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讲述一下我的艺考复读经历。
第一年中戏影编拿证,400分就能报。
而我考语文的时候没带表,一直看着旁边的人的卷子翻到哪里判断时间。
而那个人最后根本没写作文。
我时间判断错误,作文没写完。
高考成绩差了几分,于是复读。
信心满满的考中戏影编,一试老师认出我来,问我去年怎么没报。
慌神,中戏编导初试被刷,倍受打击。
被中戏全部专业刷干净之后。
继续考北电电影导演,剪辑导演和北电的摄影系A,三个专业都到了最后一试。
北电摄A,我在考试当天早上。帮我去看三试榜的人痛哭流涕的和我认错,告诉我其实我过了,但是她没过。
所以她骗我,我也没过。
顾不得愤怒,毫无准备急忙跑到北电。
已经错过考试时间,老师通融再给一次机会。
准备不充分,脑子不清楚,磕磕巴巴渡过了三试。
最后并没有被录取。
次年高考结束的暑假,有个艺考生给了八千块钱,让我去大连带他十天。
他说给了我八千,连伙食费都没有了。
于是我和他十天里在一个偏僻的小房子里,每天学习拉片,改散文故事。
拿着他给的八千,带他在大连郊区大吃大喝。
他或许并不是我认识的艺考生里 最有天赋的一个,但他绝对是最勤奋和踏实的一个。
给他布置的任务,他完成的出奇的快。他的艺考准备是真的挺糟糕的,写的散文,准备的故事,都是大路货。但是他在从糟糕到让人吃惊的进步,只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就能完成一个蜕变。
他考前很紧张,因为他的文化课也并不是很好,如果拿不到前几。就没办法被北电录取了。所以一直处在很焦虑的状态。艺考前他还来南京找过我一趟,住着学校附近几十块钱一天的房子。这个时候,我觉得他其实准备的都差不多了,就是他普通话说得磕磕巴巴的,口音特别重。我那时候还挺担心,考试的时候老师能不能听懂他在说什么。
他消沉了挺长一段时间。
在北京的时候,我找了考了北电导演第一的朋友劝导一下他。
但是他还是过分紧张。
其实那时候,他准备的都很好了。
我让他准备的一个研究讨论方向,他准备了伊朗电影方向。
他准备的很充分。
散文,故事都准备了好几篇。并不是特别特别好,但是绝对是能过的了。
但是他还是不自信,每天都要给我打很长的电话。我不在北京,也只能找了一些考的好的朋友给他讲讲经验。
毕竟他是我带的第一个学生,我也怀着巨大的未知忐忑着。
万一他考的不好的话,我也挺打脸的。
时间回到,我第一年高考结束的那天。
那天,大家考完之后冲回宿舍区。
并没有想象中热闹,大家都很平静。收拾东西准备新的生活。
我在小卖部遇到班主任,他在当初知道我要报名参加北电中戏的艺考的时候。
极力反对,让我认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每年多少人考,又能录多少人。
如果我北电艺考能通过,他拿五十万甩在我脸上。
高中三年,我其貌不扬。遇到老师这样的质疑,我也没什么底气去反驳。但是还是坚定的要去北京参加艺考。
就这样,我成为建校以来。那所郊区学校里第一个参加影视戏剧艺考的人。
考完之后,家里并不支持再参加一年艺考。
毕竟我第一年艺考成绩也不算很好,我努力得吹嘘着我中戏影编的证也是有含金量的。他们也没有回心转意。
事谈不拢。
我自己去了厦门打工寻找出路。
另外也是想和女朋友呆一起。
女朋友是艺考的时候认识的,江苏姑娘。脸圆,微胖,挺可爱的。
她考了国戏那年一个专业的第一,文化分也超了很多分。
但是她那时候谈恋爱谈昏头了,决定陪我复读。
两个人一起在厦门打工,我在厦门的街上,顶着40度的天气发姜母鸭的传单,五块钱一个小时。
卖土鸡蛋,两块钱一个,一个给几毛钱的分成,我记不清了。我干的都是零活,因为当年可以现结钱,我可以拿着钱买饭吃。
她在厦门中山路一家叫做衣秀的店当服装导购,那家店衣服奇丑,其他的店员也是村里来的姑娘,奇土。
她买了一个KFC的六元早餐,被同事念叨太奢侈念叨了一天。她的工资会比较高,但是要熬到月底才能拿到钱。
那是人生中特别特别艰难的一段日子。因为执意复读,我们俩生活失去的父母的经济援助。
穷,非常非常穷。
我哥也在厦门,偶尔会请我们吃一顿饭。
我暗自在心里诽谤,天啊,请我吃饭的钱。直接给我,我们两个人能吃好多天了。(真是对不起哥哥)
她的各种朋友,在她爸爸的动员下,通过微博等等的手段找到我,让我劝她回去报志愿。请我不要再耽误她了。
她爸愤怒异常,她从四岁开始就是她爸一个人带大的。她妈妈选择科研之路,抛弃他们之后,她爸带着她出国去了澳洲。在外国一边累死累活的当厨子,一边还要照顾一个小小女孩。
我真心挺敬佩她爸爸的,不是因为她爸现在事业成功,而是她爸爸在事业成功的同时。自己当爹又当妈抚养一个小女孩,居然还能把小女孩养大成一个心理阳光,乐观向上,一看就是幸福家庭长大的那种孩子。
结果小女孩长大就这样和一个不知道来路的混小子跑了。
他真是怒火攻心,那年暑假。对我们来说很艰难,对他而言,估计更加艰难。
他的老主顾杨卫泽从无锡调任南京,他在单位的派系斗争中失势了。自己家庭又遇到这种事情,他对女儿彻底灰心。
辞去了稳定丰厚的工作,40岁事业重新开始。
厦门对于你们是什么,鼓浪屿,中山路还是厦大白城的沙滩?
厦门对于我是斯利美芒果冰。
斯利美前些年还没像今天这样扩张到全国各地。
它在厦门只有两家分店,一家街边的新店顾客云集。
一家巷子内的老店,老主顾才会找到这里。
斯利美的芒果冰分量超级足,纯牛奶打得冰加厚厚一大片芒果。
在那个厦门气温直逼四十度的天气里。
冰冰凉的芒果冰真是心头好。
我发了一天姜母鸭的传单。
拿着工资,从火车站,金榜公园,走到文灶。
一天的钱只够买一份芒果冰。
我坐BRT回家,我和她住在哥哥家。
哥哥刚好带了客人回家。
我给她买的芒果冰被她让给了哥哥。
哥哥和客人们每人尝了一小口。
然后斯利美的芒果冰就放在桌子上,一点点,一点点化掉了。
她没吃到芒果冰,我高温走了一天路,有些中暑躺在沙发上,觉得挺难过的。
因为她没有吃到,我也没有。
那时候,我其实还在帮美图秀秀写软文。
对就是那个现在红了的美图秀秀。
那时候它就是厦门一家小公司。
乱七八糟的做着推广。
这个活是我哥帮我拉倒的。
但是我干的并不好吧,我写的文一直被毙掉,编辑觉得我写的尺度太大。
搞笑的是,那些梗,几年之后在网上又通过微博等的炒作把美图炒火了。
哥哥把我叫到楼下,责骂我为什么不好好干活,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我就默默听着,我觉得真丢人,特别丢人。
我转过身去,哥哥觉得不对劲,看我的时候。
我哭得稀里哗啦,从小学四五年级之后就没在别人面前哭过了,真丢人。
哥哥借了我五百块钱。
我打的去斯利美买芒果冰。
可是斯利美已经关门了。
说的好沉重,写点轻松的。
几年之后,艺考结束,一切日子回到风轻云淡的时候。
我接了个剪片子的小活,赚了两千五。
带着她去厦门玩几天。
我们去了中山路,她那时候打工的店已经倒闭了。
她遗憾的跟我提起,那时候她在店里干的其实挺好的。
业绩一直是第一,干了一个月之后就升级储备干部带一个团队了。
我说,当然了,你英语那么好,又会说话,那条街也就你一个人能吹牛逼把那么烂的衣服卖给老外了。
北电导演系到了最后一试了。
田壮壮徐浩峰等等就坐在你对面问你话。
流程就不讲了,贴吧里应该有人写过了。
最后的重头戏,是你们要用一个小时排出一个小品,然后站在北电舞台上表演给老师看。
我那场考试的状态一直很焦虑,因为这个是我最后的一个机会了。
我很积极的出主意,尝试排练之后,被老师毙了。
有些慌神了,但是快速沉下来,根据老师意见排了一个新的。
小品故事是一个班级的小风波。
我的队友有人艺院长的女儿,有早就有作品的签约青年导演。(话说他现在混得真挺好,一步之遥都上了)
我扮演的是一个跟我平时形象完全不相符的坏学生。
自己没抽过烟,和别人借了一根烟放耳朵上。
在台上,我词特别特别少。
我自己想办法用动作去塑造人物。
口袋里的零食,在舞台上分给旁边演坏学生的队友们。
台上的剧情吵起来,我一个人默默在撕着纸。
我在不抢戏的情况下,默默塑造好了我这个角色。
那个小品是那年最出色的小品了。
同组的其他人基本都拿到了合格证。
我拿到了剪辑导演第二。
艺考这件事,其实意外因素挺大的。
北电导演系那一年的一试。
考的特别正儿八经,就是课本知识。
我觉得特别无聊,所以连一道最简单的算术题都没动手去算。
随便蒙了一个。
最近有朋友在北电招生办勤工俭学的时候,看到了当年的成绩。
我一试文常只有46分,堪堪及格.......
所以我当年其实有可能一试就被刷了。
挂在文常.......
根本没有后面表现的机会。
对于摄影这块,我也是很醉。
我是考过北电的摄影系。
可是谁都知道北电的摄影系什么都考,就是不考摄影!
我在北京艺考班学习的时候,
我摄影课都在干嘛?
我都在睡觉啊!!!
考南广的摄影的时候,老师问我景深是什么。
我记得我在认识电影里看到过。
我就说了,其实我那时候说反了,但是我还是过了.......
于是我坚定认为,我校摄影系。
只要不骂老师,都能过。
南广开学。
我背着高中时候上课的书包,穿着拖鞋。
连箱子都没带就去报道了。
我想,带那么多东西干嘛。
说不定去几天就退学回家了。
吊儿郎当的翘了军训,
吊儿郎当翘了好多课。
成绩在吊儿郎当的南广摄影系也是吊车尾。
那时候,我一个月能去三次北京。
去了之后就住在北电导演系男生宿舍。
宿舍里每个人都在劝我退学吧~退学吧~
当我还在南广摄影学院当一名吊车尾的时候。
我大连的学生带着一身的焦虑来找我了。
越到考试,他越觉得自己没准备好。
我那时候帮他从图书馆借了几本书,让他看着。
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好教的了。
他实在太自觉了,我让他写一篇故事他能写三篇。
我给他指个方向,他自己能很自觉地去扩展。
他早就把能准备的都准备了。
我实在也想不到他还能怎么着了。
就劝他把心安着吧。
能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其他就看命了。
但是他那时候还是万般焦虑。
觉得自己会考砸,想的特别多。
我觉得我那时候主要都在安抚紧张的神经上了。
能教他的,在大连十天都讲完了。
他艺考的时候,我还是特别提心吊胆的。
生怕会出事。
果不其然还是出事了。
我那时候帮他准备最充分的是北电的导演系。
模拟过无数次了。
他也顺顺利利的进了四试。
但是他四试考完。
特别消沉的对我说,我四试完蛋了。
我问,为什么。
我四试的时候,一句话都没说,学姐表格上也写了我一句话没说。
你为什么一句话不说啊。
我心情不好。
很多人在艺考的时候遇到爱情。
我也是。
我带的第一个学生也是。
如果那算爱情的话。
涉及当事人,我就不说太多细节了。
反正就是傻汉子痴情劲上来了。
为了一个其实也不算在一起的女孩心情抑郁。
自己自毁前程,考试的时候一句话也没说。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能补救。
我问他,接下来还剩下什么。
他说,我摄影系也到最后了。
于是把快忘记的摄影系提溜出来,
重新讨论安排一段和导演系风格不同的说辞,
准备摄影系的考试。
之前说过,他文化课一般。
那一年摄影系画线,前八按专业排,后面的拼文化。
他幸运踩线,摄影系第七。
复读一年,你能够做的准备有哪些?
重视文化课已经有很多人讲过了,不再重复。
讲讲专业课的准备。
如果你是想要考电影学院导演系,
请问自己,你最喜欢的导演是谁。
最喜欢他的那部作品。
为什么。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我第一年考的时候并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
在第二年的时候从这个角度去切入来进行专业课的学习。
第一步,你先把那个导演的所有作品的片单弄到手。
从处女作到最后一部。
统统看完。
看完之后大概心里有个评价与轮廓。
第二步,去找那些讲这个导演的书与论文。
书的话,这些书里提及的和这个导演密切合作过的人员。
请牢记名字,从摄影,灯光,美工,编剧,副导演等等。
可以关注一下这些人现在处于什么位置了。
一个好的导演,自己就算去世之后。
留下来的福泽也会庇护自己曾经团队里的各色人等。
这个如同杨德昌对于魏德圣。
魏德圣不一定继承了杨德昌拍电影的观点与手艺。
但是魏德圣明显有着杨德昌拍电影的那股精神。
论文请上知网搜,知网账号去淘宝买。
论文的作用在于让你知道,
各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们,
在学界对于他的研究进行到哪一步了。
都有着哪些观点。
然后你要试图在这个基础上去找出一个,
他们都还没关注到的观点。
这个是关于研究方向的一点启发。
剩下的两大块,散文故事。
就是熟能生巧了。
其实我导演系散文考试,
拿了巨高无比的分数的那篇散文。
就是我第一年考试的时候,
匆匆忙忙在中戏影编的考场上写出来的那篇散文。
然后我花了一年时间去修改。
从构架的安排,人物的塑造,节奏的把握。
一年时间够你修改出一篇你能达到最高水平的文章了。
而故事也是这样,要求不同。
方法总是差不多的。
对于故事,要把握的不单单是像戏文专业的通过文本去叙事。
灯光,颜色,场景,各种场面调度的东西都是能够参与叙事。
让你作为一个好的讲故事的人去讲好故事的工具。
作为高中生,并不要求这方面你能够精通,
但是你要表现出你有这个意识。
这个对于导演系的考试,非常重要。
好吧,这里交代一下。
我大一上学期堕落了半年之后,
觉得既然来了,还是要好好奋斗的。
我转系从摄影转到了导演。
这一步棋,其实也有争议。
因为作为一个摄影的学酥,
我在的是钱途比较光明的摄影学院照明方向。
导师是雷兆云。
所以作为灯光师毕业,起薪的话,在八千以上是科班灯光师平均水准。
而就业,毕业起薪。
这些特别俗的东西,决定了你毕业之后能不能在行业之内活下去。
活下去就是特别重要的事情,能不能在行业内活下去。
对于一个有志从事相关专业的青年来说,
比你在高考的时候考到了哪个学校重要的多得多。
我从摄影转了导演,
并不是一个理性经济人的行为。
可是我觉得生活里,没有人聊天吹比谈电影。
实在太无聊了,
在方山脚下我还要熬四年呢。
而导演班的人更有趣可爱一些。
导演那边的领导,发现北电导演第二掉方山脚下来了。
也挺高兴的,没怎么难为我就让我转了专业。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
想要以后在业内能立足。
还是需要一定资本。
转导演系之后,我开始做剪辑。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普通学校和重点艺校之间的平台差距的问题。
作为一个较差的平台,在接活和拿到的钱,各方面都会少很多。
但是这个时候要放平心态,
北电的朋友给的活,钱给的少要做,不给钱也要做。
现在网速这么快,你从北京拿到素材然后在别的地方外包其实是完全可以的。
这个时候,普通学校最大的优势出现了。
一个是人力资源丰富,北电一年最多招五百人,而南广有一万本科生。
而其实大部分大学生干的活,技术含量也不高。
普通学校的学生也不至于不胜任。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橙色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2365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