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我和我的祖国》——新主流电影,讲述中国故事

作者: 上海印象艺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0-10-22     阅读数:684



今年上海统考罗列的新增电影中,《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重点电影。它代表着“主旋律”电影更为市场化、更贴近年轻观众的全新表达方式,提醒各位考生重点关注的同时,我们也从“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历程角度,进一步帮助大家理解这类电影。



l 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选择

主旋律电影作为专有名词,最早源于1987年“坚持主旋律,突出多样化”口号的提出。改革开放之初,受外来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娱乐泛化的影视表达成为一时的潮流,极大地冲击着原本国产电影的宣传效果。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口号,是官方从上至下对电影创作者们提出的倡导性要求。

主旋律电影以1989年上映的《开国大典》为标志迅速发展。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中国电影市场还没有对外开放之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讴歌优秀共产党员的主旋律电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当今社会许多人对“主旋律电影”一词持有本能的反感态度,这与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此名词的刻板印象密切相关。我国长期将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作为舆论宣传的有力工具,主旨先行地进行故事创作和投资拍摄。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三十年间,从根源上讲,没有将电影作为艺术品或者市场商品来对待,而是按照宣传者的意图来制作,以宣扬和赞美为主旨。这样的惯性思维对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影响至深,以此为出发点创作的主旋律电影说教式的叙事方式、扁平化的人物塑造,都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由此,人们对主旋律电影持有一种偏见,认为主旋律就等同于“假大空”和“不好看”。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精神消费品,有观众才有生命力,有观众才能影响其价值观念。主旋律电影追求影片对观众价值观念产生的影响,同样也要追求更多的观众。在力图扩大受众面这一点上,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是相同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冲击之下,中国主旋律电影若要完成宣传主流价值观的使命,商业化是其必然的选择。



l “中国骄傲三部曲”迎来高光时刻

2016年,完全按照商业电影拍摄运作的《湄公河行动》,成为近年来最成功的主旋律电影之一,备受影评人的赞誉和市场的热捧。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旋律电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国产电影史上的高峰。几部现象级作品聚焦讲好“中国故事”,着力创新创造,提速电影工业化进程。

其中,在国家电影局的组织指导下,华夏电影联合近50家出品方推出的《我和我的祖国》,集结了百余位当下最优秀的电影导演、编剧、演员等创作力量为新中国70年华诞献礼。《我和我的祖国》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票房收入最高的献礼片,票房高达31.23亿元……多样的题材让中国故事的表达更加创新,让国产电影的创作日渐丰富,满足了不同受众的观影需求。


《我和我的祖国》的7位导演以“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的创作策略,选取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故事创作,通过7个短片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透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小人物展现大情怀,让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更亲民、更细腻。

除此之外,《烈火英雄》展现了消防战士的奉献和牺牲,用平常的视角和普通人物的塑造表现了伟大的英雄情怀,扩展了主旋律电影的艺术时空,让正能量价值观直抵人心。


《中国机长》根据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的英雄事迹改编,首创用平板数字建模对飞机摆动摇晃进行高灵敏度控制,再现当时紧张而又感人的场面。

这三部电影,是博纳影业抓住了新中国70周年大庆的历史机遇,出品的“中国骄傲三部曲”,《烈火英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三部电影的总票房超过了77亿元。



l “新主流电影”的诞生

在聚焦中国故事时已经跳出常规表现形式,打破了观众固有印象,成为现实题材的崭新书写者。其虽包含了主旋律电影的基因,但更多的是展现中国人在新时代的精神面貌,传播正能量,以无形的感动带动了有形的票房。

这些电影与以往的“主旋律”电影无论在观念还是表达方式上,都形成了明显的区隔,可以被称为“新主流电影”。

《我和我的祖国》集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资深、中坚、新锐导演的代表,以高度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为新中国的70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这些宏大主题、英雄情怀与日常叙事、人生百态有机结合,让主流价值观直抵人心,在思想高度、艺术创新和市场指标等维度均实现重大突破。


日前正在上映,高居国庆档票房榜首的《我和我的家乡》,同属“新主流电影”的范畴,作为2021年编导类艺考的重点电影,请各位考生务必格外关注。



立即报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