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编导只要文笔好就够啦!”都1202年了,还有人这么认为?
图片分析、剧照联想、口头图片故事联想......这些都要会!
电影海报是电影的灵魂窗口,今天就从电影设计主题、识别度、创意、色彩、构图角度,康康如何联想和分析。
应试分析方法在手,编导学习事半功倍!
应试I技巧
编导考试当中会碰到的图片分析、剧照联想等题目,这一类题目在笔试当中基本是图片故事的形式,以摄制专业考到的较多;在面试当中基本是口头的图片故事联想及剧照分析,作为应试的一种形式里面的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大家也是要掌握的。
编导面试当中老师为了考察学生的故事编创能力,有的时候会选择用剧照或海报的形式,让考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道具、场景、人物、情绪等)进行联想创作,这样的的题目开放度比较大,只要不偏离明显的主题,同学们都可以在画面内进行发挥。
剧照联想
如今海报的功能不单单是剧院门口的宣传页面,优秀的海报至少得有这几个特点。
一是具备叙事的功能,电影海报的片名设计不仅要于电影文本的风格一致,还要对电影内容起到揭示作用,在这一方面不管是剧照联想还是图片分析,同学们在看一张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先掌握图片中的核心情感力量,把握住情感方向才能保证我们的联想和分析不至于跑题;
二是要有细节,即“画龙点睛”,优秀的影像细节处理就是设计中的“点睛之笔”,这时我们的关注点要落在图片内的人物关系的处理细节,隐藏道具方面,矛盾事件从人物关系着手,道具作为点睛之笔串联事件;电影海报的设计还能体现出创作人员的隐喻表达,能帮助我们快速的定位主题思想。
上面这张图片是来自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导演王小帅,2001)剧照图片。
通过这样一张图片我们如何去联想故事?
首先在考试当中如果拿到电影剧照,不要去想自己是否看过这部电影,作为故事编讲都是全新的开始,只要你的故事是建立在合理之上。
通过一张图片我们先要判断它的年代感,这样的推断是建立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之上,基本上有过观影积累的同学都不会出错。
接着从空间环境设定一个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确立好故事的时空背景之后,就要通过图片中的人物来构思自己的人物小传及人物关系。
像这张图片中比较鲜明就是人物的年龄相仿,从年龄入手把握人物身份、阅历,但是穿着方面却有非常大的反差,这给我们的人物关系设计做了留白。
最后通过道具——两人之间的自行车串联起人物的关系。这样就较为全面的完成了图片故事编创。
除了一些电影故事的截图之外,生活当中的社会新闻类的图片也会成为考场图片故事的素材来源,同学们可以课下多留意新闻类摄影。
图片评析
除了内容之外,海报设计更是设计师奇思妙想的灵感创意,在考试当中除了联想之外还会有图片评析,一般来说评析角度主要包含了主题、识别度、创意、色彩、构图等几个美学方面。
这样的评析要求同学能言简意赅的表述出海报设计的核心创意,它是非常考察同学的观察力及审美感受能力。
平时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海报设计细节,通过多看多想,同学们的审美感受能力一定能取得非常大的进步。
好的海报必须能概括电影的核心故事及主题。
各大榜单的第一名《肖申克的救赎》,
超越地域和时间的经典的文化符号,
洗礼与圣光充满了救赎的意味。
《辛德勒的名单》
没有电影故事里的主角人物,强者拯救弱者,
面对浩劫强者的人性没有泯灭。
《圣殇》(2014年,金基德)
人物造型模仿了米开朗基罗的宗教主题雕塑,
人物关系及宗教救赎主题不言而喻。
(日本正式版)
《活着》(张艺谋,1994)少了那个活下去的人。
海报作为重要的宣传手段一定要在有所区别,尽可能的加深观众的印象。
《情书》(1995年,岩井俊二)
《普罗米修斯》(2012年,雷德利·斯科特)
巨大的雕像仿佛神迹,带给人无与伦比的视觉压迫。
全家福就是最好的票房召集令。
《楚门的世界》一格格的电视窗口,是娱乐至死的现代寓言。
(正式版)
(CC收藏版)
(德国版)
《七武士》(黑泽明,1954年)
《黄金时代》(2014年,许鞍华)
来自中国著名设计师黄海的作品。
从视觉上直观的判断电影的情感类型。
《副总统》(2018年)
简单的三色按暗示着政治的波谲云诡。
《现代启示录》(科波拉,1979年)血与火。
《燃烧》(2018年,李沧东)
美国版海报,整体的淡蓝色调,悲伤就如清晨的薄雾无法挥散。
(美国版)《黑客帝国》(沃卓斯基姐妹,1999)经典的绿色码流,在千禧年,我们终于实现了网络化。
在美感之外,还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
《寄生虫》(2019年,奉俊昊)
《小丑》(2019年,托德·菲利普斯)
《爱尔兰人》(2019年,马丁·斯科塞斯)
通过构图暗示人物关系。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橙色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2365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