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编导艺考】《一代宗师》影评

作者: 滕广     发布时间:2017-01-06     阅读数:714


【编导艺考】《一代宗师》影评

 

在我看来,商业类型片爱说个“事儿”;文艺电影好使个“劲儿”;而王家卫电影呢,总有个“味儿”。在《一代宗师》里,这股“味儿”,兼具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纲常伦理、安身立命;道家的清净无为、隐逸出世;释家的万法归一、明心见性。真如明眼人所言,“是一部遗世的孤绝者的人格梦,以武学淬炼,以世态人情浸润,试图阐释华夏文明的顶级价值。”我不怕人说没文化,要来分析分析引号里的台词都是回忆的,难免不准确,反正是那个意思吧。

以宫羽田和叶问为代表的儒家观念

一、入世进取的儒家武术观

“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几乎是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玄妙版。

“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几乎是儒家“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或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另一种说法。

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

“我七岁学武,四十岁前没见过高山,日本人来后,才知道,生活才是最大的高山。”
    从“四十岁前都是春天”的举案齐眉、富足安康,跌落到四十岁后的颠沛流离、无处容身。即使两女饿毙、功名利诱,叶问也是一派“喝惯了珠江水,吃不惯日本米”的不徐不疾、安如磐石。诠释了“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中国儒家传统道德理想。

三、儒家悖伦揭示的辩证法

“拳有南北,国有南北么?”宫羽田凭一块面饼,譬喻南派武术与“八卦形意归一”的中华武士会话事人争斗,是无大局观,是门派自私。劈面一掌,先声夺人。而叶问则答:“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中,这块饼是个武林,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所谓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真管用的话,南拳又何止北传?”讽喻宫羽田眼界太狭,应将武学放到更广阔的角度考量,勉强求全是量的拼凑,而正视缺陷后的进步,却是质的追求。儒家讲求的君子和合,在宫羽田看来是毫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在叶问眼中,却是真君子的“和而不同”。叶问以哲学应对政治,二人境界高下立判。

四、“修身齐家治国”的儒家气度

当交手后宫羽田认输后,有一镜头——叶问微笑站在“共和楼”牌匾前,“共和”二字在景深里隐现,颇有些政治隐喻的味道。前面宫羽田说到:“25年前,中华武士会成立。从南方来了一个人,话不多说,手中拿着一块饼,让我大师兄李存义掰开。我师哥李存义没有说话,还让他当了武士会的第一任会长。”25年前,正是民国元年;25年后,是日本侵略前年。选择这个时间点作为影片重头戏,非常精准而微妙。这是一段军阀混战、北伐兴起、外侮将至的年头,中华武士会的同盟会背景,和团结武林振兴民族的宗旨,都是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体现。而叶问微笑于“共和”二字之前,颇有重整江湖的气魄。看王家卫解释《一代宗师》的13个问题,又知,共和楼里藏过蔡元培配制的炸弹,三天后炸了广州将军凤山——正是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的壮举。那么,宫羽田和叶问的革命党同情者身份,便分外鲜明了。叶问身居南方武林魁首,又共襄义举,“当仁不让”的儒家参政精神可谓跃然银幕。

五、儒家悖伦造成的人物悲剧

宫二为报父仇,要从马三处“要回宫家的东西”。而马三一句“宫家的东西至金至贵,只有宫家的人才配,你已经许了亲,没资格!”便将堂堂宫家小姐挡在门外。儒家义理强调舍身取义、邪不压正,却也重视三纲五常、名正言顺。处在纲常义理悖伦中的宫二惟有归佛入道,抛弃尘世姻缘,才能为父报仇。不可谓不悲凉。

六、儒家正统思想对中华武林的浸淫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老猿挂印”一招,宫羽田说“关隘不在挂印,而在回头。”双关语规劝马三莫贪恋侵略者赋予的地位权利,回头是岸。结尾马三雪地所说:“我当时听不懂,还以为师傅慢了。”是他眼中师傅没有做到“识时务”而慢于时代的扭曲判断。宫羽田从金楼出场诉说中华武士会渊源,到国难当头警告徒弟回头,都是浩浩正气、拳拳寸心。面对徒弟的背叛能做到严厉惩戒,面对女儿的寻衅又能做到劝慰制止,宫羽田可谓深得“不偏不倚”的中正、中庸之道。

至于叶问,即使生计拮据,也保持着儒家传统道德中的“取之有道”。教武收徒,也是“内功点穴,不会;舞龙舞狮,不教。”因为舞狮抢炮,经常打架滋事,也不过为了一个红包,“有辱斯文”。武林中人,却在谈论斯文,正是儒家“仁”与“礼”的写照。

在此等对名门正派、明人不做暗事、正大光明等等情境的描述下,宫羽田和叶问便塑造承担起了中华武林中正仁和、智信仁勇严的传统精神气质。我们发现,与甄子丹在叶伟信版《叶问》中塑造的宗师相比,甄版多了些谦恭儒雅的传统儒家风度,而梁版则更多当仁不让和成竹在胸的大气雍容。

借叶问和宫二所传达的道家观念

一、“大隐隐于市”的道家深意

小隐会依赖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世外桃源;而大隐却往往不避喧嚣,身在红尘却能保有独立人格与理想。故而,在金楼这样的声色场所谈论武林大事的,是些大隐高人们。

二、“道进乎技”的道家追求

我们在灯叔封楼祝贺一场戏中,分明看到了以李小龙《死亡游戏》为代表的中国传奇故事的“过五关斩六将”结构。这种结构便是最有效的,短时间内塑造一个高手奇观的视觉手段。往往是,多种武术流派被主角一一识别,衬托出主角武学涵养之深厚;其后这些高手的失败(间或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桥段),又衬托出主角武学技巧的高度成熟。
    在此结构中,八卦的手黑,形意的霸道,洪拳、炮锤等功夫杂糅后的刚烈,都不及咏春“三板斧”,暗喻着一种极简主义的武道观,是“大道至简,大巧若拙”的味道。
    而宫羽田和叶问交手一场,则拍出了无招之招。咏春听桥,有太极之意,又似金庸小说中的内功较量。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武道答问”而非“推手黏手”。颇具观赏性,又具哲学观,令人击节。如果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那我们是否可以说:“大杀若藏”?

三、阴阳相生相克的道家理念

片中宫羽田为阳,马三为阴;叶问为阳,宫二为阴;有人说,叶问为鞘,宫二为刀。然也。“刀的本意在藏,不在杀。”叶问藏宫二这把刀的手段是用一颗扣子订下婚誓;而宫二藏刀的手段却是自绝红尘。属阳的叶问在以阴柔包容宫二,属阴的宫二却在以阳刚拒斥叶问。

“眼前路”和“身后身”,同样是一对阴阳。“不能只看眼前路,还要懂得身后身。”就是“负阴抱阳,知雄守雌。”看墨镜对本片13个问题的解释,又知道,所谓“眼前路”,是指咏春只看正面,拳路追求直线最短;而八卦则可以迂回至敌人侧背。正是宫二“天外有天”之意。

四、隐逸出世的道家理想

宫二说:“所谓大时代,无非是个选择,或去或留。我选择留在自己最好的岁月,那是我最快乐的日子。”章子怡饰演的宫二与她在很多作品中的性格相似,尤似《卧虎藏龙》中的玉蛟龙。玉娇龙习得武当派上乘武功,父亲要她嫁人,于是冲出家门浪迹江湖,任性不羁。而宫若梅以八卦掌六十四手闻世,同样面临嫁人,却为报父仇归佛入道,不嫁不育不传。玉娇龙对李慕白宝剑的执着,很像宫若梅对复仇的铁心。论决绝,玉娇龙投身深渊,与宫若梅削发出家,二者颇有相似。从李安和王家卫两位华人作品中,我们都看到了一种超凡出尘思想——而且都不是寡淡之人的修道需求,更像是极端性格对自我的某种自虐式放逐。

叶问和宫二所体现的佛家观念

一、万法归一的佛家观点

无论是八卦、形意还是咏春,目的都是击败敌人。这种极简主义的武术观,开篇已经叶问之口阐明。片尾叶问又说:“在我看来,武术就是大同,千拳归一路,功夫不过是,两个字:一横一竖。”已经是佛家所讲万法归一思想。只是,归一当中多了些实用主义的狡黠,与佛家的万法归一却又万法非法非非法有所不同。

二、明心见性的禅意

宫羽田向宫若梅所述功夫三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颇有佛家“有我、无我、众生”之意。练武第一阶段,一心精进,心思浮躁,略有所成便洋洋得意,我相甚盛,我执炽烈,只能叫“功夫”而已;第二阶段,得一高度,却似瓶颈,生出游历观摩和博采大家的欲望,看到‘我’的不足,见到天地的广阔,进入“武学”层面;第三阶段,功夫与学养一同精进,经历与自悟一同生长,“武学”便变成了“哲学”,懂得了“武者,止戈也”的慈悲,也就是见到了众生,是为大成。自度度他,普度众生,看似与武者悖逆,但却是武者的终极。

说了这么多,不如总结:叶问想用钝收藏宫二的锐;宫二却拒绝,宁愿锐变成断,遁入空门做个自了僧。一句话:“宫二一生没有败绩,但她宁愿输给自己”。叶问是儒家,求圆满;宫二身是道家,求隐逸;心想做佛家,求解脱。到头来,却是个空自流泪的“人家”。有情人不成眷属,这便又回到了王家卫电影一贯的母题:错失、疏离、不得、惆怅。“从此,我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妻子本是眼前路,无奈伊人归去;宫二本可做身后身,却自孤绝。于是,《一代宗师》的结尾,几乎成了《花样年华》结尾的翻版。于是我们明白,精神洁癖和找寻偏执,又回来了。叶问就是周慕云,宫二乃是苏丽珍,王家卫还是王家卫。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儒家荀子似乎在说,人欲导致的混乱,是“礼”与“义”产生的原因。而我们在《一代宗师》中看到:“人生而有情,情而不得,强无求,则不争。不争则萧瑟,萧瑟则孤绝。”孤绝如宫羽田者,身死劝马三回头;孤绝如叶问者,离开佛山,承受丧妻之痛,虽推广了咏春却留了不重门派的骂名;孤绝如宫二者,一世清高,自我放逐,为了门派尊严宁愿选择远离幸福。这一切似乎在说,在那个乱世,民国武林在门派恩怨、复仇杀伐和人欲情怨间,自然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礼”和“义”。

“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这是民国武林的人情世态故事,这是一则《逝去的武林》的挽歌。这是一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电影。
    只是,我至今没想明白,为什么是赵本山和小沈阳?这很像咖啡煮大蒜。又则,开篇就被叶问痛扁的黑衣人到底是谁?被一线天痛扁的人又是谁?赵本山是谁,小沈阳又是谁?当然,有些在做点课外作业后略略明白了,有些依然懵懂。但是,如果有耐心坐上四个小时,还想深深沉浸在民国武林的情怀里,还是一如既往地,等吧。因为——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