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传
⬤
北师
⬤
中戏
⬤
北电02
吃心妄想的美食少女
“2020北小传经验贴”
经验贴本帖→
《一切美好的开始》
文 | 陈艺尹
01
Part1.在北传培训前
02
Part2.在北传培训期间
培训是非常有趣非常充实的!认真听课做笔记的重要性相信会有师哥师姐和大家讲,我就不再重复了。大家一定记得认真写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仅是锻炼自己,而且能让老师更加了解你,帮你推荐适合的专业方向,同时给出指导。
我和室友张婧怡师姐在集训的时候,经常晚上九点多上完课、吃个夜宵,她写到晚上十二点一点,我第二天五六点爬起来写。最后她去了中传电编,我去了中戏,可见听老师话是非常有用的!
笔记也非常重要!艺考周期长达半年一年,我以为自己记得的东西其实遗忘非常快,笔记就是很好的回忆工具啦。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曾哥张姐、辰辰、诺思、何老师、紫鸥、孙老师还有严师俞某(日趋温柔了!)等等老师都非常博学又亲切!或许你们还会见到师哥师姐,比如可爱的乐乐师姐~ 从老师的课和师哥师姐口中可以发现各个学校的风格和喜欢的性格,大家也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最向往的学校和专业。其他的叮嘱就留给别的师哥师姐啦。希望大家在北传学得愉快。
这部分总结:
1、好好听课、好好记笔记、好好写作业
2、根据上课感受调整志愿
03
Part3.在自己的城市的省考准备
省考是“半自助”模式,北传会有直播网课帮助大家处理节目策划、影评等等难题。而文化常识等全国不统一的部分就需要自己再准备些。
虽然位于上海、似乎坐拥上戏,但我去考察的知名编导类机构似乎远都不如北传专业。两相对比,不甘停学浪费时间,最终选择自学这部分内容。
高三上我因为常考年级第一,申请到了语文课的免修,就利用了这部分时间学习。大约两周每天一小时左右,我自行上网找到了上海编导统考往年的真题和今年的考纲,通过百度、B站、知乎等整理了所有知识点,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是一份底气,也是父母放心我到北京上学的通行证。虽然大家可能当时心高气傲、非名校不考,认为统考过了就行,但因为后续校考、高考有一定不确定性,有一份保证总归是更好的。
这部分的总结:
1、省考不是很难,北传会提供指导,不必须找本地机构,机构不专业可能会浪费学习文化课的时间;
2、认真准备不要大意,如果校考不顺利还能凭借统考去往综合类大学。
04
Part4.正式艺考
今年许多艺考改为线上,我的经历大家或许不会复制。有些相通的,下面就分条陈述啦。
01
多给自己一点机会:把能报上的志愿报满
不要因为心疼报名费不肯报,复读的钱更贵!(一开口就是老财迷了)今年疫情部分专业取消艺考,看到有好不容易复读的同学只报了最喜欢的专业,结果全部取消了。
02
仔细阅读当年的招生简章
把考试内容和项目过一遍。故事、场面描写和散文这些非常需要请教老师。五花八门的面试曾哥会帮助大家,但小组发言、即兴演讲等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当时我和婧怡就用中传管理专业的即兴演讲天天互相伤害,呜。)
03
好好听课、好好复习笔记、好好做文常
见小标题
04
放平心态、展示自己
我的经验主要集中在前几个板块,部分是疫情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临时抱佛脚是不适用于艺考的。真正考试期间焦头烂额,最优解是把自己手中的牌打好、不要想太多(因为想了也没用哈)。即便这辈子只看过一本书,如果能把老师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讲到自己的生活和观点,很可能也是会被认可的。
05
提前准备作品集
作品集不仅是面试时的呈现,也给我们一个梳理自己经历的机会。我的建议是早一些准备作品集的内容,通过整理挖掘自己的N个一,也找到面试的谈资。
我的作品集是疫情期间埋在家三天做完的,除了文章、实践经历、奖状还有一些生活化的内容。虽然是线上考试,但也通过作品集快捷、完整地展示了自己,这是艺考中非常好用的“工具”。
05
Part5.写不完的最后
比较专业的,就等集训时老师娓娓道来吧。下面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因为是线上视频艺考,缺乏现场对线,很没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受。但对于很多优秀的同学,艺考本来就是一个人过独木桥——所幸有贵人相伴,虽然跌跌撞撞,但放眼望去还是比较顺利。
和大家强调的一点是:保重身体。艺考初期考察省内某机构的时候,有老师建议我瘦到九十斤。瘦美当然好,但去年暑假集训时我因此不肯好好吃饭,抵抗力下降患上肺炎,连续四五天发烧到将近四十度。感谢当时北传的各位老师们每个晚上都在民航医院陪伴我、帮我挂号办手续、挂盐水,还带给我小零食和日用品。由于回上海治病缺的课,曾哥也安排帮我全部补上了!集训中除了感冒,还会有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相信在北传的大家庭中都可以圆满解决。
最后回归正题,有几点是贯穿艺考始终的:好好学文化课、听老师的话、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艺考和北传像是一股劲,让我用高三上半学期从原来的年级中游一路窜到复交线,而后期拿到中传戏剧影视文学绿色通道的动摇和迷茫,居然又险些让我没学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自信、自卑、自傲等等千般滋味,最终发现名校不像想象中那么远,也努力朝超我更进了一步。
填高考志愿之前,回忆自己和北传的老师同学走过的这段路。与良师、挚友同行,在北传不仅学到艺术,还学了文学、哲学、交流表达等等,在太阳底下行走,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后悔的快乐时光。也是北传的课让我一个医生家庭的孩子充满斗志,在高三朝并不熟悉的艺术传媒理想努力。
知道你不甘平庸,不甘走平坦的康庄。
不如以梦为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最后!我在自己的公众号“嗜异域”有一段描绘疫情下艺考经历的小条漫,想了解考试心路历程的可以去找找哦。也可以通过微博@你尹Rosie 找到我,询问关于艺考和高考的经验。)
03
“连续十三年取得中传和北师大全国前三”
办学十余载,北传新干线始终坚持【精英教学|小班名校】两大原则,坚持不扩张,用实力说话,连续十三年在中传、北师大等综合名校艺考中取得全国前三名,同时在北电、中戏等专业类名校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①定位精准:北传新干线的教学从始至终坚持定位名校,重点针对北京四大名校(中传/北师/北电/中戏),同时辐射地方名校和省考内容。
②严把教学:坚持小班精英化教学模式。学员通过选拔式入学,每班学员20—25人,额满即止,严格保证教学质量和生源素质(每年编导戏文招收两个班,其他专业仅招收一个班)。
③假期授课:只利用暑假/国庆/寒假三个假期集中授课,不耽误平时文化课学习,用最短的时间创造最好的成绩。
2020年取得中国传媒大学合格证112张(受疫情影响,参加考试80余人),其中难度最大的编导戏文类专业,取得导演全国第3,文编全国第5,电编全国第13;摄制全国第3、7、9,全国前十占据三席;数字媒体艺术(数媒影视、数媒网络、艺术与科技)共取得47张合格证,再创辉煌;音乐录音类专业拿到43张合格证,包括音响导演全国第2,音乐传播全国第2,音乐编辑全国第3,作曲全国第5,实现了新的突破。北京师范大学合格证15张,包含数字媒体艺术全国第3,第5,第14,第17,第23,第23,第27,第30,第30,第35,第42,第46,占全国拿证总人数四分之一,戏文取得全国第21,43,77;南京大学合格证7张,占据江苏省外名额的七分之一,最好成绩全国第8名。同时,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名校艺考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点击浏览【2020年北传新干线教学实名制成绩单】
2019年取得中国传媒大学合格证105张(参加考试100余人),包括数媒(网络方向)全国第1 ,文编全国第2,录音全国第2, 摄制全国第3 ,数娱全国第5 ,数媒(影视方向)全国第7 ,导演全国第13;北京师范大学合格证21张,包含数媒全国第7,第11,戏文全国第14,第19;南京大学合格证7张,占据江苏省外名额的七分之一;北京电影学院合格证42张,包含摄影系全国第3第5,导演系全国第7;中央戏剧学院合格证11张,包含演出制作全国第3,第5,戏剧策划应用全国第11,戏剧创作全国第12;上海戏剧学院戏文全国第2,摄制全国第3,编导全国第4,同时在浙江传媒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名校艺考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8年取得中国传媒大学合格证107张(参加考试100余人),包含戏文全国第1,数媒全国第1,摄制全国第3,录音全国第4,文编全国第8,数娱全国第9,电编全国第11;北京师范大学合格证23张,其中包含数媒全国第1,第3,第4,第5,戏文全国第15;北京电影学院合格证35张,其中包含戏文全国第2,数字电影技术全国第3,第4;中央戏剧学院合格证9张,其中包含影视编导全国10,戏剧创作全国第11,同时在浙江传媒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名校艺考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北传的优势在于,每年坚持严格的入学测试和人数限制,对学生学习能力、文化基础、艺术潜质基础筛选;同时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极强的针对性,也确保了我们仅利用寒暑假上课,在不耽误学生正常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和优异的成绩。
04
联系北传
“教学咨询”
2020北传最新教学成绩发布!
2020-2021北传最新课程
2021名校艺考专业介绍
2020北传师哥师姐最新原创经验贴!
①2020首发! | 高考532到659,一名“疫”考生的自我救赎 | 2020北小传经验贴
②中传导演全国女生第一 | 不会播音的小演员不是好编导 | 经验贴第二弹
③乐团·大提琴·文化课 | 一枚音乐生的成长之路 | 2020经验贴第三弹
④梅溪湖·音乐剧·理科生 | 中传文编全国第五 | 2020经验贴第四弹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橙色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2365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