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新高考赋分制的优劣利弊、来龙去脉,这篇文章帮你彻底弄透!

作者: 艺小队     发布时间:2020-10-07     阅读数:1890


此前,我们曾谈到2021年高考全国有14个省份采用新高考模式,余下17个省份仍采用传统的“3+综合”模式,但到2022年全国各省基本上均会采用新高考模式。

新高考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再分文理科,伴随而来的就是高考赋分制。

为啥要用赋分制,赋分制对哪类学生有利……这都是考生及家长关心但很多都没弄明白的问题。

为此,我们专门就高考赋分制这个问题,它的来龙去脉、利弊等等,用这篇文章让大家彻底弄明白。

不分文理的新高考就像“自由恋爱”

在分文理的传统高考模式下,语数外必考,文科另考历史、政治、地理,理科另考物理、化学、生物。考生只有在文理科中选择,没有第三条路。

这就有点像古代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显然,这对考生而言是不能完全发挥学科优势的。

比如考生历史、政治、地理算中等成绩,化学、生物都特好,但物理特差。这种情况下,不管选文科还是理科,都不能发挥出该生的最大优势,不利于以兴趣为引导的发展规律。

但只有文理科可选的情况下,考生只能“考哪门,学哪门”。

但男女有别,兴趣各异。每个人对哪些科目感兴趣是有天然差异的,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吧,但高考又必须考,这让考生无比痛苦,极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浪费了教育资源还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成果。

于是,分文理的传统高考模式改革就势在必行,目标直指高考不再分文理,这就是新高考。不分文理科的新高考就像“自由恋爱”,准确地说应该是“半自由恋爱”,除了语数外必考外,其他3个考试科目由考生余下的6科“物化生政史地”选3科(浙江是7选3,另外一科是技术)。

高考不分文的优势非常明显:

一是极大地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优势;

二是高考改革推动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们从小全面发展;

三是以兴趣为引导,利于人才的成长培养,也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促进教育公平等等
不同科目不同难易没可比性,咋整?

确定不分文理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后,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各地确定新高考改革落地时间表及具体改革方案。其中:

上海、浙江在2014年率先启动高考改革试点,2017年落地新高考,实行3+3模式;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个省份在2017年启动改革,2020年落地新高考,实行3+3模式;

河北、江西、四川、黑龙江、辽宁、贵州、西藏、江苏、吉林、重庆、山西、青海、湖南、广东、湖北和福建等16个省份,在2018年启动改革,2021年落地新高考执行;

广西、甘肃、宁夏3个省份,在2019年启动改革,2022年落地新高考。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是各地新高考改革的大致时间。由于改革是试点摸索的过程,有多个省份有延迟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现象。因此具体改革、落地时间以官方公布的为准。

虽然新高考改革的时间各地并不一致,但不再分文理是不变的。

于是问题就来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各科学习的内容、考题的难易程度完全不一样啊,不分文理凭成绩拉通了来录取,这完全没可比性啊!

政治、历史、地理对更多学生而言,学起来相对更简单一些,而物理、化学、生物学对更多人而言,学起来真的难。

传统高考模式下,大家都学的都一样的科目,用成绩比高低无话可说。如今不分文理了,这样的学科差异、考题难易差异下,成绩没可比性了,就失去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怎么解决呢?就在这种情况下,高考赋分制应运而生。

新高考赋分制看起来是很公平的

新高考的赋分制就是为了缩小学科难度不同、试题难易不同造成的分数差异的,那么怎么实现的呢?

赋分制的核心点,就是按考生的原始成绩在选择同一考试科目的总人数中的排名给分的,也就是不管选择某一科目的考生有多少,也不管你的成绩到底考了多少分,你的成绩在选这一科的所有考生中的位次是确定的,这就显得公平的。

下图是新高考赋分制的具体细则,总共分为ABCDE5个大的等级21位小的等级,按考生成绩在所选同一科目考生总人数中的位次赋分。

比如你的物理成绩不管考了多少分,只要你的成绩在所有选考了物理的考生中排名前1%,那么你的物理成绩在赋分后就是100分,哪怕你的物理原始成绩只考了40分还是其他任何分数。

其他选考科目的成绩,同样按这一规则给予赋分。

也就是说,选考科目的成绩在账分后只有100、97、94、91、88、85、82、79、76、73、70、67、64、61、58、55、52、49、46、43、40这21个等级分数,每个等级的分数相差3分,没有其他分数的可能。


看明白没?赋分制就是根据考生每个科目的原始成绩在选同科目的考生总人数中进行排名,按照不同的位次区间赋予相应等级的分数。

这是不是很科学?看起来好像是很科学的。

赋分制弊端凸显对这类考生很不利

任何措施都有利有弊,新高考的赋分制同样如此。

其弊端的出现,就在于选择同一考试科目的人数多少。因为选考科目是“自由恋爱”,选择得分相对容易的“白富美”、“高富帅”科目的人数就多,反之,选择“土肥圆”、“矮矬穷”科目的人数就少。

用“白富美”、“高富帅”、“土肥圆”、“矮矬穷”来形容这些科目貌似并不恰当,但道理是一样的。

比如对更多的人而言,政治、历史、地理学起来轻松些,得分更容易,物理、化学、生物学起来就难一些,不容易得分。

在趋利避害的本能选择下,选择物理、化学的考生就会更少。从最先试点新高考的浙江、上海等地的实践来看就是如此。

特别是浙江,2016年,分文理的传统高考模式下选择理科综合的学生占到63%。

2017年实行不分文理的新高考之后,全省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的人数仅有8.9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5.58%。

也就是说新高考模式下,选考物理的考生几乎减少了一半。

然而绝大多数高校的招生专业却要求选考物理,这边选考物理的考生人数却锐减,竞争大大减少,从而出现了2020年选考了物理的考生279分上本科,没选物理的考生520分上专科的“奇葩”现象。

为什么大家弃选物理呢?

原因就在于物理这一科学起来确实难,但对物理真正感兴趣的考生来说,得高分又特容易。在赋分制的情况下,物理成绩一般的考生跟这些物理学霸比起来就太吃亏了。

哪怕你物理考了80分,但在赋分制下,你这80分的成绩在所有物理考生中排名99%,赋分后就只有43分。

而那些物理学霸们考了90分,也就是比你多了10分,但成绩排名在2%-3%,赋分后就是97分。足足比你的43分多了54分!这差距,是不是太让人无语了?

要知道,在高考中成绩高出1分,位次就能上升数百名,更不用说54分之多,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啊!

从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在选同一科目的人数不多、学霸云集的情况下,成绩位次靠后的考生最吃亏,不管你的原始考分有多高。

如果选考同一科的考生足够多,分数位次分布就更合理,赋分后差距就没这么明显。

考生这样做可避免入“坑”

如何避免新高考选科目的弊端,这自然是所有考生关心的话题。

实行3+3模式的浙江、上海等地,就采用了划定每科选考的最低人数。

比如浙江,就出台了每个学科考试人数的保障机制:每个学科选考人数划定6.5万人为最低人数,选考人数不足6.5万人时按6.5万计算考试人数。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由于选考人数过少给高分考生带来的伤害。

在浙江、上海之后实施新高考的省份,看到这样的弊端后有的便延迟实施新高考改革,有的省份就实行3+1+2的模式,“1”就是在物理或历史中选择,按原始分而不是赋分后的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

3+1+2模式相对于3+3模式,对选考物理的考生人数就更容易把控,不至于出现选考物理人数极少的情况。

除了官方的政策调整外,避免选科入“坑”的最好办法,其实是考生学好物理。

毕竟学好并选考了物理,也就意味着填报高考志愿时能报各高校90%以的专业。毕业后,理工类的就业选择范围、薪酬等等也比选历史这一科要好得多。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