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影视表演专业的同学都知道我们考试时会考“声”“台”“形”“表”四方面的内容,在这四方面中台词的比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表演训练中的台词训练是学习影视表演的基础,在表演中,台词是用来塑造角色的主要手段。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就是台词,不是靠你背下来再去朗诵出去就这么简单的。也不是靠你声音好听,普通话标准就可以过关的,要说好台词,必须要把台词中人物的情感,性格,还有剧情中赋予的潜台词表达出来,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各种思想感情,达到渲染,这才会让观众感觉到你的台词很好,你的功底很扎实。
影视表演演员记台词切勿死记硬背,根据角色的性格和规定的情景,每一句台词一定有它最正确的念法,在没有找到它最正确的念法之先,可以经过许多次的修改,一个戏演出之后,还可以不断地加工以求十全十美。
台词不是背出来的,是发自人物肺腑而说出来的声音好听或普通话标准不等于说好了台词,而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更也不代表台词很好,只有按照人物的思想、情感并赋有潜台词含义而说出来的语言,才是演员真正的台词。所以背出来的台词是空洞乏力的。如何做到说台词,作为表演艺考生应要掌握以下四个要素:
(1) 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场合说的——地点
(2) 弄清楚这句话是与什么人物说的——对象
(3) 弄清楚这句话是以什么情绪说的——状态
(4) 弄清楚这句话是为什么动机说的——目的
台词基本功分“字”(吐词)“声”(发声)“气”(呼吸)三部分,基本功问题包括“乡音”“咬字松,音包字”“声音小”等。口音问题是大多数考生在学习的基础阶段的遇到的最大难题,尤其是考生十几年的“语言习惯”在短时间内改善,必须依靠专业辅导老师教授正确的发音并逐字逐句的加以纠正,它的特点是正音周期长,需要加倍努力和频繁的练习;其它语音问题重点在于“气息”和“咬字归音”上,只要坚持练习,一定会得到极大改善。那么我们需要做怎样的练习呢?
一、气息声调训练
要注意吐字的清晰和气息的平稳,语气练习的注意点和语调练习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对音量有所控制,可以学习一些诗词的朗诵,模仿一些电影台词的练习,注意演员的心理活动。
二、语速的调整与控制训练
在台词练习中,语速、语言的清晰度要求很高,在语速练习中,不断增强自己对台词语速的把握能力,在一段台词表演完之后,气息要迅速缓和。从而迅速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有效的锻炼考生的台词的基本功能力。
三、音调的控制训练
在台词训练中,考生要对音域、音调的高低有控制能力,控制音调的使用要领,提高自身对话语中音调的掌控能力。
四、吐字力度的训练
在台词练习过程中,要掌握吐字力度的强弱变化、把握吐字力度的标准、吐字力度的规范等等一系列问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声吐字能力。在训练中我们可以把握吐字的强弱变化情况,可以多看一些影视作品,细心体会演员的台词表演,聆听台词中的潜台词。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去表现自己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解决了台词的基础问题,演戏时如何加强声音台词的表现力,使声音更富有表现力呢?
1.叫卖练习 这个练习要求同学们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行
教师首先要求同学们注意街道和集市上各种各样的叫卖声,然后尽可能从音色、声调模仿出来,并且还要感受到他们招揽顾客的心态。
2.笑声练习 可集中参加。教师先带领同学们做短促的呼吸练习,然后随着呼吸的节奏,在吸气时提起脚跟,呼气时落下脚跟。
随着呼吸与身体的起落,在呼气时发出"哈、哈、哈"的声音。然后,加快呼吸,并连续地发出"哈哈哈"的声音。
这是同学之间可以在笑声中相互嬉戏逗乐,使笑声得以自然延续,直到觉得腹部已经笑得很累时再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反复进行。
3、由笑发展到哭的练习
这个练习是在放声大笑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时,让同学们先放声大笑,笑到一定程度后,采用倒抽气的方式,即在吸气时发出呜咽的声音,而在呼气时又发出"哈、哈、哈"的声音。
这样呜咽声与"哈哈"声相互交替,使"哈哈"声带上哭音,并逐渐地完全转化成哭声。
4、边笑边说的练习
做这个练习时,同学们可以先选一段台词或者是自己编一个故事。练习时,先以笑声练习为引导,当笑声与呼吸已经把握住之后,就可以在笑声中说台词或自己编的故事。
对同学们的要求是:笑声要持续不断,语言要尽可能地清晰,感觉要真实。
在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技术的要求之后,就可以先从说台词或讲故事开始,然后再把笑声加入进去,形成边说边笑。
5、边哭边说的练习
做这个练习时,同样可以先让同学们选定一段台词或者自己编一段故事。
练习开始时,让同学们无论是用口腔还是用鼻孔吸气时都要发出声音,而在吐气时则发出"呃、呃"的声音,这样先有了哭的感觉后,就可以在保持这种声音的同时说出台词后者是讲出自己所编的故事。
在掌握了技术方法后,就可以在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先说出台词或者是讲故事,然后再发展到边哭边说。在练习中,要让同学们注意哭时一定要给人以美感,台词一定要清晰。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橙色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2365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