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编导专业词典——纪录片的类型

作者: 上海印象艺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0-08-13     阅读数:618


依照美国学者比尔·尼克尔斯的观点,纪录片可以分为如下六种类型:
一、诗意型纪录片(Poetic Documentary)

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作为伊文思(Joris Ivens)的《雨》(Rain)。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强调叙事,不注重特定时空的营造,不强调连贯剪辑。它着力于节奏的创造,不同空间的并置,目的在于情绪、情调的传达。
二、阐释型纪录片(Expository Documentary)

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这种纪录片宣传意图明确,创造者倚重解说词的力量说服观众接受自己的观点。形式上的典型特征是“上帝之声”(voice-of-God)、证据剪辑、全知视点等。

《雨》
三、观察型纪录片(Observational Documentary)

观察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其技术基础在于便携式摄影机和磁带摄像机的出现。这种纪录片放弃解说,放弃扮演,纪录片导演成了“墙壁上的苍蝇”(fly on the wall)。近年来中国出现很多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如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康健宁的《阴阳》等。这种纪录片长于现实世界的表达,但对于历史题材却难以处理。由于放弃了解说、字幕,影像的表达很容易流于冗长而沉闷。
 
四、参与型纪录片(Participatory Documentary)

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作品是让鲁什(Jean Rouch)和埃德加莫林(Edgar Morin)的《夏日纪事》(Chronicle of Summer)。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掩盖导演的在场,相反刻意强调导演与被拍摄对象的互动。

《夏日纪事》

五、反射型纪录片(Reflexive Documentary)

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代表作是《姓越名南》(Surname Viet Given Name Nam)。这种类型的纪录片的显著特征在于对纪录片呈现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反思。和其他类型纪录片一样,反射型纪录片重视对现实世界的表达,但更为重要的是,导演在片中同时表达对纪录片创作本身的反思。这种影片往往显得更为抽象,难以理解。
六、表述行为型纪录片(Performative)

把真实的事件进行主观的放大,背离现实主义的风格。强调创作者主观的表述。代表作如马龙里格斯(Marlon Roggs)的《舌头不打结》(Tongues Untied)。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往往与先锋电影(avant-garde)很接近。

《舌头不打结》

1922年,导演弗拉哈迪远征北极,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内容是爱斯基摩人的日常生活。片名中的北方,指的是北极的巴芬岛。而纳努克,就是其中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名字。全片讲的就是纳努克在冰原上,和恶劣气候斗争的生活片段。包括怎么用干枯的海苔生火,怎么用鱼叉之类的原始工具猎捕海象,怎么用冰块盖房子。

《北方的纳努克》

它的伟大之处在于:

第一,有着强烈的人人平等的价值观主张。当时正值一战,在美国三K党已经超过了400万人。很多美国人,对有色人种持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而居住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甚至都没资格进入这条人种鄙视链。这时,弗拉哈迪作为一名美国导演,能用平等的方式,呈现爱斯基摩人的生活,这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第二,开创了纪录片这个艺术门类。当时电影刚刚出现没多久,要知道,当时的人对电影的看法,和今天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多数人只是把电影当作一种记录影像的技术,就跟动态照相机差不多,根本没人把它当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一个国家的诞生》


直到1915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人们才发现,电影原来能带来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从那时起,电影才被当成一个单独的艺术门类,被称为继音乐、绘画、舞蹈等等七大艺术门类之后的第八大艺术。从来没人想过,可以用真实的事件为素材,组织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时的英语里甚至都没有纪录片这个词,直到1930年,《北方的纳努克》诞生8年后,英国导演格里尔逊才第一次发明了纪录片这个词。换句话说,《北方的纳努克》确立了纪录片的形式,也定义了它的核心特征,那就是基于真实。



立即报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