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艺考故事】一步一步走进中戏

作者: 艺小队     发布时间:2016-10-26     阅读数:4070

201610191476869713927496.jpg

又到了艺考时节,去年这个时候的我和大多考生一样,来回奔赴各大考场,忙碌、紧张、惶恐……

或许,我并不是个全能的传媒考生,对于故事编讲或者电影常识,并不能很娴熟而准确地驾驭。因此,在选择报考专业方向上,我选择了中戏戏剧史论与批评,还有几个综合类大学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但是,当我确定了最高目标——中央戏剧学院后,我就几乎一门心思为它的专业考试做准备。


总的来说,中戏戏文系侧重对语文知识的考察,尤其是古典文学方面。戏剧学专业分三试,分别是一试的文学常识,二试的议论文写作,三试的面试。


先说说一试吧,中戏戏剧学专业的文学常识和其他很多院校戏文专业试题不一样,它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十个成语填空并且解释所填字的意思,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填空与解释成语大意没太大问题,可是若是细致到某个字义的考察,就很难准确把握了。


于是,正如某些书呆子似的办法,我买了本成语词典,天天抱着它看,着重看字的解释,尤其是一些特殊名词和动词的意思。例如,高屋建瓴,名词“瓴”字为“盛水的水瓶”,动词“建”字为“倾倒”的注释就要非常注意了。刚开始我也觉得这是个十分呆板而又工程量大的任务,可是当你每天看一到两个词条后,二十六个词条也就被分成了许多小的部分,读起来也就没有太大的恐惧感了。


第二部分是对唐诗宋词的考察,一首唐诗一首宋词,同样是解释加点的字义,每首五个加点字。


迫于时间的压力,我着重读了唐宋八大家,以及一些有名的诸如豪放派,婉约派,田园派,花间词派等代表诗人的作品,还有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课本出现过的诗词,至于其他的,也就是略微翻一翻,有个印象就好。但在复习过程中,同样是一些特殊名词尤其重要,记得我那场考试就考到了“簟”,“中条”诸如这类的字词。


第三部分是古文断句与翻译,一大段话中给出大约二十个空用于标句读,五个句子用于翻译。


这一部分似乎不是临时抱佛脚可以完成的,它来自于长久语感的积淀和古文素质的培养。但是为了不让自己感到心慌,还是买了本古文观止来读,感受其中句读,排比,分层的变化与规律。当然也会在网上搜一搜标句读的技巧辅助练习。


第四部分便是文学常识,十五小题分为三部分,戏剧常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琐碎的小问题当然找《文艺小百科》来帮助备考,不管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记住它总是不会嫌多的。


接着便是二试的议论文写作,只是按照高中训练的方式写,尽量写得有层次,有递进,有思想就可以了。


还记得当时的论文题为《表与里》,并且来到中戏后也听师哥师姐们说到一些过去的考题,中戏论文题注重考察辩论性的话题,应以一种“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思维进行论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避免一段一个例子的模式,例子也要详略得当,有时多用几个排比句,有节奏有诗意的将几个例子列在一起,也不失为体现文采与积累的好方法。另外,写作议论文时一定要先列好提纲,理清思路。中心论点清晰而且简洁地摆在第一段,分论点逐一摆在每段的开头。并且分论点需围绕着中心论点,有层次地由浅入深进行排列。我想这样才能让考官看到文章的思路和中心。


最后的一场硬战便是面试。


面试没什么固定的题目与模式,只是和考官们聊天唠嗑而已。他们会问各种方面的问题,家庭状况,看过的书单,对中戏有什么了解,以及平时的文化分等等,只需如实回答,切莫夸大其词,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考官们最爱问的就是你的书单,并且会挑出一两本来跟你细细聊,只需遵守自己的想法,不用说一些百度百科上的假大空之话,他们想要的往往是考生们自己独特且细致的见解,尤其是对书中某一个重要情节或细节的陈述。另外在书单的选择上,一定要有戏剧剧本,类似《雷雨》、《茶馆》、《哈姆雷特》这种经典话剧,放在书单中一定没错,毕竟你考得是戏剧学院,而不是中文学院。


在合格证下来之前,我紧张过,但是转念一想,付出了这么多,总会收到回报,哪怕一点点都好。不负所望,拿到了中戏合格证。


接着就是拼文化,计划与时间永远都是学习上的关键词。按着它所代表的含义一步步做到即可。


收到通知书后,真心体会到了“一切皆有可能”的内涵,更感受到了“付出与回报”的意义所在。我们是艺考生,其中承受着比文理生更多的压力,挑战,历练和重任。回顾过去的艺考经历,只是一步步走稳走实罢了……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