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新闻播音如何避免机械念稿!

作者: 北京中传仕嘉艺考     发布时间:2020-05-19     阅读数:423

如今,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都由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独立完成,唯有新闻节目需要记者、编辑和播音主持分工协作制播节目。因此,新闻播音仍然是以有稿播音的方式进行创作。

随着主持人节目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纲式文本加即兴口语成为广播节目主持人最常用的有声语言表达方式。“无稿播音出口成章”,虽不尽完美,但主持人对其运用也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有稿播音反倒是因为文字的制约,成为不少主持人播音主持业务的短板。某些主持人甚至出现“脱口秀”口若悬河,一拿稿件只会念的现象。

念稿,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有口无心”,有声语言游离于新闻内容,听不到、听不出新闻采写的目的;语速单一、语气单一、语流单一等等。因此,念稿势必影响新闻播音的质量,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那么,如何避免新闻播音中的念稿现象呢?


一、形成语言表达思维,解决“有口无心”的问题

语言是思维的产物。念稿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没有思维,见字出声。解决有口无心的问题,就是要在播音创作全过程中动心动脑,解决思维问题。

有声语言是与思维运动紧密相随的。因此有稿播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播音员、主持人自己要说的话。如果仅仅是见字出声,思维空白、思维僵滞,那就不是说话,而是念稿。

如何解决思维问题?认真准备稿件、准确理解稿件的意思是最基本的工作。也有一些人备稿很认真,但播出时仍然在念稿,这是因为其只完成了备稿最基本的工作,仅仅弄清楚了稿件意思。停留在了解稿件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为播出而备稿的层面。为播出而备稿,就是要解决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语言表达的具体设计,并且在有声语言表达过程中把这些同步表现出来。

解决思维问题,主要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形成语言思维并且这种思维是运动的、变化的、贯穿播音始终的

形成思维的过程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对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即播音再创作。根据稿件内容通过形象感受、逻辑感受、想象、联想、情景再现、内在语等形成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再用思维把稿件的句群、层次串起来,使稿件成为有张有弛、有起有伏的整体。要特别注意语句、层次、段落前后和之间的思维连接,特别注意文字语言没有显露、不便显露的甚至是反向的那些意思,没有思维不可能用声音表达出来。

比如,“你好啊!”(上下文看是反话。意思是不好),如果没有“你不好”、“你坏”的思维,是怎么都说不出这层意思的。见字出声就是正向的“你好啊”。这样就与稿件的意思大相径庭了。

思维是随内容变化而变化的,在表达过程中这种变化又是在语言之前显现的,即先有思维后有语言。思维不处于运动状态或者思维没有变化,稿件的起承转合就无法体现,稿件的起伏变化就无从谈起,这样的新闻播音听起来就“平”、干巴巴的。

只有充分理解和感受稿件,最终形成语言思维并在有声语言表达过程中(新闻播音中),始终再现这个随稿件运动着、变化着的思维,才能做到有口有心,才有可能是播音而不是念稿。

因此,备稿时如果没有“必须形成语言思维”这样一个意识,看不到稿件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拎不出稿件的起承转合、来龙去脉,再所谓认真的备稿,无非是句子顺不顺,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拗口的词这样低级的创作,导致的结果就仍会是有口无心、干巴巴的念稿。

 

  2、以目的为引领,牵动思维的走向和变化

明确播出目的,实现播出目的是播音创作的核心。明确目的、把握目的、传递目的是新闻播音的重中之重。因此,备稿时明确和把握了稿件播音目的,就会把备稿时形成的思维串起来。明晓哪些文字是重点、明晓文字的主次关系,最终在有声语言上(播音中)体现出重点和主次。这样播音语言的起伏和节奏便容易把握和显现了。思维也就运动起来了。

  3、形成态度很重要

因为对新闻播音所谓“客观”的认识误区,使得不少播音员主持人新闻播音表现出来的是“旁观”,是没有态度。


客观:纵览多个角度揭示事情的本质,不掺杂个人主观意识,称为“客观”。客观的定义: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也就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不少播音员主持人只抓住了客观定义中“不掺杂个人主观意识”,“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这样的片段,片面理解客观,使自己不愿去、不敢去感受事物。客观的核心是事物实际,是事物本来的色彩,如果不去还原新闻事实,表现其中的喜怒哀乐,又如何称之为客观呢?这是其一。其二,新闻报道和新闻播音除了客观这一属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表态性。记者采编播出的新闻一定是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有意义、有作用的,这其中哪一条新闻不蕴含某种态度呢?态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扬或批评。生活中,人们讲述任何事物总是自然而然地加入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正是有了态度,听者才能够听出事物及事物承载的更多信息。


形成语言思维的标志是:消灭了文字和概念,产生了话语和形象,明确了新闻播出的意图和目的,形成了新闻播音的态度。

播音要口语化,道理大家都明白,可就是在念稿的圈子里打转转。播音要有情感,新闻播音特别容易播的干巴巴,原因就是找不到。这些都是新闻播音实践中存在的现象。殊不知,有了思维,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

所以,本文特别强调形成语言思维的重要性。并通过描述形成语言思维的标志来检验实践中是否形成了播音思维。这里再强调一下,准备稿件时,明确新闻播出的目的、形成播音态度也有助于形成语言思维。播出稿件时,传递出播出目的和态度,也有助于牢牢把思维贯穿新闻播音的始终。


二、口语化表达,使新闻播音更自然

对新闻播音语言样式的研究,从播报式、宣讲式、朗读式,到讲述式、播读式、播讲式、说话式等等。这些研究或带有过去时代的鲜明烙印,或把播音与说话对立起来,都未免偏颇。

在笔者看来播音就是说话,只不过这种说话更要注重新闻传播的特点,要打破拿腔拿调播音的藩篱!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这有声语言应该是自己要说的话。播音就是说话,播音一定要说话。只不过这说话与日常口语区别在于:

1、它是大众传播,又是线性传播,不可反复,因而必须清晰。

2、它是新闻传播,带有新闻文体特点。

3、它比日常口语更优美动听。

一些人只看到区别,为清晰而将语言句子化、词化甚至是字化;一些人只关注优美动听,其结果夸张、做作,新闻失去了真实感、情感过于“艺术化”。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新闻播音,也损害了播音语言和播音职业。

新闻播音口语化,既要注重新闻的特点,也要注重说话的特点。播音者在准备好稿件,明确播讲目的之后还要考量其语言是否接近日常口语,像不像在说话、是不是在说话。

有了这种认识和用心,随时与口语进行对比,不仅能够迅速判断播音语言的优劣、对错,也能够帮助播音者抓住说话时的思维状态,对提高新闻播音质量和传播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三、体现新闻的特点

笔者结合实践谈一点个人体会,以帮助大家迅速抓住新闻特点。

1、在有声语言上体现新闻本身的特点

新闻的本质特点是真实。因此,播音时声音、情感都应体现出真实。

新,也是新闻的特点。播音时通过对比找出新鲜点,发现这条新闻与上一条、下一条,乃至过去播过的新闻的不同,凸显这一条的新。播音时,注意用声的明快,语速的明快,都能凸显新闻的新。

2、在结构上把握新闻,在有声语言上体现新闻的写作特点

新闻的结构包含导语、背景、主体、结尾。通过声音变化、起承转合,让听众不仅听清楚语句和稿件内容,也让听众通过听,“看到”这一篇稿件的脉络结构,尤其是记者得意之笔、与众不同、与以往不同的写作特点。

综上所述,形成语言表达思维和在充分体现新闻性的前提下口语化表达,是避免机械念稿的重要方法。同时,新闻播音员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有声语言表达能力。要投入,在备稿时认真准备,有的放矢地准备稿件。在播音时要时时与听众“交流”,把你知道的事(新闻)告诉、传达给受众。这样的新闻播音才能不仅入脑更能入心。


8d08e094d923be2f2efafcb0e69d6072-sz_974694.webp.jpg

点击立即报名、参与线上测评

立即报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