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好莱坞如何打造“摇钱树”电影

作者: 上海印象艺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0-09-03     阅读数:436


为什么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像了?这跟原创电影越来越少有关,好莱坞主流片厂现在主要拍超级大片有一组数字能帮我们更好地感受这个变化:1994年,好莱坞主流片厂制作的原创电影,在所有电影里的占比超过50%,到2018年,这个数字只有10%左右。

好莱坞原创电影越来越少,是因为题材创作不是好莱坞主流片厂说了算,而是母公司说了算。现在的好莱坞主流片厂“都只是一个更大产业中的一小部分”,从利润上说,它们排在母公司的底层,每年的收益只占到母公司利益总额的10%到15%。好莱坞主流片厂依然是美国电影产业的核心,然而作为大集团的附属机构,他们的收益排在末位,相应的,地位也下降了。

《蝙蝠侠:黑暗骑士》


一部电影的利润最大化,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个环节都能赚到很多钱,比如,全球各个地区都有大量观众去电影院看它,每年都有人买它的衍生品,电影主题曲变成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最好再拍个几部曲,继续重复上面的步骤。

摆在所有好莱坞主流片厂面前的挑战都一样:怎么打造出“摇钱树”电影?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我们就通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来看看,华纳兄弟怎么把超级大片打造成品牌。这个过程可总结成三步:

首先,选择一个粉丝基数大的IP,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喜欢的。1997年,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引起了轰动,当年的销售额就高达1350万英镑,还获得了英国国家书奖最佳童书奖。这个系列小说的每一部都深受青少年群体的欢迎,很符合主流片厂的需求,于是,1999年,华纳兄弟用100万美元买了前四本小说的影视改编权。


其次,在宣传和营销活动上火力全开。2001年11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正好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宣布合并的时候,新巨头给这部电影提供了交叉推广的机会:华纳兄弟制作电影,华纳音乐集团给电影录制原声大碟,《时代》《娱乐周刊》点评了这部影片,它们也在新巨头旗下。美国在线还在互联网上“通过游戏、比赛、试映和预先订票”等方式,给这部电影做线上推广。在这次交叉推广的帮助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一天的票房就达到3100万美元,首周末票房超过9000万美元。


第三步,产品授权。好莱坞每家片厂都有一个消费产品部门,专门负责把电影授权给外部公司,帮忙制造或者营销相关的玩具服装、原声大碟等。有时候,授权商品带来的利润可能比票房收入还高。根据书里提供的数据,《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总收入超过75亿美元,除了电影,还有几百种周边产品贡献了可观的收入,光是电子游戏就赚了15亿美元。《哈利·波特》还和乐高公司合作了系列产品,是乐高旗下销售状况最好的商品。乐高表示,就算《哈利·波特》电影系列已经完结了,还会继续制造新的主题玩具。


《哈利·波特》的成功,让华纳兄弟尝到了甜头。随后,华纳兄弟的时任负责人梅耶和霍恩,就想把这里打造成一座超级大片工厂,把超级大片打造成品牌。《纽约时报》的报道说得更详细:“(华纳兄弟)计划制作更大规模、更频繁推出的特许权电影,并通过电影续集、搭售产品、电影原声、推广网站等多种手段延长创意的保质期,摘取更多利润。”除了《哈利·波特》系列,华纳兄弟还出品了《指环王》《黑客帝国》等系列电影。

《指环王3:王者无敌》


2001年时,华纳兄弟是第一个拥抱超级大片策略的片厂,但到了2009年前后,所有主流片厂都像他们一样。也就是说,好莱坞主流片厂都找到了自己的摇钱树,这些超级大片在观影群体中更有卖相,不仅能收获大量票房,还能通过周边商品等渠道获得超过票房的收益。通过拍续集、推出原声碟、售卖周边产品,好莱坞主流片厂延长了“摇钱树”电影的保质期,让他们历久不衰,持续贡献利润。

在这股超级大片潮流下,中等成本的原创影片,就成了无辜受害者。用福克斯电影公司前高管梅凯尼克的话说,这些原创影片大部分是由人物或者某个生活片段驱动的故事,观众只看电影预告片或宣传海报的话,很难了解电影讲了什么故事。

制作费用和营销费用越来越贵,但观众对原创影片的需求并没有随之增加。面对增加利润的压力,好莱坞主流片厂就把原创影片扔给外来投资者和外部制片方,自己全心全意把宝押在可靠和熟悉的超级大片上,努力完成母公司下达的指令。

参考:【美】蒂诺·巴里奥《新千年的好莱坞》


立即报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