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上海统考重点电影——《地久天长》

作者: 上海印象艺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0-10-30     阅读数:292




第69届柏林电影节闭幕,王景春、咏梅凭借《地久天长》斩获影帝影后两座银熊。这部电影由中国导演王小帅执导,是“家园三部曲”的首部作品。

影片用三个小时铺设了一幅跨度三十年的中国社会画卷。从知青返城到计划生育、下岗大潮……被时代裹挟的个人命运与家庭变迁牵动着两代人的记忆。



l 演员生活在戏里

同一部影片同时获得最佳男、女演员两座银熊奖,在柏林电影节历史上是没有出现过的。王小帅说,在《地久天长》里,王景春以及咏梅,“完全不是在演戏,而是就生活在里面。这恰恰是一种混沌的、浑然天成的东西”。

他喜欢这两位演员在银幕上的呈现,他觉得这两位演员在一起的感觉,特别能体现传统中国家庭中那种“夫唱妇随”的感觉:“遇到多大的事都是男的顶着,男的要接受了,女的也接受。很像普普通通的中国家庭。”


《地久天长》的时间跨度长达30年,这要求两位主角必须具备一定的年龄、阅历。

王小帅的野心,在于通过两个普通工人家庭的故事,反映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30多年的变迁,社会变化与个人境遇如何相互影响,相互映射,相互纠缠。



l “失独家庭”与时代共鸣

《地久天长》这个故事的开头,是由王景春和咏梅扮演的姚军和李云夫妇失去了他们的独子。由于李云之前被迫做了计划生育措施,这个变化对这个家庭来说是非常残酷的。相对于传统,“独生子女”“三口之家”是近30多年来中国人新的家庭结构和生活形态。

然而,在这样的家庭中,一旦发生意外,对整个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失独”一旦发生之后,父母双方的人生轨道往往会转向另外一个方向。


中国人的心态是,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普通人的人生可能没有很多高光时刻,但至少会有平安这样的福气。但有时,连这种起码的平安都会失去,这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

《地久天长》的故事不仅仅时间跨度比较长,涉及到几代人的经历,几代人的内心轨迹,从几个时间切片入手,把一个家庭的变故和整个社会的变化联系在一起。


电影的情感浓度在于,观众能从电影中的人物身上体会到真实的共鸣。

中国人这一辈子,随着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人在变化里沉浮着,尽量去稳妥地生活,寻找自己的幸福感。



l 跳跃式的时空叙事

电影在剪辑上并没有遵循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用了很多闪回、跳切,将几个时空连接起来。在之前的一些采访里提到这样的剪辑方式是希望能够呈现出回忆与现实、历史与现在的关系。

这样的剪辑方式,使故事结构和剪接的自由度都更大一些,既能保证三个小时以内讲完故事,同时能表现出时间跨度和苍凉感。能够用一个更高的视角、更高的维度来看待、讲述一些人一生的故事。


《地久天长》的时间跨度长达30年,涉及到很多时代变化,电影中也出现了很多时代符号。

这些符号使人物“活”在那个年代,给观众真实的代入感。


l 穿越时间的情感,才是真正的地久天长

很多商业性的片子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但《地久天长》这样的电影,是不能计算出来的。它的成功在于情感浓度,目的并不是煽情,但到达一定年龄层,有过一定经历的人,都能从里面找到一种共情的地方。

王小帅说,《地久天长》是他的作品中,最为“用情”的一部。这部时长三小时的影片,在柏林放映时,很多西方观众都看哭了。


这个典型的中国故事可以唤起东西方观众的共情,是因为它的核心还是亲情和家庭。

电影中,每个人都活得不轻松,历史的,现实的……回忆像一个沉沉的包袱,压在每个人的心上。相比漫长的挣扎,欢乐的时光如同昙花一现。

然而,即便如此,还是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隧道越漫长,出口处的那一点微光就越珍贵。


《地久天长》从筹备到完成,花了整整4年时间。

王小帅认为,历史的伤痛是存在的,我们需要反思,也需要向前看,而中国人在面对无法掌控的命运时表现出来的隐忍、善良,是他创作这个故事时最感动的一点——

人的情感能够穿越时间,这才是真正的地久天长。



立即报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