联网发展环境、超大规模市场效应以及数字化领先优势,我国短视频产业的服务模式、经营模式以及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等相关政策号召以及自身业务增长的双重驱动之下,以TikTok 为代表的数字平台相继扛起新兴技术产业“出海”的大旗,向全球用户释放中国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成为了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出海景观。
此外,短视频的国际化征程不仅在商业广告与直播带货等盈利方式上取得了海外市场的认可,而且成功地保持了其在国内的盈利模式。在此过程中,“流量普惠”这一源自中国的平台理念,在激发海外社区的创作活力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短视频的国际传播:
1.拓宽内容题材。当前阶段,以短视频为媒介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通过本研究的观察与分析,相关平台内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内容同质化问题,与中华文化相关的内容主题过多聚焦于中华美食、城市风光等方面,这一现象具体表现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YouTube平台获得观看数排名前3的中华文化短视频分别是与美食制作讲解,这在本质上限制了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与深度认同。
对此,传统民俗、城市旅游类的泛知识类短视频或许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该类短视频在YouTube 平台中已展现出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其数量仍显不足。(今年144h过境免签政策掀起的来华旅游潮就是新趋势的代表!)
2.加强文化产品走出去。2022年7月,商务部等27个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表明将鼓励数字文化平台国际化发展,引导文化领域平台类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平台海外影响力,带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数字文化贸易作为数字时代下平台经济的新型贸易形式,对于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3.“借Tag出海”的策略——鼓励各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创作和传播,不仅包括短视频内容的合作创作、中外元素交融,也包括创作和传播团队的中外交流,通过这种合作,可以汲取不同文化的精髓,丰富创作灵感,不断推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4.增加共情传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在报道中,挖掘不同文化的相似概念,增强传播亲近感。讲好“小故事”,反映大主题。融通中外,打造国际传播范式。加大优质内容供给。
国际传播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对外话语就是沟通不同文化、促进文明互鉴的桥梁。国际传播就像到别人家做客,对外话语要做到“平等待人”,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习惯换位思考,多反映中国与世界的话语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多贴近外国受众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使中外话语体系更好地相融相通。
——《豆瓣》
李子柒回来了,其热度就如同她从未离开过一样。但与其说是观众热切期待她的回归,倒不如说是市场在呼唤优质内容的供给。不可否认,网红在大多时候是与流量深度绑定的。其中,“快”是标签、也是标准。为了快速获得流量、收割流量,一些头部网红不惜蹭热点、搞极端,导致内容生产愈发粗制滥造、急功近利,最终转瞬即逝,躲不过网红难长红的规律。不过,李子柒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坚持内容为王、坚守长期主义,网红也可以有持续长红的生命力。这也间接证明,优质内容创作者不会被抛弃、更不会过气。
在网络传播中,快有快的优势,慢有慢的好处,说到底,关键还在内容! 另外,李子柒的再度爆火,更多的是为行业提供一种新方向、新选择。
不过,如果盲目复制追捧李子柒,反而有可能再次掉入流量的陷阱里。因此,只有为观众和消费者持续提供优质的内容或产品,才能获得他们持续的青睐与支持。知易行难,唯有坚持,多些耐心、去精耕细作,少些急躁、不执迷流量。虽然让精耕细作成为行业共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眼下也有了值得期待的地方。
1、 郑州大学生夜骑爆火
2、 代写回忆录兴起,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应“被看见”
3、 钟薛高成“老赖”,网红食品只有立足消费者本位才能实现长红
4、 山姆卤菜“阴阳日期”事件:信任危机的再一次警示
5、 天猫国际假货问题频发,消费者权益谁来维护?
6、 公职人员殴打老人,别拿情绪失控当挡箭牌
7、 AI伴侣的走红,不是因为人类分不清网络与现实
8、 让9岁女孩去派出所“自首”:教育的尺度该如何把握?
9、 网红热度褪却后,文旅局长有无压箱底功夫
10、 “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人生何时“出发”都不晚
11、 不是对狗“动粗”就是虐狗,随意给人“扣帽”才是真暴力
12、 “网红经济”无法从谎言中开出繁花
13、 营销短信伪装成验证码:勿放任扰民广告充斥“双11”
14、 多地实施“痛经假”:善政须走出“落实难”困境
15、 名校生为何去往县级中学任教?
16、 本科生当保洁:务实的理性从不过时
17、 “山山”来迟的脱口秀人生,年龄从来不是限制
18、 因二胎产假险遭辞退:女性权益不容侵犯
19、 商家向顾客索要“试鞋费”,巧立名目既伤人也伤己
20、 从哈利波特观影热,看年轻人的“弹幕文化”
21、 双十一美妆赠品变“垃圾”,商家底线何在?
22、 “职场高情商”训练:年轻人的职场焦虑需要被看见
23、 考研报名禁用“海马体”:证件照“美”应让步于“真”
24、 郑钦文“别喊了”背后,折射观赛文化的差距
25、 理发行业需要更多“晓华”
26、 王传君交罚款为女儿摘柿子:父爱与规则之间应有更好平衡
27、 年轻人“没福硬享”,并非盲目享乐主义
28、 老年人“没苦硬吃”,“时代病”应获理解包容
29、 互联网平台上盗墓、探墓、非法鉴定等相关违法违规短视频及直播活动猖獗,“阴间”流量的吸引力势头正盛。有的博主借“户外探险”的名义探访公墓,摆阵作法、装神弄鬼;有的直接将镜头对准逝者照片;还有的深入荒山野岭,探寻古墓;更有博主毫不掩饰自己对流量的垂涎,自称“八字很硬”……
30、 “付费自习室”不应成为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31、 400多名大学生“中招”,不止是因为骗局太“逼真”
32、 “小人物”的大荣耀:沈凯获奖背后的“平凡”之光
33、 博士夫妻摆摊月入三万,成功的定义不止一种
34、 晓华出圈后,“直播间”的“Tony”究竟该学什么艺?
35、 国货品牌“蜂花”道歉,广告营销不能拿低俗“玩火”
36、 王楚钦爆冷输球,可以批评但应恪守界限
37、 “幻想税”:消费主义对个体心理的隐形控制
38、 五旬残障老人在养老院遭猥亵,呵护“夕阳红”还须完善监管
39、 董宇辉又“翻车”:网红切忌在流量中迷失自我
40、 “避雷帖”莫沦为情绪垃圾桶与争议发源地
41、 杨妞花直播带货遭质疑,背后是道德洁癖和行业偏见
42、 李晓华剪发定价30元,不该遭遇同行诋毁排斥
43、 老人药店摔倒无人扶:公共讨论别停留于道德评判
44、 “电子布洛芬”:成年人世界的童心栖息地
45、 双十一靠的是品质与服务,而非“营销引流”诱导人
46、 22岁大学生倒在雪山:户外探险能否成为心灵的救赎?
47、 AI机器人画作天价成交,是科技艺术破晓,还是泡沫一现?
48、 拉夫劳伦成为退货王,“双十一”满减机制究竟坑了谁?
49、 医院更衣室暗藏摄像头,动真格才能拔除偷拍的“针”
50、 医生酒后值班被免职:莫让“酒气”坏了医风
51、 “双十一”电商平台默认先用后付,消费者权益何以保障?
52、 全国法定节假日增加:一次值得肯定的调整
53、 李子柒火爆归来,坚守内容创作的“长期主义”
54、 让张艺谋无语的“3分钟电影解说”,有无存在价值?
55、 排队守护“红薯大叔”的学子,诠释着国人骨子里的“温良”
56、 “捡秋”走红:一场自我精神疗愈的找寻
57、 “兵味”家政走红,是对内卷现象的一种积极回应
58、 获救“驴友”承担救援费,“责任自负”应成为常态
59、 广东40余条狗遭投毒,该如何为宠物权益护航?
60、 全盲跑者何亚君:即使身处黑暗,也能跑出光明的人生
61、 涉黄短信频发,母婴App的信息安全责任不容忽视
62、 给学生戴“小蜜蜂”的老师离职,是否小题大做了
63、 “火烧大牯牛山”:青春岂能“无知者无畏”
64、 关注校园霸凌,别遗漏了老师霸凌的可能
65、 年轻人的养生之路,应以理性科学为“路标”
66、 缅怀叶嘉莹老师,让理性与包容成为悼念的主旋律
67、 200元白粥明码标价难称“刺客”,是否“物有所值”才是关键
68、 “谷子经济”爆火,别拿“缺乏社交”当唯一答案
69、 “信阳猫车”事件:一场人与动物“阿勒泰式”的救赎
1、 米饭仙人
"米饭仙人”是一位来自日本的吃播博主,发布的每条视频都是以少量配菜配大量米饭的为主题,由于饭菜比过于极端,吃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脑子和胃谈判"的喜剧效果走红网络,引发国内众多博主模仿。网友也用XX仙人这种句式玩梗,代指对某样事物极为上头的状态。
2、入冬九件套
继“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后,入冬的仪式感咱们也得安排上!11月7号立冬之后,各大平台开始掀起了「入冬九件套」的分享风潮,“九件套”一般指的是烤红薯、糖炒板栗、冰糖葫芦、热奶茶、烧烤串串、火锅、关东煮、草莓蛋糕以及最后一个不定项(不同地区不一样,南方比较多的是砂糖橘,北方比较多是烤淀粉肠或糖炒山楂),多为情侣或好友间互相赠送,每种不同的食物也蕴含不同的祝福。
3、女的一巴掌男的更是两巴掌
该梗起源于一博主的吐槽视频文案,由于句式洗脑上口,被网友广泛传播玩梗,表达既不喜欢A也不喜欢B的烦躁精神状态。爽快的句式释放了网友日常生活的精神压力,后续也产生了“更是降龙十八掌”等变种,
4、8个瑞士卷
该梗最早源自抖音短视频博主@孙菲菲发的一条短视频,她是一名全职宝妈,买了8个瑞士卷,老公和2个孩子都各吃了两个,剩下2个想自己吃,但是却被老公一顿批评,说她自己应该留给孩子吃。视频内容后来在各大社媒疯传,一觉醒来,全网男人都开始高强度接受“瑞土卷”的灵魂拷问,堪比高考现场答题,各种稀奇古怪、搞笑无厘头的回复也直接把“8个瑞士卷”这个梗带火出圈,霸榜各大头条。
5、麦学
继“珂学”“佐学”、“花学”后,内娱又为我们带来了看乐子最新成果——“麦学”。该科目出自婚恋旅行综艺节目《再见爱人4》,网友根据夫妻嘉宾李行亮和麦琳之间的「高血压型互动」,以及将麦琳在节目中的一些“奇怪”问话方式(麦言麦语)、“要求”与实际反应之间的矛盾等汇聚成“册”,调侃其为“麦学”,并把一些特殊事件专门标注特定用语,比如最近很火的“熏鸡事变”上班的苦,比不上麦琳的一句话
6、按梗消费
最近年轻网友们掀起的一股「新型消费风潮」,这届年轻人不仅爱玩“梗”,会玩“梗”,还热衷于“按梗消费”。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早C晚A”极具趣味性、互动性的热梗不仅引发消费者尤其年轻人的共鸣和参与,还带动他们积极为“梗”买单。今年的京东11.11也成为了消费者们“按梗消费”的放大器,超市盲盒/全家桶、减法生活、超市里的情绪搭子等热梗开始慢慢融入进必买的消费清单,在社媒上也掀起了一股“按梗消费”的舆论热潮。
7、超市盲盒/全家桶
你还在看泡泡玛特的盲盒吗?现在连超市也有盲盒啦~琐碎的日用品让平时上班累成狗的打工年轻人直挠头,是卷纸、手帕纸、厨房用纸还是湿纸巾?是洗发水、护发素、发膜还是护发精油?年轻的犇骉们除了面临加班的风险预期,连消费也陷入了纠结焦虑。调研显示,四成消费者票选京东超市盲盒为11.11“显眼包”,从个人护理套装、家清纸品全家桶,到零食全家桶、生鲜盲盒,年轻人在京东终于找到了“省时省力省心省钱有趣”的消费新体验。
8、NPD人格
NPD,又称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类人多以自我为中心,自我陶醉表面为人和善,看似擅长维护人际关系,实际上只是利用根本不在乎别人,喜欢冷暴力、精神操控和道德绑架,也被称为空心人或精神吸血鬼遇到NPD
9、小作坊下料就是猛
这个梗来自于小ai视频爆改知名影视剧,脑洞有多大视频就有多疯。当甄嬛开始拿起狙击枪,猴哥开始吃西瓜、中外知名演员剧情混搭吻网友看了直呼“小作坊下料就是猛”。
10、人民理发师
该梗源自抖音博主@发型师晓华,她的日常视频都是在分享她给不同顾客的剪发日常,且不同于行业内那些虚标价格,拿营销话术套路顾客的「托尼老师」,她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听的懂顾客需求,剪出来的效果让每个进店的顾客都能“笑着走出理发店”。凭借着精湛的理发手艺,以及充分考虑顾客需求的服务态度,晓华赢得了广大网友的喜爱,并迅速在抖音爆火出圈,被网友戏称为:人民理发师。
(文字素材均来自网络)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橙色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2365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