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2021艺考 立森课程·中传文史哲专项

作者: 立森艺术培训学校     发布时间:2020-12-21     阅读数:535

中国传媒大学的艺考从2019年起,将原本复试才会有到的文化课笔试提前到了初试进行;而到了2020年,中传初试又将考试内容由之前的语数外和文史哲二选一改为了考试内容只有文史哲,即所谓的文化素养基础考试内容简化为文学、历史、哲学三科,对于考生来讲绝对是个不小的考验。尤其是很多在高考选科中没有选择其中的文科科目或者是纯理科的同学们,如果在备考阶段没有针对性,复习起来终将是无从下手。

立森中传文史哲专项课程辅导主要为志在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们设立,在融合已有的文史哲类参考书的基础上制定专项学习计划、推出练习题以及考前模拟题,并带领同学们分析中传文史哲初试的往年考试真题。

备考方向与真题分析

中传初试文史哲考卷,满分100分,其中文学类50分、历史类30分、哲学类20分。

文学部分分数占比最高,根据中传19、20年的初试真题我们可以将文学类主要考试内容总结如下:

对古诗词意蕴及作者情感的理解、对文学作品创作本质的理解、由题目给出的诗句判断创作风格与思路

考察内容上整体难度还是OK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积累的广度。所以刘老师建议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先从最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类选择题入手,在刷题的同时要结合创作背景和题中涉及到的文学类相关书籍进行分析与总结。


(19年文史哲考题选摘)



历史部分主要考察内容侧重于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思考,主要要求在提到某一历史时期与历史事件时,考生要能立刻想到当时的社会发展大环境,由此出发分析社会发展状况与制度。

对于这方面的准备,我认为还是要首先回归到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其中政治、经济、文化三本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是考生们能真正得到系统学习的一套历史类参考书。另外,中国传媒大学在2019年10月出版了《中国历史通识读本》一书,可以说是专门为艺考生们准备的教材书了。其中的对于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各朝代主要历史发展事件和制度的梳理言简意赅,其中的很多论述性观点,考生作为分选择题中对于某一历史政策论述的观点参考。

另外就是建议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不要死记硬背,如果历史基础真的薄弱的话,最好还是先从历史发展时间入手,自己整理出某一时期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思维导图出来,会更加便于个人去理解。





哲学方面的考察内容整体不是很难,并且分值占比也是三项考试内容里最低的,所以在备考的时候刘老师还是建议大家回归最基础的哲学思维演变领域,在理解的过程中去记忆。

期间也有很多同学寻问需不需要去买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个人建议可以作为思路梳理的参考,但花费时间去精读就没有必要了,一来高三的艺考生们在准备文化课和专业课之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细读此类比较“艰深”的书,还有就是哲学在内容涉及上本来就不大,还是得讲究备考策略。所以在准备方面首先去打通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从梳理其主要思想流派和思想主张入手,像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名家公孙龙、邓析、法家韩非子,以及随着诸子百家学派在中国历史朝代更替上的演变发展和新思想的诞生等。





在对于文史哲主要重点内容进行汇总梳理的过程中。谭家健先生的《中国文史哲汇通》也是很好的参考书。从其中的内容来看,书中的第二至第七章刘老师是建议大家去仔细梳理其中重点的。

(第二章 科举考试 明以前的科举考试 关于秀才的考试 关于举人的考试 关于进士的考试
第三章 历代学制 周代国学与乡学 汉代太学和郡国之学 唐代专科学校 宋代国学三舍和书院 明清围子监
第四章 历代官制 周秦两汉官制 魏晋南北朝官制 隋唐官制 宋辽金元官制 明清官制 现代中央政权机构
第五章 历代兵制 征兵制 世兵制和府兵制 募兵制和部落兵制 卫所制和旗兵制
第六章 地理沿革 夏商周秦地理 汉魏六朝地理 隋唐宋辽金地理 元明清地理 现代行政区划
第七章 历代俸禄 秦汉魏晋南北朝秩石制 隋唐宋元明清品级制 )

立森福利·部分文史哲模拟试题放送~

杜甫在《忆昔》诗中这样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体现了唐代( )。

A.奢靡之风盛行 B.人民生活富裕 C.贫富差距较大 D.国家人口激增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化用的是古代哪一经典典籍?

A.《大学》 B.《中庸》 C.《诗经》 D.《论语》

王安石对某一变法措施的效能进行评价时说,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相关的变法措施应是( )

A、均输法 B、保甲法 C、青苗法 D、募役法

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资政新编》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D、是否翻译外国书报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唐代广州“ 其海外杂国若耽浮罗、流求、毛人、夷亶之州 、林邑、 扶南、真腊、于陀利之属, 东南际天地以万数, 或时候风潮朝贡, 蛮胡 贾 人 … … 舶交海中 ”。 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不包括( )

A.反映唐代我国外贸兴盛, 广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中心 之一

B.唐代广州是当时重要的对外窗口, 海上“丝绸之路”是推动唐 代广州兴盛的重要原因

C.材料中的“蛮胡贾人”都是从马六甲海峡走海路来的

D.材料中的“蛮胡”包括外国人, 也含有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士

冯友兰先生将先秦道家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杨朱的思想,第二阶段是《老子》的大部分思想,第三阶段是《庄子》的大部分思想,以下说法与杨朱思想无关的是( )

A、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

B、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C、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立即报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