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生源水平,师资,校区,科研,产业,师资水平,校友资源六个维度,全面来聊聊大量考生关注的浙江传媒学院。
「生源水平」
多样多才,相互学习
从高考文化课成绩来看,文科理科生至少要达到接近一本线甚至是以上的水平才能考入传媒,所以也不完全是学渣,尤其某些专业开始以一本招生,分数也是水涨船高,从传媒高校的选择来看,浙传是不少中传考生落榜的选择,分数也不会太低。
从艺术生的角度来看,传媒每年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是让人咋舌,尤其是播音专业,他们往往多才多艺,颜值极高,每年各种鲜肉也是备受关注,意外走红也是常有的事情。
当这两者结合起来看,传媒的生源是多样化的,而且在四年的校园学习因为传媒专业特有的关联性会有很多交互,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补;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相互看不惯的情形和割裂。整体来看,传媒学院的艺术氛围是浓厚的,实践机会是多样的。
此外自从浙江传媒学院开始招研究生,录取分数年年只涨不落,而且传媒相关录取分数线甚至会超过本省985高校,双导师制度和多样化的培养方案会让研究生有先吃螃蟹的体验。
传媒学院的专业关联度非常高,校友之间合作的机会非常多,不同背景的同学合作可以做出很多惊喜。笔者本科时候参加过一些比赛,经常跨学院合作,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收获的不仅仅是友谊。
「校区」
各有风景
从校区来讲,下沙和桐乡两个校区,学校也有不同的规划。
下沙地理位置优越,更加容易获得资源;桐乡校区建成不久,政策逐渐倾斜,但还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积淀。
下沙比较喧闹,桐乡比较宁静。我在传媒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经常是两个校区来回跑,心里会对自己在下沙校区有些庆幸。
但是,当我看到桐乡校区不少同学在这四年的成长,他们更加独立勇敢地面对一些事情,比如和校方去争取更多的利益,对话,沟通等等,自愧不如。
「师资」
充满个性和激情
作为一个语言艺术类学校,传媒的老师非常多元化,性格鲜明,他们为我们在专业和人生上有很多指点。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私下吐槽一些老师的大水逼,我想每个学校都会有这种情况,传媒老师教给我一种对专业的敬畏,这是我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
还有就是传媒的辅导员老师大多数很负责,他们有时候回很唠叨,但等你毕业了,你才会发现,之后再不会有人像亲人一样帮你解决很多问题,尽可能帮你争取一些机会。
当然,这也和你自己的情商有关系,如何和老师相处也是大学里的必修课,别像我当年犯傻,因为烦躁和最关心我的老师顶撞,老师终究是老师可能会原谅你,但是出身社会老板不会原谅你。
此外学校经常有很多传媒圈的校友,名人来做讲座,访谈。而且下沙传媒大楼里有浙江卫视的演播厅,经常有很多明星来录节目。这样独特的资源确实很难得。
大学四年下来,有不少老师让我印象深刻,出于隐私,名字就不提了。他们确实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了我很多指点和鼓励,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非常感谢他们。
「科研」
奋起直追,不可小觑
作为一个艺术学校,学校一定不会像很多强大的理工类学校有庞大的项目资金,但是传媒对科研确实一如既往的重视。
而且随着学校十三五规划的推进,近年来传媒逐步要申硕士升格大学,学校定位于应用型大学,为传媒相关专业确实输送了比较接地气的人才,你可以问问各大卫视,都有很多浙传学子的身影,尤其是浙江卫视,浙江传媒也因此背靠大树好乘凉。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相比很多北方的大学,传媒学院作为一个地方性大学难得的是有很多对外交流的机会,港澳台,美英澳,而且随着传媒学院实力的逐步提升,出国出境交流的学校逼格和含金量也在逐步(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当然这个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除了你自身的实力之外,真得需要些人品来爆发。学弟学妹们要是有交换的计划,得提前做好准备。
「产业基地」
合作共建
随着今年传媒在桐乡建立华策电影学院以及与浙江广电集团共建新闻学院,学校通过不同的合作为传媒人提供就业和实践的机会。
我读书的时候,尤其是浙江卫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包括录制节目,实习什么的,大概是因为里面有超级多传媒的学长姐吧,而且浙江卫视每年来传媒有单独的招聘会,对广电感兴趣的学弟妹不能错过啊。
「校友资源」
前行中的惊喜
传媒学子的凝聚力很强,尤其是毕业之后,他们经常联络,而且形成一些业务上的互帮互助。
比如今年校长出席了在北京浙传校友聚会,校方对这块本身很重视。
我自己的例子是,今年在戛纳广告节意外遇到了传媒的学长,而且他在公共健康的竞赛单元有入围提名,在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当然,我在这四年里也看到一些不足,我在此也罗列一下:
大一大二的早自习制度,成了我们养成早起的习惯,也是学校专科化管理的缩影。很多同学早自习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应付一个点名,然后又开始一睡一上午,学校的出发点和学生习惯背道而驰,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传媒学子的浮躁。
很多时候,传媒的同学喜欢急于表现自己,并没有沉下心来做一些事情,大概是太能“整景”过犹不及吧,这个学校的同学整体上感觉不会太低调,戒骄戒躁。
学校的校歌传媒先锋也是想吐一下槽,真的很烂。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充斥着一些官僚主义和急功近利,当然这也不是传媒大学一个问题。
说了这么多,身为一个双非的地方性专业类应用型大学,传媒确实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它真的是一个不小的舞台,等你来演一场华丽的青春。
有一种青春,叫浙传,各位加油!
浙广是一条河,水多深,自己游一游就知道了。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橙色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2365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