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考上北影就是靠运气!但得靠大量努力才能换那一丁点!

作者: 艺小队     发布时间:2017-02-08     阅读数:7133

201702011485941344965025.jpg

其实,对于艺考而言,几乎是没什么攻略的,尤其对于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考生而言。


那到底考北京电影学院,该做点什么呢?我想,考生在这个方面是可以下功夫的。


我不得不说,根据考题而言,学院是拒绝临时抱佛脚的可能性的,在考察的试题中,不难看出对考生的生活常识以及艺术领悟能力再到阅读量的考察是极大的。


同样,在最后还有一轮轮的面试环节,面试再考察到学生的交流能力,还可以通过聊天几乎完整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对情感的细腻程度,对艺术的感受力,对专业的熟悉情况,对专业的热爱度等等。


在中国日前这样的应试教育现状之下,我想,很难会有多少学生还保留着天真、单纯、对于一个事件或者东西的痴迷。更难去说还有学生具备着极高的思维能力和细腻情感。


但是,总是有这样的人,同样,是不是也可以从平日开始,培养出这样的能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


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


首先,最为基础的是个人的文化素养。


即你的知识储备量的问题,这个知识,囊括电影,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常识诸多方面。每个人应该足够地了解自己想考的学校,自己想考的专业,在这个了解的程度上,去准备自己的考试内容。如何了解?


上官网,找微博,现在的网络如此发达,如果你连诸多了解学校的能力都不具备,我想,你是不适合电影学院的。


因为,在很多考生对我的咨询中,我发现这些学生连对招生简章的基本阅读都没有,更别说去深度了解学校了。这样的态度,自然是与学院无缘。


那平日对知识的储备该怎么做?


大量的阅读是必须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我当年是以一个星期两本书的速度阅读的。


还写大量的读书笔记,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这对考试具有极大的帮助。


然后是丰富的电影阅片量,每星期四部电影的观看,尤其是经典的艺术电影和优秀的商业电影的观看,在大量的多种类型的电影的阅片中逐步找到自己的风格,慢慢形成自己观看电影的方式,在观看过程里逐步学会拉片和电影分析的能力。


那么,社会生活自然在阅读大量的报刊杂志,这个其实不难,平常多逛逛报刊亭。


《新周刊》,《看天下》,《南方周末》,《看电影》,《电影世界》等等,


微博也可以多看看……


当然是多关注些文化名人,看看各方观点,了解社会知识……


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生活方面的能力,就是造化了,多出去了解了解,多与人交流,培养团队意识,这些其实高中活动很多,应该常锻炼。


其次,就是写作能力了。


主要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慢慢养成摘抄习惯后,开始逐步地写作,可以从模仿开始。


模仿海明威,模仿张爱玲,模仿萧红,通过各种文体的模仿慢慢开始独立地写作。


开始展开对自己的人生故事的挖掘,慢慢能够通过想象来创作新的故事。


重点还是,不停地写,不停地改,不停地通过精读,细读,对文本挖掘再挖掘。


最后,差不多就是天性解放和与人交流了。出去攒人品吧,这是最大的教训!!!


前面都做好以后,发现一旦和人说话,就把别人噎死气死,那你就前功尽弃了,能不能做一个有趣的人?能不能做一个暖男暖女呢?哈哈。你自然可以有自己的性格,但在与人交流的这个前提下,保证你的尊重,你的包容,你的一举一动都是有素养的。毕竟,电影是团队创作的事情,团队精神,为他人考虑这些基本素养是必须的。


老师喜欢的,不,应该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人,便是:


干净的,可爱的,有素养的,懂礼貌的,会聊天且有趣的。


回到标题,考试时每一点点运气,都是通过大大的努力得来的。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