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简章 艺考头条 手机版

表演观摩解读《苏州河》| 这部禁片,让周迅第一次拿下影后!

作者: 上海印象艺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0-10-16     阅读数:460


《苏州河》

 

中国香港2000

导  演:娄 烨

主  演:周 迅 贾宏声 华仲凯 耐 安 姚安濂

主演奖项:第2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

第15届最佳影片奖 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佳电影


《苏州河》中的美美开场时没有一句对白,观众感受到的是周迅灿烂的笑,活灵活现的眼神,富于时代感的吹泡泡和抽烟,富于生活露珠的转圈……折射出一种现代鲜活生命无言的张力。

接着,我们感受到另一个纯洁稚气的形象——牡丹,她那俏皮的笑,滴溜溜转动的眼睛,莫名其妙的哭,以及那质朴、真挚的爱。观众看到的不是表演的“技巧”,不是展示的“表情”,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影片结尾,马达与牡丹双双自杀,美美陷入深深的思索,冷峻的沉思……她那震惊流泪的特写,让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一个脸部表情,不是一个特写的表演,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一次灵魂出窍的痛楚。我们感受到既是美美,也是周迅的一次灵魂体验。

她悟出一个道理:影视、话剧表演本质上是一次生命体验和生命表达。也许正是这种表演的美学层次使她获得了第十五届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推荐观摩周迅的《苏州河》,领略“生命表演”的生动性、丰富性、复杂性、神秘性及其魅力。


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表演创作是创作者生命的一次独特展开,它是把自己带入作品与观众的一次行动,真正的表演几乎分不清创作与现实的界限。真正的创作是创作者的一次生命体验,是创作者与观众的一次灵魂交流,是对“人性”最好的一次把握,它关注最根本的东西是人的精神层面、灵魂层面。

优秀的银屏表演都是演员人生经历、情感结构的一次强烈体现,是演员情感结构与角色情感结构的一次最佳重合。



《如果·爱》里,孙纳在北京歌厅当舞蹈演员的经历,同周迅本人如出一辙,难道这部电影是在拷贝她的人生?导演陈可辛和周迅都一口咬定:“真的是巧合。”陈可辛只知道周迅会唱歌,却并不知她早年在北京歌厅打工的经历。

周迅拿到剧本时也非常惊讶:“太巧了吧?”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输送到艺术的创作中。


周迅表演的含金量体现在表演的美学状态所展现的魅力上。她戏称自己是一只“影虫”,只有在电影这棵大树上才会有新鲜的生命。陈凯歌更称周迅为“一个很好的心灵沟通者”建议年轻的女演员、女学员多看、多“读”周迅主演的影片。学她的表演与成才之路。

爱情对于周迅来说,是生命的一切,周迅经历的惊心动魄感情事件有失有得,周迅成功扮演的这几次“爱情伤员”的角色,得益于她的真实生命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在导演陈可辛的眼里被升华为一种艺术气质,这种气质正好契合了《如果·爱》中的女主角身上的某种特质。


周迅在表演创作中是用演员的生命塑造角色的生命;用演员的气质去再造角色的气质;用演员情感、灵魂去再现角色的情感、灵魂……正因为她用自己的“活生生”创造了角色的“活生生”,才打动了“活生生”的观众。

她永远记得陈凯歌导演跟她说的一句话,“你要学会做一个好的演员,你首先要学会什么是人,什么是爱,什么是死亡。”但愿中国银屏上出现更多像周迅这样“用生命创作”的演员,那样,中国的银屏表演将进入一个更高层次。


演员是幸运的,他或她可以将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悲欢离合、刻骨铭心的遭遇及情感通过一个个人物转让给千千万万的观众。在塑造的角色中放进最珍贵的感情、最珍贵的人物关系及人生体验……成功在于把自己的生命体验摆进去;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摆进去,把自己的人生积累摆进去,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创作。

我想起周国平先生的话:“世上有一样东西,比任何别的东西都更忠诚于你,那就是你的经历。你生命中的日子,你在其中遭遇的人和事,你因这些遭遇产生的悲欢、感受和思考,这一切仅仅属于你,不可能转让给任何人,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这是你最珍贵的财富。”演员尤应如此。


艺术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在每一个角色那里,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历史,自己的天性及其活生生的……角色的一切情感、感觉、念头都应该成为演员本人的活生生的、跳动着的情感、感觉和念头。

他应该以自己本人活生生的心灵的一部分来创造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并以自己本人的活生生的身体把它体现出来。表演艺术本质上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是生命体验和生命表达。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命状态与情感融入表演艺术。


归根结底,艺术所拥抱的是人生。艺术的意蕴就是人生的意蕴。

参考:林洪桐 《表演生命学》

立即报名

相关阅读

我有艺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看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4008-776-226

工作日10:00 - 18:00

扫码下载App

官方微信